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戰來戰去的文裡面有很多網友分享的資訊....
iphone就是app大勝, 但是app是有機會趕上的
希望iOS下一版UI要大改一下, iPAD也不要什麼功能都沒加, 只是放大版iPod..
Android: 軟體與遊戲夠用, 但是質與量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自由度高, 小工具很便捷, 不需點入程式即可在桌面顯示, 行事曆、社群軟體、聯絡人... 等; 介面人性化許多, (雖然整理音樂我還是用itunes整合性高);
iphone iOS會覺得好用是因為沒什麼功能, 而不是介面好用, 而Android則是功能多而覺得複雜, 但是介面相對好用許多,
a.分享看到不錯的網頁或圖片或影片等:
iOS: 選擇分享→ 只有電子郵件, Facebook..等固定的選項(若要用whatsapp分享則需先複製網址或選擇圖片等→開啟whatsapp→貼上網址)
Android: 在網頁或圖片畫面選擇分享→所有相關的程式階可選擇(whatsapp,facebook, plurk, twitter, sms,....等)
b.下載youtube影片:
iOS(JB): 當收到whatsapp 等影片分享的連結時若需要下載→點選連結開啟影片→確認影片名稱→手動開啟mxTube→文字搜尋→找找看是那一支影片→下載(若是韓文或其他無法輸入的語言就只能投降了)
Android: 點選收到的連結→選擇開啟的程式(TubeMate等下載程式)→下載...
c.來電影片(或動態桌面):
iOS(JB): 安裝vwallpaper→下載youtube影片(或用itunes丟影片)→使用iFile將下載的影片移到指定資料夾(每次下載都要移)→選擇影片(無法指定不同聯絡人播放不同影片)
Android: 安裝Video caller ID → 下載youtube影片(或用usb磁碟模式丟影片)→開啟Video Caller ID 選擇影片即可(可指定聯絡人及影片, 跟設定鈴聲一樣)
d.看網頁:
iOS: 無自動排版, 需左右移來移去, 滑動網頁出現網格後才顯示畫面, 無法判斷是否到位;
Android: 縮放至瀏覽的大小後, 文字會自動排版到畫面內, 只需上下移動看文, 滑動網頁非常順暢;
另外flash支援不見得是必備, 但是用iphone臨時要查的網頁是flash時, 只能投降, 我覺得flash的支援apple早晚會給(就像WIFI分享最近終於釋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