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感謝管理員大大協助將文章移動到適合的版面。
感謝大大的建議。小弟將文章標題改為「理性思考,是文化唯一的純淨驅動力。」
這篇文章的存在不是為了挑戰各位的民族意識。
哈韓,反韓各自有道理。
小弟不會因為這篇文章的鼓動,讓您改變去討厭/喜歡韓國而得到任何好處。
本文的出發點在於希望各位能夠看完這篇文章之後,
瞭解「理性思考」其實是在文化資產裡最珍貴的資源。
本文開始
每個人討厭韓國都有他的原因。
我也不會打算發一篇文章讓您喜歡韓國。
這篇文章的重點在於「您」。
首先,請先問問自己「是什麼事情,什麼人,什麼東西」讓您毫不猶豫的說出「我討厭韓國」。
是新聞報導楊淑君在跆拳道比賽中被韓國人打壓誣陷?
是郭台銘告訴您「楊淑君被韓國人欺負了,您們卻還在買韓國貨?」
是網路告訴您三星當污點證人婊了全世界面板廠一頓?
是韓國大言不慚的教育後代「孫中山是韓國人」、「王建民是韓國人」?
是運動界裡十足感受到韓國人的無賴跟無恥?
以上答案都是?
很好,現在您有理由討厭韓國人了。
接下來的文字對某些人可能很刺眼,請有心理準備。
盲點一:媒體搧風點火,加油添醋,未審先判,操弄輿論。
我們往往都會被言論影響,然後選邊站。
媒體寫新聞也不會單單就一件事情來龍去脈交代完就算了。
除了加油添醋,還恨不得挑起族群對立,這才能足以展現「身為媒體的影響力」。
回頭看看上面的幾個討厭韓國人的理由,您會發現這些訊息是媒體告訴您的。
網路也是,電視也是。
沒辦法,如果不在新聞裡指定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劇本」,
主編會飛踢那些小記者。小記者會失業。
但是身為觀眾的您不一定要全盤接受。
理性思考,才是文化裡唯一的純淨驅動力。(而非媒體)
盲點二:言論連帶利益。
當我們看到某人對於某件事情、某人、某國家、某單位忿忿不平時,
就算您思考過,他是「合情合理的」煽動您,也請您別急著選邊站。
他的動機是什麼?他受到的損失是什麼?他想從煽動人群中得到怎樣的利益?
然而,
您是否也受到同樣的損失?您是否也受到同樣的利益?
如果您發現確實跟他站在同一邊可以獲得對等的好處時,請您馬上要選邊站。
否則,
請再多多觀察、思考。
盲點三:鄉愿大於言之有物。
到了這裡,
如果朋友告訴您「某位同學很討厭」的時候,您已經不會馬上選邊站了。
您會先將朋友描述的內容「將加油添醋的部份刪除」,
然後開始思考「朋友會想要說服我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我選邊站會讓您得到什麼好處,我有什麼好處?」
然後,才決定,或者不決定。
但通常,會有兩種狀況發生。
第一:
朋友自己也是聽別人說「某位同學很討厭」,才來告訴您。
您的朋友他自己並不想要得到什麼利益或者好處。
簡單的定義:您的朋友是被煽動的鄉愿。
他並沒有思考過選邊站會讓「煽動他的人得到什麼好處」。
他只是純粹的被利用了。
第二:
您的朋友確實知道選邊站之後的好處,但是他不打算讓這好處分享給您。
那麼您可以選擇是否站在「道義」上去支持他。
只是,靠您的道義去換朋友的利益,有這麼傻的人嗎?
盲點四:個體非全體,再文明的國家也有敗類。
因為三星太婊了,三星是韓國公司,所以您應該要討厭韓國人?
因為婊楊淑君的理事洪性天是韓裔,所以您應該要討厭韓國人?
「再文明的國家也有敗類/白痴,不只是韓國而已。」
台灣罪犯殺了日籍留學生,台灣就變成殺人犯國家嗎?
「若真要討厭,也請討厭對人。」拿整體國家來批判是不公平的。不是嗎?
如果家中有人曾經將小孩托嬰給保姆。
而不幸的是那位保姆是沒有道德的人。
擅自在奶瓶裡添加了安眠藥,這樣來取得「不用管小孩」的「安寧時間」。
而這樣可怕的事情終於被您發現了。
您會因此就認定全天下的保姆都會在奶瓶裡加安眠藥嗎?
盲點五:經過思考的「討厭」才能「公平」。
因為討厭韓國人所以不用韓國貨?
