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原創] 手機對快充的定義???(9/14更新: 2A電阻負載測試)

恭喜大大做了一條,能量在電線上損失更少一點點點的一條充電線,其實還不錯,這個實驗精神的確不錯,只是你對基本和專業學科的藐視我覺得有必要道個歉,P=I*V都不願面對還硬扯開話題扯到他牌明顯是故障有問題的線,試問:大家質疑你的第一時間你做了什麼...?
你在鄙視其他人都不做只會嘴的,但,科學這東西是"既定"的理論,有學過的人也代給你看了,自己還不去驗證,到最後用另一隻手機測才發現自己是實做了一條有跳線的充電線而已。你更新的測試只能確定你有一個論點是對的:更大更粗的電線可以容納更大的電流通過(因為電阻低),可這不代表一切,因為還有限流的問題,都過這麼多天了你應該相信"限流"是做得到的吧?不限流那麼大家就拿2.0mm的銅線不是更威??

sonner wrote:
你說能突破電腦USB 500MA的限制, 為啥你照片插的是2A的USB充電頭 你應該要插在你的電腦上,然後讓他顯示
你的電腦可以輸出5.多v 2A以上才對阿, 想用那個頭混過去嗎 你的文章不是這麼寫的喔




劍心san wrote:
9/14更新: 2A電阻負載測試

更新這個真的叫人看不懂了,
建議樓主見好就收,
有學到知識就好,

這種基礎理論這麼明確的事情是不可能讓你把錯的坳到對的,
做學問固然需要實際行動驗證理論,
但與理論相悖逆的東西是在沒有任何基礎下做的實驗,
把想法當頭、單一實驗結果當尾,
中間沒有個理論把一連串的東西串起來,
最後只會產生一場美麗的誤會!!
你還更新阿。。你這65元的插座我也有買一顆
你用2A的充電頭顯示衝你的行充電頭動電源有2.08A 然後呢????
跟你的跳線有毛鬼關係阿 你就算把你那一截拿掉還是2A你信不信
你插你的小米只能吃1A你弄上跳線還是只吃1A阿。。你這突破極限的特異功能在哪
你插你的小米手機也能2A嗎?
退一萬步說好了, 就算給你2A輸入充你的小米你衝滿一顆2000的電池也還要1小時阿 你的專利一分鐘閃衝在哪?
我什麼特意功能都沒用數據就比你的好了阿
只是用原廠的2A頭加上原廠的線充我的NOTE2就打你的臉了

我還是邊衝邊用咧

再來, 我要挑你語病在打你臉了,可以嗎?
你說能突破電腦USB 500MA的限制, 為啥你照片插的是2A的USB充電頭 你應該要插在你的電腦上,然後讓他顯示
你的電腦可以輸出5.多v 2A以上才對阿, 想用那個頭混過去嗎 你的文章不是這麼寫的喔


gigimmg wrote:
會不會和某地方的手持無線電設備一樣HR什麼的
9X年的電池還在留用

這讓我想起每次安官桌上總是有2個這東西的電池在充電中
我的感想是:巫師跟科學家的差別,這篇文章裡可略窺一二。

舊版的快充模式(QC 1.x),是靠D+、D-兩個PIN短路或串聯特殊阻抗值電阻,
讓手機判斷該充電器支援快充模式,進而允許更高的充電電流(大於傳統USB 500mA定義值),
搭配線損補償的充電器以及低阻抗充電線,效果會更顯著,
但無論如何都有著上限2A,也就是10W的能源傳輸上限。

時至今日,隨著QC 2.0標準的發佈,快充模式又有了改變,
雖然也是在D+、D- PIN上面做文章,
但已經不是使用被動元件(短路或串聯阻抗)來觸發快充模式,
而是透過加載於D+、D-上的端電壓值來判斷與分類,
高通對於D+、D-端電壓的定義如下列表:

D+______D-____ 充電電壓
3.3V___3.3V____20V
0.6V___0.6V____12V
3.3V___0.6V_____9V
0.6V___GND_____5V

為了要求提高充電功率,以提高電壓來降低電流,
藉此降低線路阻抗損失,所以QC 2.0提供多種高於5V充電電壓的模式,
此外,QC 2.0也定義了5V最高3A的充電電流,高於QC 1.0的2A上限,
不過上述列表只定義了訊號接腳的電壓位準,其他還有更細部的定義,
例如電壓位準直敘的時間,
以及分別為class A(支援5V、9V、12V)、class B(支援5V、9V、12V、20V)
兩種不同的QC 2.0充電輸出電壓模式。

===================================================
至於單純只有降低線路阻抗,是否能有這種"神效",
原理的部分前面幾樓的"科學家"都已經提出論證,
除非樓主的論述能夠更符合邏輯,且有足夠證據能夠加以反證,
不然....建議樓主不要多花冤枉錢去申請專利了。

Chardman wrote:
我的感想是:巫師跟科學家的差別,這篇文章裡可略窺一二。
舊版的快充模式(QC 1.x),是靠D+、D-兩個PIN短路或串聯特殊阻抗值電阻,
讓手機判斷該充電器支援快充模式,進而允許更高的充電電流(大於傳統USB 500mA定義值),
搭配線損補償的充電器以及低阻抗充電線,效果會更顯著,
但無論如何都有著上限2A,也就是10W的能源傳輸上限。
時至今日,隨著QC 2.0標準的發佈,快充模式又有了改變,
雖然也是在D+、D- PIN上面做文章,
但已經不是使用被動元件(短路或串聯阻抗)來觸發快充模式,
而是透過加載於D+、D-上的端電壓值來判斷與分類,
高通對於D+、D-端電壓的定義如下列表:
D+______D-____ 充電電壓
3.3V___3.3V____20V
0.6V___0.6V____12V
3.3V___0.6V_____9V
0.6V___GND_____5V
為了要求提高充電功率,以提高電壓來降低電流,
藉此降低線路阻抗損失,所以QC 2.0提供多種高於5V充電電壓的模式,
此外,QC 2.0也定義了5V最高3A的充電電流,高於QC 1.0的2A上限,
不過上述列表只定義了訊號接腳的電壓位準,其他還有更細部的定義,
例如電壓位準直敘的時間,
以及分別為class A(支援5V、9V、12V)、class B(支援5V、9V、12V、20V)
兩種不同的QC 2.0充電輸出電壓模式。
===================================================
至於單純只有降低線路阻抗,是否能有這種"神效",
原理的部分前面幾樓的"科學家"都已經提出論證,
除非樓主的論述能夠更符合邏輯,且有足夠證據能夠加以反證,
不然....建議樓主不要多花冤枉錢去申請專利了。


樓主剛補圖兩者並沒有什麼差異
加裝前:5.15V 1.98A
加裝後:5.18V 2.08A

電壓不變狀況下僅多了100mA的電流時間會快好幾倍
還是說mirco usb那發生了什麼奇妙的變化勒
我還是很好奇樓主怎麼打破物理限制的,可以突破
1.行動電源5V 2A限制
2.電腦USB 5V最大輸出限制
3.充電頭5V 2.1A限制
gigimmg wrote:
樓主剛補圖兩者並沒...(恕刪)

只能說樓主從頭開始修練吧~~~
啃完基本電學上下冊,應該小有所成。

降低線損來提高電流的作法,
很多標榜大電流專用的充電線其實都有想到,
雖然用料是否實在是另一回事,
不過這種降低線損的概念應用要申請專利是辦不到的,
再者....如gigimmg提出的疑點,
若無法提出合理解釋,真的很難使人信服。
建議先學好基本電學 電子學

你就會知道為什麼一堆人在酸你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