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又不是用公模當然就是各家技術的問題了layout跟零件高度能不能滿足空間?機構內部設計是不是能滿足強度及安規等要求其實很多都是翹翹板關係想不想犧牲強度或安規而已技術強的有他的know how在這邊講的太專業其實非業內的也會聽不懂
當有一樣東西進展的非常慢,就表示這東西突破並商品化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像太陽能轉化率也是如此,堪用但不完美,能源事業都是如此。並不是過一年新機上市就會突飛猛進,電池大突破的論文常常有,要安全的進入尋常百姓家的超薄手機裡,則只聞樓梯響,新機只能靠軟體優化和其他週邊零件製程改良省電來掩飾鋰電池能源密度和安全無法突破的困境。地球還沒有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