我討厭那個婊楊淑君的王八蛋裁判。
但我不會因為楊淑君是「台灣人」而討厭「韓國人」。
我討厭三星當「抓扒仔」婊了奇美友達華映。
但我不會因為奇美友達華映是「台灣公司」而討厭「韓國人」。
我也不因為討厭三星電子就認為三星的手機沒價值或者是垃圾。
對我個人而言,這是理應給予的理性公平。
您可以因為您用過三星手機的品質實在超爛而現身說法。
我絕對支持您的見解與選擇。但我可能不會因此拒買韓國貨。
因為「少一個選項」對我沒好處。
相反過來說,
您是否開始學著思考「三星手機呱呱叫」的文章,他的立場跟利益在哪呢?對您有什麼好處呢?
或者是「不要買韓國貨,大家支持HTC」的文章,他的立場跟利益又在哪呢?對您又有什麼好處呢?
進而延伸其他話題,「藍綠選舉口水戰」的文章,他們的立場跟利益又在哪呢?對您又有什麼好處呢?
多思考,多觀察是媒體廣告充斥的現代人要養成的生活習慣。
多思考,才不會掉入有心人士刻意引起的「群情激慨」的陷阱。
盲點六:您有說話的權利,我也有不接受的權利。
如果他說王建民是韓國人,就由他說去。
如果他說孫中山是韓國人,就由他說去。
他說的就絕對是真的嗎?
換而言之,您從小學到的就絕對是真的嗎?
或者,這件事情我一定要在乎嗎?
小弟在此都用疑問句,剩下的讓您思考。
當您認為您受到不合理的價值判斷,您當然有權利去爭取。
但是您如果三不五時就受到不合理的價值判斷,
是不是會陷在疲於奔命伸張道義的生活裡呢?
當然會有這樣的人存在了。
要不然論壇就不會這麼「熱鬧」了不是嗎?
反向思考,一個人/國家的氣度決定了對手的強度。不是嗎?
結論:
對我而言,一篇文章的結論太長代表中間沒重點。
1.媒體不能全信。
閱讀報導、言論應該試圖將「文中想傳達給讀者的正義」過濾去除,
如此才能得到理性的描述。(感謝萌貓大大點醒)
2.任何言論總帶有利益問題。
請思考利益、發言者與自身的關係。
3.要思考不要鄉愿。
4.再文明的國家總有敗類/白痴。要討厭對人。
5.思考後的結論才有價值。
6.氣度只會表現在思考之後。
全文完
後記
看了某些大大的回應,
讓小弟感覺自己文筆實在太差,會讓人產生「請各位愛韓國」或者「我愛韓國」的感覺。
小弟深深感到沒有拿「藍綠政黨選舉口水戰與媒體亂入」做「思考案例」是對的。
要不然「我可能在這串討論裡面一會兒被打成藍色,一會兒又是綠色。」...囧
小弟文筆著實不好,所以下面的後記就請當成「本文攻略」來參考看看吧。
1.您想從本討論串中討論韓國多該死都歡迎。
畢竟本文是拿韓國當例子...
小弟的文章出發點是希望能帶起「理性思考去看待任何事情」。
也希望在此串文章中可以跟以往大家接觸到的反韓議題與討論有所區別。
來一場沒有對立,沒有人身攻擊的理性討論。
2.閣下喜歡韓國或者討厭韓國都跟小弟無關。
這篇文章不是請您重新選擇喜歡韓國或者討厭韓國,是請您「理性思考」。
任何經過思考的結論,都是有價值的結論。
不論是反韓議題,或者藍綠對抗,或者228事件....
3.您不一定要選邊站。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如果他說王建民是韓國人,就由他說去。
如果他說孫中山是韓國人,就由他說去。
他說的就絕對是真的嗎?
換而言之,你從小學到的就絕對是真的嗎?
^^^^^^^^^^^^^^^^^^^^^^^^^^^^^^^^^^
有些東西是絕對的!!!!
如果明知道錯,而不指正對方這才叫鄉愿
另外,的確不應韓國某些人或企業的行為而討厭韓國的一切
但有些東西本就會附帶感情
就像你家人被鄰居欺負
你會回說"關我屁事,我要去鄰居家玩了嗎?"
或是說"死好~活該被欺負?"
或是要動用自己的力量協調鄰居不要欺負家人?
也許楊淑君事件沒什麼
也許孔子,孫中山都是韓國人也沒什麼
但關我屁事,自掃門前雪這觀念才是最鄉愿的啊
我認為你可以用韓國貨
可以去韓國玩
因為商品跟商業行為本來就是挑優質或C/P值高的產品用
但在跟別人或韓國人談到以上事件時
必須還是能主動站出來才對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