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這篇算是工作上的經驗談...
因為有朋友用了某手機送的行動電源後發生爆炸
還好當時人不在位子上
加上自己家裡也有些行動電源,充電時會發生手機超燙的現象
好在前些日子送幾個機器去某強制認證時順便聊到
對方工程師也給了幾個很中肯的建議
文章提到的
充電是指行動電源的充電
放電是指行動電源對手機進行充電
1.CE、FCC不代表安全
首先CE是歐盟的一個標章,但是它僅僅只是自我宣告,並不需要通過專業的認證單位就可以發出
僅只需要有CE認可的實驗室就可以,FCC更不用說,它只是確保電磁波干擾問題,跟行動電源毫無關係
2.容量大未必好
很多人都會有大容量的迷失,認為買大容量的行動電源越好,其實不然
因為大容量的行動電源,代表著需要更多的電池容量,相對充放電時產生的熱能也會增加
但是有些廠牌的行動電源標榜容量與其體積根本不成正比,這種設計很令人懷疑安全性
假如沒有設計好安全保護,例如:過充保護、過度放電保護、過熱防護等等設計時
很容易在充電時過熱自燃,或是放電時過度放電導致行動電源損壞
3.外觀須注意
有些行動電源設計外型很花俏或是很具質感,但是外觀是否可以抵抗衝擊、防火
甚至有的也無法顯示目前的行動電源剩餘電池量,這很造成過度充電或是過度放電
4.行動電源欠缺保護
行動電源本質是透過化學的變化來驅動,所以內部其實是不斷在進行化學反應
因此外觀的保護非常重要外,也應該盡量避免在移動中對行動電源充電或是進行放電
5.行動電源真的只是緊急使用
很多人把行動電源當成第二顆手機電池來使用,但是有些行動電源欠缺保護機制
會過度的放電給手機,很容易對手機過度充電,導致手機的電池受損
這些是當時給的建議
當然也順便問有沒有推薦的牌子可以買
畢竟通過他們家認證的牌子我目前沒看過
以下是給的建議
1.大廠牌還是指標
日本應該算是最好的指標品牌,但也不是寫標榜日本電池就是安全,最好要有過保護機制
過充、過放、過流、短路及溫度保護是最好的選擇
2.認證還是安全
因為台灣目前沒有針對電池作強制的安全規範,所以購買時最好選擇有通過強制認證的產品
例如通過:UL、BSMI、ETL認證等等
3.使用習慣
如同前面提到行動電源不是第二顆電池,要注意使用充電下盡量不要同時講電話
也盡量不要劇烈性的移動,最好購買一個皮套保護好行動電源的外觀
應避免與金屬物質接觸或是放置在一起
4.充放電不是絕對
有些人會認為電池應該放完電再充不會有記憶性,事實上目前電池的記憶性
必須使用超過上千次才會產生,這種現象只有在人造衛星上會發生
建議上行動電源最好保持著30~50%的電力是最佳保存狀態
以上,供大家參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