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淺談 行動支付(電子票證, 信用卡/金融卡[Visa/Master], 銀行存款帳號, App帳號)

即使 台灣的電子票證可以做到有自己的UI就像Samsung Pay一樣厲害了, 也可以不需要解螢幕鎖這一個動作就像Samsung Pay一樣厲害, 且也沒有要整合進去Samsung Pay
假設 手機沒有支援指紋辨識功能, 用來坐捷運
1.黑螢幕狀態需要先按壓電源鍵用來亮螢幕
2.從上往下滑就開啟App了(由於Samsung Pay是由下往上滑, 所以台灣的電子票證一定要改方向)
3.用密碼來解App鎖
4.把手機貼在捷運閘口NFC裝置感應扣款
共要4個動作, 這樣有比較方便嗎?

假設 手機有支援指紋辨識功能, 用來坐捷運
1.黑螢幕狀態需要先按壓指紋辨識來亮螢幕
2.從上往下滑就開啟App了(由於Samsung Pay是由下往上滑, 所以台灣的電子票證一定要改方向)
3.用按壓指紋來解App鎖
4.把手機貼在捷運閘口NFC裝置感應扣款
共要4個動作, 這樣有比較方便嗎?


以後在捷運閘口 就會立一個牌子: 建議旅客在尖峰時段請勿使用電子票證App來使用做電子票證的行動支付, 避免捷運閘口堵塞

目前台灣的電子票證所使用的NFC-TSM技術(一般SIM卡 需換成 NFC-SIM卡) 只需要1個動作: 把手機貼在捷運閘口NFC裝置感應扣款

---------------------------------------------------------------------------------------------------
★好吧, 有人會質疑我, 也許電子票證未來的App設計是不需要上鎖的, 即使電子票證不需要上App鎖
我會回答: 即使 台灣的電子票證可以做到有自己的UI就像Samsung Pay一樣厲害了, 也可以不需要解螢幕鎖這一個動作就像Samsung Pay一樣厲害, 且也沒有要整合進去Samsung Pay
假設 手機沒有支援指紋辨識功能, 用來坐捷運
1.黑螢幕狀態需要先按壓電源鍵用來亮螢幕
2.從上往下滑就開啟App了(由於Samsung Pay是由下往上滑, 所以台灣的電子票證一定要改方向)
3.把手機貼在捷運閘口NFC裝置感應扣款
共要3個動作, 這樣有比較方便嗎?

假設 手機有支援指紋辨識功能, 用來坐捷運
1.黑螢幕狀態需要先按壓指紋辨識來亮螢幕
2.從上往下滑就開啟App了(由於Samsung Pay是由下往上滑, 所以台灣的電子票證一定要改方向)
3.把手機貼在捷運閘口NFC裝置感應扣款
共要3個動作, 這樣有比較方便嗎?

不要說 待機(黑螢幕)或是 關機 那麼遠
最慘的還是得開啟App, 這是NFC-HCE技術, 先天無法被克服的問題

光要做完這3個動作來坐捷運, 我想捷運閘口也就塞爆了
以後在捷運閘口 就會立一個牌子: 建議旅客在尖峰時段請勿使用電子票證App來使用做電子票證的行動支付, 避免捷運閘口堵塞


目前台灣的電子票證所使用的NFC-TSM技術(一般SIM卡 需換成 NFC-SIM卡) 不要說關機那麼遠, 只要在 待機(黑螢幕)狀態, 只需要1個動作: 把手機貼在捷運閘口NFC裝置就可以立即感應扣款了

▼不過我個人最務實的想法是, 電子票證未來的App設計是不需要上鎖的, 即使電子票證不需要上App鎖, 但它沒有能力像三星的Samsung Pay避開要解螢幕鎖這一個動作, 因此

假設 手機沒有支援指紋辨識功能, 用來坐捷運
1.黑螢幕狀態需要先按壓電源鍵用來亮螢幕
2.輸入密碼/PIN/圖形來解螢幕鎖
3.打開App
4.按支付
5.把手機貼在捷運閘口NFC裝置感應扣款
共要5個動作, 這樣有比較方便嗎?

假設 手機有支援指紋辨識功能, 用來坐捷運
1.黑螢幕狀態需要先按壓指紋辨識來亮螢幕和解螢幕鎖
2.打開App
3.按支付
4.把手機貼在捷運閘口NFC裝置感應扣款
共要4個動作, 這樣有比較方便嗎?

