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Full wrote:因為出遊時才發現....很多手機的USB孔都容易插壞(恕刪) 關於這點,我深表認同!micro-USB的結構十分脆弱,尤其是那塊舌片,有效插拔壽命約1500次(有工業測試數據),如果使用者插拔的手勢太過粗魯,大概500次就報銷,所以新型的USB type-C插座應該是合理的改善方案,但使用壽命仍不及iPhone Lightning,即使USB type-C的舌片耐用度大為提高(據稱是1萬次...實際工業測試數據未知)但設計方向個人認為仍然是錯誤。電子端點接續舌片是整個USB組件(包含公-母接頭)當中最脆弱的結構,iPhone Lightning的設計概念是將舌片設計在傳輸線端,而非手機端插座上,所以即使舌片因為插拔姿勢不正確產生損耗,也不會對手機上的插座造成破壞,USB陣營的設計理念剛好相反,把最脆弱的舌片結構設計在手機端,所以因為插拔過程造成的損耗,其結果都會反映在手機端。
yytt7788 wrote:尾插容易被插壞?!...(恕刪) 磁充接頭的確是很不錯的產品,我父母的手機都安裝這種插頭,方便之處在於不需要精準對齊插頭,在合理範圍內就會自動接續,而且充電模式下沒有方向性(資料傳輸需要確認方向),對於老年人而言是相當友善的充電頭設計,雖然線組售價不算便宜,但卻是很好的投資。不過對於時常使用OTG、MHL功能的我而言,這樣的接頭有其限制性,畢竟他設計只有5個端點,若要支援micro-USB pin5(ID pin)的訊號判別,這樣的磁充接頭我認為仍有改進的必要。
我也認為使用 OTG 頗為不便,但市場有販售 WiFi 隨身碟、讀卡機,甚至是大容量的 WiFi 硬碟,至於 MHL 可以用 Mirocast 代替。雖然傳輸品質及相容性有待提升。但是…NOKIA 相信,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雖然手機部門賣給 M$ )需要時間。Chardman wrote:磁充接頭的確是很不錯...(恕刪)
Chardman wrote:關於這點,我深表認同...(恕刪) 真是一針見血的評論, 必想你是高知識份子,USB 的確常在壞, 但 我的USB 從沒壞過,朋友的IPHONE插頭 倒是一年壞了5條,對了, 你捐血了嗎? 台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熱血一下吧
DiscFull wrote:真是一針見血的評論...(恕刪) iphone充電線插頭常壞掉倒是時有所聞,只是個人認為,寧可充電線插頭故障損壞,也不想故障發生在手機機身的USB插座上~~~早期手機機身的micro-USB母座屬於標準通用型,可以輕易在電子材料行找到替換品來自行更換,只需一支加熱速度快的電烙鐵與含鉛銲錫即可,可是現在的micro-USB很多都是廠商自行設計定義的,後端焊接點的設計跟標準通用型並不相同,很難找到替換零件,而送修也不是很划算,因為原廠鐵定直接告訴你要換主機板,這一換就要幾千元的收費,所以通常要上網購故障的「殺肉零件機」,拆下堪用的部分來替換。PS:原本要去捐血,不過看新聞說庫存量還夠,所以....我等下一批吧!
Chardman wrote:micro-USB的結構十分脆弱,尤其是那塊舌片,有效插拔壽命約1500次(有工業測試數據), 1500次太少了...不太可能!!我公司產品的micro-USB插拔壽命最少也都有3000次...
mocca6361 wrote:1500次太少了....(恕刪) 就2012年的實驗數據而言,約莫是1500次,時至今日貴公司應該在疲勞次數的改善工程有所精進,才有3K的插拔壽命,不過機台上的疲勞測試不見得能模仿人手插拔的實際損害,所以延長使用壽命的解決之道,還是變更USB的設計,micro-USB對於手部動作不穩定的銀髮族而言,使用次數壽命一直是困擾,而且這邊探討的只是插拔動作造成的損耗,還沒有連同製造公差太大的不合格USB數據線都包含進來,坊間有太多不合標準公差的USB數據線,太長、太短、太寬、太短的micro-USB公頭....,其實對於micro-USB插座的傷害也不小。相關測試文章可參考google關鍵字:Micro-USB連接器掉落及焊錫破裂原因探討PS:因為01不能引用部落格連結,不過我想直接給關鍵字應該是不違反版規才對。
Chardman wrote:就2012年的實驗數...(恕刪) 以現在的技術而言, 真的無法將AC to DC 微小化 合併到手機中嗎 ?我是存疑的,看起來, 目前 企業都聚焦在 無線充電技術上,似乎大家都認為 那是下一代賺錢的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