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有工作 但是 我看到2萬多的手機跟一千多2年榜約費
要我買一隻我都考慮快2年(所以一直都沒換)
但是在天龍國 怎麼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隻 高中生也有但比較低階
well..我好窮!

不過!現在所謂的智慧手機已經不比以前的PDA定位在商務用
而是娛樂用
整合了相機、錄音機、影音播放機、mp3 player、導航器、記事本、遊戲機、天氣站、電子書、新聞台..
整個來說已經算是個人的隨身生活娛樂裝置了
上述幾個機器 如果單買的話 可能也要萬把塊 又佔空間
一隻手機就統統包了 雖然畫質、音質可能不比專用機器 但已經夠用了
加上FB、what's app、line等社群功能,別人有我也要有的追逐
手機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單面相的工具了
再說 很多人都是用榜約的 就算是買空機 也有一堆分期0利率
攤下來相對就沒那麼有負擔
反過來說 說不定很多人正靠著 這所謂貴鬆鬆的手機在累積他的第一桶金。

大麥機介紹如下
http://www.sogi.com.tw/product/productinfo.aspx?pno=8877
也是一支android的智慧手機,規格開得也十分不錯,重點是價格很漂亮
-----------------回戰場---------------------
回樓主,你的想法是沒錯的,如果每個消費者都是理性的話
那的確是沒有必要去追求這些兩三萬「超出自己負荷」的手機
然而,為什麼年輕人還是趨之若鶩?
我自己也是個七零後的年輕學生,搭車時在捷運上,一看智慧手機大多拿得都是年輕人
尤其是那些「旗艦機」,一堆高中生大學生人手一隻one x或是note,為什麼?
要得就是在「同儕間」能有種「虛容感」
會上來01的人,有做功課的比例占大多數,然而更多的消費者沒有那麼多的管道去了解市場上有哪些產品,於是他們會去追求(知)名牌
這些品牌靠廣告、靠藝人、靠新聞,炒熱自己的知名度,同時也將這些「行銷成本」加諸消費者的身上,他們的貴,不一定是生產成本貴
否則beats的耳機怎麼會紅?否則為什麼nike要那麼貴?
品牌的效應就是讓一個什麼都不懂得人也會覺得你拿的穿的用的是一個好東西
然而品牌就真的是除了騙騙社會大眾外沒什麼實質內含的東西嗎?倒也不盡如此
「名氣」這種東西是很碎弱的,你看年初的one s事件,前年的iphone五爪功事件,證明消費者把自己的信任放在這些名牌的高價位上,於是只要稍有風吹草動,名牌就會慘遭損傷
所以,這些大廠會提供出比較穩定的品質,以免自己因小錯而失大局
如果你真的用過.吃過.穿過好東西~
再加上有足夠的經濟基礎~
那就真的回不去了~
就好像您種的高單價草莓~
如果真的值得~
賣得比別人貴一點還是有人買單~
不是嗎~
新進化論:適者不一定生存,不適者絕對淘汰!
當年的小孔雀 2XXXX 入手,用不到二個月遺失
後來過一年又用優惠又辦一隻小孔雀 7999
當年的 Nokia 3210 3999 入手
當年的 Nokia 8210 19XXX 入手
當年的 Sony Ericsson Z600 2xxxx 入手
當年的 Noika N6210 (型號沒很確定 2XXXX 入手)
當年的 iPhone 3G 綁約價 7999 入手
當年的 Nokia N8 2XXXX 入手
那天從家裏整理出來。整桶手機過去買的價錢就快十幾二十萬了(我和我老婆過去的手機這幾年應該也快7、8隻了一直塞在家裏),咚的一聲就扔進回收桶去了。
有什麼用,用的人才知道,沒有用的人去辦一元手機就好了。這有什麼好問的。
就像電鍋一顆也有30000,也有2000 的,煮出來的還不一樣都是飯,這又有什麼不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