光要做完這5或4個動作來坐捷運, 我想捷運閘口也就塞爆了
以後在捷運閘口 就會立一個牌子: 建議旅客在尖峰時段請勿使用電子票證App來使用做電子票證的行動支付, 避免捷運閘口堵塞


目前台灣的電子票證所使用的NFC-TSM技術(一般SIM卡 需換成 NFC-SIM卡) 不要說關機那麼遠, 只要在 待機(黑螢幕)狀態, 只需要1個動作: 把手機貼在捷運閘口NFC裝置就可以立即感應扣款了



★好吧,有人又會質疑我, 那可以調整App的架構,可以辦到不開App就能使用NFC-HCE技術的電子票證啊
我會回答: 如果可以的話,,,,Samsumg Pay幹嘛還要做 開啟App這一個動作呢?, 它只要
1.在待機狀態(黑畫面)直接在螢幕輕點一下讓螢幕亮起來
2.按壓指紋辨識解App鎖
3.把手機貼在店家/商家NFC信用卡裝置感應扣款
不是更簡單俐落(雖然還是要做3個動作)
我想技術上有很大的困難度, 應該是做不到, 除非整合進去Android Pay裡面!
不過Android Pay也需要做亮螢幕這一個很愚蠢的動作


NFC-TSM技術最大的優點就是免開App, 甚至免開手機也可以
缺點是:要把 一般SIM卡 換成 NFC-SIM卡, NFC-SIM卡的儲存容量很少

【2017/06/29新聞】中華Hami Wallet 結盟iCash 2.0 手機可以搭捷運 以及在小7嗶嗶購物

之前說NFC-SIM卡最多只能儲存 一張NFC悠遊卡+一張NFC一卡通
現在最新的NFC-SIM卡(中華電信 第四代 NFC-SIM卡) 居然可以儲存 一張NFC悠遊卡+一張NFC一卡通+一張iCash
看樣子 NFC-SIM卡 能儲存的資料越來越多了
科技變化太快 誰知道 NFC-SIM卡可以越存越多東西
以後我想甚麼Pay都不用了,,, 因為搞不好以後 NFC-SIM卡 可以同時儲存好幾張信用卡+好幾張電子票證

只不過有中華電信的用戶反應: 之前 二代NFC-SIM卡 換成 三代NFC-SIM卡 的時候,都要重辦所有的NFC悠遊卡和NFC一卡通,因為NFC-SIM卡上的NFC-悠遊卡卡號和NFC-一卡通卡號都不同了, 真是一場悲劇

不過今年(2017)上半年 電子票證公司的悠遊卡公司和一卡通公司, 大張旗鼓說今年(2017)下半前就會開發出NFC-HCE技術的悠遊卡和一卡通,到時候使用者就可以綁既有的悠遊卡和一卡通了, 也可以綁很多張悠遊卡和一卡通, 但缺點卻隻字未提, 而缺點我在第31樓已經點出來了

現在第四家電子票證公司:iCash被納入電信公司NFC-TSM技術的行列中的其中一員了
第一家是悠遊卡,第二家是一卡通,第三家是happycash(不過只有被 同個集團下的遠傳電信所納入)

真的沒想到 最舊的 NFC技術:TSM, 反而是越來越吃香, 真是跌破眾人的眼鏡, 原本以為要被丟棄和淘汰的技術, 竟然又活過來了, 而且反而越來越被重視, 難怪最近悠遊卡公司和一卡通公司對於原先說要發展NFC-HCE技術的悠遊卡和一卡通的佈局好像沒消沒息了, 但我個人覺得這反而是一件好事, 因為NFC-HCE技術本來講求不是最快而是安全和更多張數的使用 它適合在 非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的使用, 但對於 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的使用講求的是要最快, 否則乘客在捷運閘口NFC電子票證裝置或公車司機旁NFC電子票證裝置早就被堵塞住了, 這時NFC-TSM技術講求最快的特性就很適合在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的使用了



chih_haohung wrote:
目前台灣的四大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iCash,happycash)都是走第1種近端NFC方式的TSM技術的行動支付
1.悠遊卡
僅限中華電信, 台灣大哥大, 遠傳電信用戶才可以使用NFC SIM, 且APP只能使用電信業者自家的APP, 例如中華電信的Hami Wallet, 台灣大哥大的WALI, 遠傳電信的friDay
2.一卡通
僅限中華電信, 台灣大哥大用戶才可以使用NFC SIM, 且APP只能使用電信業者自家的APP, 例如中華電信的Hami Wallet, 台灣大哥大的WALI
3.iCash
沒有開放服務
4.happycash(沒有單獨實體卡, 只有信用[內含happycash]卡)
僅限遠傳電信用戶才可以使用NFC SIM, 且APP只能使用電信業者自家的APP, 例如遠傳電信的friDay
行動支付(電子票證, 信用卡/金融卡[Visa/Master], 銀行存款帳號, App帳號)
http://www.techbang.com/posts/20468-payment-overview

