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ora wrote:
其實杜撰那個故事,並不是要針對醫學院
任何推案或建議案,
不應該建立在虛假捏造的前提上。
視訊如此,那您的電子書不是也如此。
曾好奇閣下是何背景,
01上從國中生到年長者皆有,
也來自四面八面,各行各業;
您應該不是位熱血青年或首投族,
術業有專攻,您應該是網路資訊專業人士,
但您過去的發言中,
不離怨恨中華電信的不對稱網路關係,
或許等一下也會用一大堆的文章,
來解釋萬惡的企業,如何拉慢台灣的進步云云,
親子家庭大糾結,google與engage大推廣,
為環保、電子書、為視訊、為台灣、國家競爭力....
但隱隱讓我感覺,
你其實包含著自已對網路理念的爭取與鼓吹,
這棟樓的發言,
你不在乎學生,不了解教育,不面對現實,
甚至閱讀與理解可能都大異常人
打字很快很多我也會,
但能否提出配套或其他讓人亮眼的建議
google一下甚至engage的東西
一再引述、重覆,扯到無法收拾
說穿了不就是空話。
樓上的幾位教育工作者把您的深度點破了
動機,就留給大家來評斷。
台大教授是醫師,也是教授
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使命。
一星期一次來回北高,平常在台大工作
又不是去跑船,一年見不到兩天。
而親職教育這種我不懂,
但這些醫生與教授一定對自已小孩成長與教育,
有平常人更多的專業知識與規劃。
Focus一點,這樣討論才會有意義。
不過,很難。
雖然我們現在離電子書討論,離題很遠。
--- 分格線 ---
對樓上兩位教育工作者致敬,
這棟這麼高的大樓,
新朋友進來爬文都會摔死,
能作到不讓他誤導他人,就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