• 4

台積電真的超越英特爾?大客戶這樣吐槽……

很有意思的文章..
個人玩cpu有20年了..
真的很認同.之前也一直覺得奇怪.現在總算明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剛結束的台積電第二季法說,困擾業界、媒體多時的半導體製程「魔術數字」問題,首度公開。業者透露,聯發科內部有一套換算方式:台積電的 16 奈米等於英特爾的 22 奈米、10 奈米等於英特爾的 12 奈米(意即較英特爾的 14 奈米比略好,並不代表英特爾真的有 12 奈米製程)……


7 月 14 日,台積電 2016 年第二季法說,以電話會議方式參加的美國分析師 Arete researchz 分析師 Brett Simpson,問了一個突兀的問題。他竟然要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比較一下英特爾預計明年量產的 10 奈米製程,與台積電兩年後量產的 7 奈米製程,性能特徵上的差距。

「你得去問我們的顧客,」劉德音有點不快的說,「我無法為他們回答。」

若是在幾年前,不會出現這種提問。根據半導體業界遵循了 30 年的摩爾定律,7 奈米製程領先 10 奈米一個技術世代,製出的電晶體縮小一半,效能、耗電等各項指標都會大幅超越 10 奈米。兩者根本毫無比較的必要。

這位分析師的問題,首度將困擾業界、媒體多時的半導體製程「魔術數字」問題,提到公開場合。他暗示,台積電尚未量產的 7 奈米與英特爾的 10 奈米製程,屬於同一個技術世代,因此可以相提並論。

若干台積電客戶認同此說法。他們也指出,台積電目前量產的最尖端製程──獨吃蘋果 A10 處理器的 16 奈米製程,僅相當於英特爾的 22 奈米製程。

不到一個月前,《天下》當面詢問台積電大客戶、世界最大 IC 設計公司高通技術長葛羅布(Matt Grob)這個問題。他毫不遲疑的大聲說「YES!(沒錯)」。

不只台積電,三星與格羅方德的製程數字都經過不同程度的「美化」。「這些晶圓代工業者都想辦法把數字弄得愈小愈好,」葛羅布說。

他表示,結果是讓業界「非常非常困擾。」即使是高通內部的會議簡報,都不能直接套用晶圓代工廠公告的技術數字,而必須經過換算。「我們要問清楚,這個矽晶圓上到底可以放多少個邏輯電路?」葛羅布說。

一位資深業者透露,聯發科內部也有一套換算方式(註:數字在此僅為對比法,不代表英特爾真有該製程):台積電的 16 奈米等於英特爾的 20 奈米、10 奈米等於英特爾的 12 奈米。接下來未定,但看來「台積電的 7 奈米,比英特爾的 10 奈米要好一點,」他說。

只不過幾年以前,整個半導體業都跟著龍頭英特爾的腳步亦步亦趨。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種「一個製程,各自表述」的混亂場面?

一位台積電前高階主管,曾向《天下》透露,始作俑者是三星,而時間點則是在整個產業導入全新的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時,約在 2、3 年前。

台積電最早採用 FinFET 的 16 奈米製程,原本計畫跟隨英特爾,稱為 20 奈米 FinFET。因為該製程的電晶體最小線寬(half-pitch)與量產的前一代 20 奈米傳統電晶體製程差不多,只是換上全新的 FinFET 電晶體。

但客戶向台積電主管反映,同樣的製程,三星已搶先命名為「14 奈米」。如果台積電真叫「20 奈米」一定吃悶虧。

台積電從善如流,不久後改名,但只敢叫 16 奈米。「我們至少有點良心,不敢(像三星)那樣隨便叫,」這位台積電前高層苦笑著。

命名慣例打亂之後,首先延伸出來的問題是,外行人很難搞得清楚,英特爾、台積電、三星這半導體三雄的技術競賽,究竟誰輸誰贏?

例如,英特爾原先預期將在今年秋天問世的 10 奈米製程處理器,不久前宣佈將會延後到 2017 年的下半年推出。因此,量產時間極可能落後也將在同一年量產的台積電「10 奈米」製程。

當時部分媒體都以「台積電超車英特爾」大幅報導。但業內人士都心知肚明,其實,彼「10 奈米」不等於此「10 奈米」,目前,台積電仍落後英特爾一個技術世代以上。

只不過,這個「台灣希望」正迎頭趕上。「過去英特爾對台積電有較大的技術領先,」高通總裁戴瑞克說,「我們認為這些差距正在縮小,而且還會持續縮小。」


連結
2016-07-23 17:18 發佈

CharAznable wrote:
很有意思的文章.....(恕刪)


在商業界有個名詞叫"競爭"! 某方通常會對強大的對手方採取攻擊,貶低或製造假話題來意圖扯後腿! 而客戶已經有認同的產品,自然很難撼動其地位! 既然,蘋果都願意採用tsmc的產品,就表示intel與samsung 已經輸了! ....甚麼樣的文章,重要嗎?
蘋果選擇台積電是技術比三星好,這沒話說。可是intel技術比tsmc好,卻是被台積電輪班星人打敗,這可是台灣特產
所以問題是出在三星亂取製程叫14奈米,
然後還可以把假14奈米技術賣給別人,
相關產業不出來說個話嗎?
三星每次都用奧步實在看不下去~~
也難怪一樣的東西三星的14奈米做出來還比台積電的16奈米面積大....
doggykoon wrote:
所以問題是出在三星...(恕刪)


我怎麼覺得苦瓜獎是AMD...

不管事CPU還是GPU都很苦...

以前顯卡還是跟拚一拚...現在連顯卡都快被打趴在牆上了...



AMD:XXX...三星你騙我= ="
差不多等於遠傳取名4.5G的意思一樣.....

接下來不知道誰會用4.75G或是4.9G

我覺得4.87940G比較屌....
https://medium.com/@ln1202
我們要問清楚,這個矽晶圓上到底可以放多少個邏輯電路..

重點在這句話...
製程微縮了.intel製程可以放下更多邏輯電路..
但台積電跟三星並非等比例的可放下更多邏輯電路..
講白話就是製程微縮內容物卻沒變多.玩假的製程(當然這有點以偏概全)
CharAznable wrote:
很有意思的文章.....(恕刪)


Intel技術強但是他只有生產過自己的x86 CPU。
TSMC當初要生產Atom CPU還要經過Intel的認證,Intel想要生產ARM CPU應該也是要經過認證。
而且客戶還要學習Intel的開發工具?(TSMC有提供給客戶開發ARM CPU的工具、IP)
加上TSMC有新的封裝技術INFO(晶圓級封裝(InFO))。
林林總總加起來,要把產品從TSMC轉到INTEL生產真的有點麻煩,而且還不知道良率如何
=>(Intel CPU市佔高、價格高,也許良率不用太好也可以大賺)!
難怪到現在都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

浦燒肉丸子 wrote:
我怎麼覺得苦瓜獎是AMD...(恕刪)


你還忘了聯發科

一個快被淘汰的台灣公司...
韓國人 無論任何事
都要使用奧步
始作俑著 開頭亂搞最後卻是別人的錯
從數年前的美國 面板事件 .....
有本事就用真本事 贏別人
最不削 韓國了
孔子 不是你們的祖先嗎
沒教你們 禮義廉恥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