其實除了臺北的悠遊卡(EasyCard)、高雄的一卡通(iPASS)、
統一的愛金卡(icash)、遠東的有錢卡(HappyCash)四家外
還曾經有過臺中的臺灣通(Taiwan Easy Go)
並在桃、竹、苗、中、彰、投推廣
只是後來據說內部的問題清算解散

其實還有只能在自家店使用的
摩斯漢堡的摩斯二代卡和
全聯福利中心的全聯福利卡
因該也算電子票證

另外
遠東的有錢卡(HappyCash)
有單獨的實體卡喔
是結合遠東的HappyGo會員卡
我在愛買辦過
沒綁信用卡
sasamisami wrote:
其實除了臺北的悠遊卡(EasyCard)、高雄的一卡通(iPASS)、
統一的愛金卡(icash)、遠東的有錢卡(HappyCash)四家外
還曾經有過臺中的臺灣通(Taiwan Easy Go)
並在桃、竹、苗、中、彰、投推廣
只是後來據說內部的問題清算解散


其實還有只能在自家店使用的
摩斯漢堡的摩斯二代卡和
全聯福利中心的全聯福利卡
因該也算電子票證


之前的確有五家, 台灣通 去年(2016)底收起來了 自稱說是被小英政府的一卡通打壓............

在台灣官方機構合法登記的 目前電子票證公司 只有四家啦, 而這些店家/商家 自行發行的"儲值卡"都不能算是 電子票證, 不過並沒有完整的法條可以控管這些店家/商店 自行發行的"儲值卡", 萬一這些店家/商家 倒了, 可能消費者就自行認賠了事了




sasamisami wrote:
遠東的有錢卡(HappyCash)
有單獨的實體卡喔


是喔, 感謝更正,,,,但不知道哪裡可以申辦 單讀的happycash實體卡片就是了

chih_haohung wrote:
但不知道哪裡可以申辦
單讀的happycash實體卡片就是了

上面不是說了
我在愛買辦的
強制記名綁HappyGo
還要先儲值100元

遠東百貨
太平洋崇光百貨
遠傳電信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
遠鼎股份有限公司
鼎鼎聯合行銷
這些大股東的直營據點因該都能辦?
之前Android Pay第一波只有接受兩家銀行:中國信託, 第一商銀 發行的信用卡/金融卡[Visa/Master]

今天2017.07.06,Android Pay宣布加入6家銀行夥伴,讓更多信用卡用戶也能使用Android Pay。這6家銀行為新光、國泰世華、台新、玉山、聯邦、渣打銀行,Google還預告華南及安泰兩銀行未來也將加入Android Pay的合作,但這兩家銀行還不確定何時開放。
對於新科技一向有實驗精神的我, 當然不會錯過, 也剛好我是拿Android系統的手機[ASUS Zenfone 2 5.5吋], 我剛好也有台新銀行的信用卡

今天傍晚肚子有一點餓, 到我家附近的全家便利商店 買了一包王子麵+一瓶冰咖啡

這是使用NFC-Token技術 因此不需要透過NFC-SIM, 交易時可以不需透過網路, 交易時手機要呈現解鎖狀態(螢幕也要亮), 但交易時不需要打開App[靠近NFC裝置會自動扣款]
PS:使用Android Pay的手機一定會被強制上鎖(用手機內建的圖形, PIN, 密碼, 指紋辨識等方式), 否則不能用, 這也算是一種安全機制

