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問題也請網友們思考看看...
國家形象(文化)或企業形象(文化)從何處顯現?不就是從該國的國民或企業員工的一言一行可得知的嘛!
媒體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的確可議,但若是觀看歷年來在大型運動賽事的爭議影片(請忽略媒體人的旁白)。
南韓的表現真的很難討人喜歡...
工作上接觸的韓國人也不少,其中有同事也有客戶,當然也有討厭與喜歡的情緒,但會因為這種情緒與感覺而影響消費行為實在是微乎其微。
先釐清一個觀念,不喜歡用韓(日)貨不代表仇恨韓(日)。我猜很多網友討厭韓(日)的心態就如同有人討厭吃苦瓜或青椒一樣吧!因為它們(苦瓜或青椒)不是我的菜...
Best Regards
所以:
如果一位韓國老婆婆在等紅綠燈,我會扶她過馬路
如果我遇到韓國旅客來問路,我會耐心指路甚至帶他去
如果韓國遭逢重大天災,我會考慮捐錢(可能捐得比日本少 XD)
如果家裡的韓國柚子茶喝完了,我會再去買一罐
但是!!!!!
我絕對不會去買韓國電子產品,尤其是三星的。
因為台灣&韓國兩者產業重疊性太高,買韓貨等於資敵。
樓主說得好,任何言論總帶有利益問題
小弟今天發言,說穿了,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為小弟在台灣工作、娶妻、之後還免不了生個小孩,台灣科技業若垮了,對小弟影響太大,對我小孩影響太大,所以特地上班到一半,留言反對韓國電子產品。
倒是樓主您呢?您發這個文是基於何種利益呢?
btw, 今天最新出爐的產業消息:
前台積大將投奔三星
小外 wrote:
前言:感謝管理員大大...(恕刪)
說的嘴角生泡,
講的中立超然的就像是節目主持人~
1.恥笑一,你的文章,也是很簡單的"二分法"
喜歡韓國,討厭韓國.
沒辦法,如果不這麼寫,你那小腦袋瓜兒申論不出
更像樣的文章.身為觀眾的我看了實在很難過.
世界,不是只有黑與白.
2.恥笑二,利益不見得是動機,有些思考也不見得沾的上利益
最簡單實際的例子,就是我回你的這篇文.
3.恥笑三,言之有誤還有人鼓掌,受鼓掌的人還自感良好
這樣的人才真的是"鄉愿".
鄉愿: 外貌忠厚老實,討人喜歡,實際上卻不能明辨是非的人.
4.恥笑四,爛文章不可恥,
可恥的是看似好文章卻摻雜爛觀念.一如本篇.
要大家思考,結果文章內容"不經思考".
5.恥笑五,有些事情不經過思考也知道,一些很簡單的原則
"不需要" 思考,思考,再思考.
6.恥笑六,氣度,不是在小小腦袋自感良好思考之後,
氣度只會體現在批判之後.
約4個月前,104人力銀行經理-陳力孑先生來我們學校演講
他提到人要有思考的能力,否則永遠都只能站在別人的背後指責對手
他舉了一個例子,讓台下我們這些學生及老師聽了都覺得驚訝
他說:約莫是一兩年前,某份報紙依據中國某大學的教授所言,指出韓國人認為孔子是韓國人。
這則消息一開始是只有在內地傳開,後來幾個月後台灣媒體得到這份消息
刪除來源及加油添醋之後變成:「韓國人表明孔子是韓國人。」
然後台灣人、中國人全部一面倒向對韓國言論撻伐
後來台灣有較中立的媒體去追尋這份消息的來源之後
發現那所大學裡面根本沒有那位教授
原因小弟有點忘記了,不過好像是因為產業重疊..
當然我會說這些話並不是要大家繼續買韓國的東西
只是「思考」這件事在台灣人身上真的很難被發現..包括小弟我也是
媒體渲染、政客嘴砲已經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
藍民打開電視看藍色電台,綠民打開電視也看綠色電台
鮮少人會去看自己不喜歡的政論節目,因為他們認為都是在幫對手拍馬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