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999 wrote:
台灣的產業發展本來就要從世界的角度來佈局 ...(恕刪)
問題是布局也沒用
握有關鍵技術的廠商,大部分不是小小一間
就是還沒長大就被台灣的種大型企業玩死
(至於怎麼玩的??有空自行請教一下資深老員工
bruce0724 wrote:
台灣企業只想要短投資賺錢
韓國公司在研發上面花了很多錢
反看台灣企業呢
不投資開發自己的技術
只想要買技術
先進的技術都在日本韓國手上
公司只要不賺錢
就開始放無薪假
研發經費就停止
也不作市場分析去投資機器設備
一般台灣的中小公司
也不開發國外市場
只想作中國市場
老實說
台灣企業競爭力下修
真是可以被預見的
非常同意!!!
台灣保護高科技業的結果就是,長期被低估的新台幣,犧牲內需產業,及財富M型化。
科技業的稅減,等於變相懲罰傳產和服務業,公平嗎?
十幾年不漲薪水的原因,就是政府只看經濟數字,只照顧少數產業。
一堆眼光短淺的電子工廠老闆
不重視自己的研發,買技術、買機台、衝產能,等著別人餵單,
沒有技術當然就沒有競爭力,當然就用殺到見血的低價搶單,保五保六、到毛3到4,笑死人了。
還有科技本業不做,學人家抄股抄地皮!
彭總裁的話要聽拉:
台灣遲遲無法產業升級,才是競爭力不足的關鍵原因。
想往上變成跨國型大企業很難
因為台灣的國際地位很尷尬
國際上很多國家不承認台灣是個國家
不管是關稅上法律上都很艱辛
看看台灣面板大廠,美國一打官司
全部付高額罰金還乖乖送高階主管去關
都五六十歲的人最高可能會關十年
搞得全世界好像只有台灣會作面板
台灣幾個廠商坐下來聊一聊就可以決定世界的面板價錢
還有台商必翔實業在英國打官司還賠了十億(新新聞)
還有台商將門跟美商愛迪達的商標戰(商業週刊)
韓國可以全力扶持大型跨國企業.扶持特定行業(遊戲軟體...)
在台灣這種行為叫圖利財團
台灣的跨國企業感覺像是童養媳一般
批評是好事,應該也給這些跨國型大企業一點包容與鼓勵
因為能從台灣走出去,真的很不簡單
..〈獨家〉花博遭矮化? 台灣攤位名「TFEA」
.-字+字.TVBS – 2012年6月3日 下午7:05.
....相關內容.
..
放大顯示.〈獨家〉花博遭矮化? 台灣攤位名「TFE …
.
放大顯示.〈獨家〉花博遭矮化? 台灣攤位名「TFE …
....2012年花卉博覽會,4月在荷蘭展開,台灣也參與出席,但當地華僑卻發現,會場裡攤位幾乎都用國家名,但台灣不但沒有循奧會模式用中華台北,寫的竟然是TFEA,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單位,讓他匪夷所思,實際追查後,發現原來TFEA是台灣區花卉輸出同業公會,也是這次的主辦單位,因此才用單位名,協辦的農委會則表示,花博主要是行銷台灣花卉,不用國名也是避免敏感。
紫色、紅色、粉紅色,美麗的蝴蝶蘭佈滿整個會場攤位,相當吸睛,但看看腳下的攤位名字,寫著TFEA,這是哪個國家啊?
投訴人周先生:「每個攤位前面都會寫下國家的名稱,可是台灣卻是寫TFEA,所以經過的參觀者,完全不知道TFEA是什麼國家。」
原來這是台灣參加2012荷蘭花博展的攤位,華僑興高彩烈前往欣賞,沒想到連Chinese Taipei都看不到,質疑是不是又遭到打壓。
周先生:「看到就覺得很氣啊,政府都花那個錢了,每個攤位都是用自己的國家名,為什麼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國家名。」
真的好生氣,因為這次荷蘭花博不僅占地66公頃,參加國多達25國,平均每天參觀人數有12000多人,國際能見度非常高,怎麼不循奧會模式,實際追查後,發現原來TFEA是台灣區花卉輸出同業公會,是負責這次參展的主辦單位。
TFEA總幹事楊淑玲:「往年台灣在參加國外的花卉博覽會的時候,基本上是由花卉協會或公會,或其他公協會去參加花卉展覽,都是用民間團體,以單位的名稱,主要也是想去推廣台灣這個字,所以就很巧妙的把它嵌入在裡面。」
強調使用單位名,也是想要突顯台灣,協辦的農委會則表示,參加花博主要是行銷台灣花卉,不用國名也是避免敏感,只是升為花卉王國的台灣,卻沒有在荷蘭花博亮出國號,看在國人的眼中非常諷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