由於全家便利商店只接受台新銀行的信用卡, 為了此次實驗, 因此我手機的Android Pay是故意預設台新銀行的信用卡
當我手機一放上去收銀機上的NFC信用卡裝置 馬上扣款成功 速度超快的
PS:由於全家便利商店的NFC信用卡裝置底部有一個透明壓克力護擋, 如果你的手機是按照NFC信用卡裝置同樣的方向擺放,
1.當你的手機完全平放在NFC信用卡裝置上, 由於NFC信用卡裝置上的NFC感應區是在中心位置, 也就是從NFC信用卡裝置上底部算起來3公分的位置, 以5.5吋的手機來說, 手機上的NFC晶片感應位置約在手機底部算起來7公分的位置, 所以是根本感應不到的(之前我有慘痛的經驗)
2.如果你把手機往NFC信用卡裝置下方移動, 會造成你的手機和NFC信用卡裝置會有一個傾斜縫隙, 也會造成一直無法感應成功(之前我有慘痛的經驗)
, 所以請務必把你的手機和NFC信用卡裝置呈垂直方向擺放即可感應成功了



現在只等著Android Pay 開放更多 銀行所發行的 信用卡/金融卡[Visa/Master] 了, 讓更多 有NFC硬體支援的Android系統的手機
持有人可以享受這一項 行動支付
借這個主題問一下。
『台灣Pay收款』今天推出。
有沒有人知道,這個收款功能是只有商家可以用,
還是一般人也可以拿來收款(如朋友之分攤飯錢)?
個人覺得,這個收款功能是台灣行動支付的重大突破...

使用台灣Pay「收」「付」!QR Code一掃搞定!
卡優新聞網 2017年9月19日 下午4:09

行動支付夯,越來越多民眾透過「智慧型手機」處理生活大小事,臺灣行動支付今(9/19)推出「台灣Pay收款」APP,讓商家走到哪!收到哪!不論Android或Ios行動裝置,皆能享受行動收款之便利。

臺灣行動支付推出「台灣Pay收款」APP,首創「金融卡」行動收款,提供商家收款、交易通知、退款等服務,只要下載「台灣Pay收款」APP享下列好處:

1.商家免設刷卡機:可降低紙鈔硬幣處理成本及偽鈔風險。
2. 「台灣Pay收款」APP推播:商家即時掌握交易收款動態。
3.不受空間、場域、手機廠牌型號限制,即可收款。
4.小吃攤、街頭藝人等都可收款。

◎商家
先向收單金融機構申請使用「台灣Pay收款」APP,下在APP後輸入在收單金融機構所登錄的資料,完成註冊手續即可使用。收款時,輸入金額自動產出收款QR Code或在「快速收款」介面(已先設定商品與價格),點擊商品按鈕帶出價格收款QR Code,交易完成會收到交易推播,搭配『甘溫喔』(台語)音效,商家聽到就確認收款。

◎消費者
只要使用「台灣Pay twallet+」APP或「行動銀行」APP掃描商家QR Code後,點選「金融卡」或「銀行帳戶」付款。

臺灣行動支付除推出「台灣Pay收款」APP,滿足「微小型商家」收款族群;也推出「台灣Pay twallet+」APP增加「QR Code掃碼支付」功能;又考量民眾至少持有4張金融卡,故在「QR Code掃碼支付」後,首創優先以「金融卡」結帳,等同實體卡之安全性。

目前已有土銀、合庫、一銀、彰銀、上海、兆豐、新光等7家銀行開辦「金融卡雲支付支付」,預計年底增至10家;2018年將有20家參與。使用台灣Pay,就能一掃搞定,商家走到哪!收到哪!;消費者買到哪!付到哪!


01newbie wrote:
借這個主題問一下。...(恕刪)


這種是屬於 QR-Code掃條碼的行動支付和收款
通常朋友之間 收款 應該是不用手續費的 但是提領出來就要出來手續費(行動支付業者就是靠這種在賺錢的)
01newbie wrote:
◎消費者
只要使用「台灣Pay twallet+」APP或「行動銀行」APP掃描商家QR Code後,點選「金融卡」或「銀行帳戶」付款。。...(恕刪)


手上的紅米NOTE4沒有NFC功能,想說終於支援QRcode付款,真是一大進步

但要安裝台灣Pay twallet+竟說手機不相容無法安裝(因為沒NFC嗎?)

speciallite wrote:
但要安裝台灣Pay twallet+竟說手機不相容無法安裝(因為沒NFC嗎?)


應該是, 台灣Pay twallet+ 主要是走 HCE技術的NFC之行動支付


掃QR-Code之行動支付 只是另外一種方式(主要是它上面 HCE技術的NFC之行動支付 幾乎被國際三大Pay 打趴了, 沒什麼人在用, 只好另起爐灶)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