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才叫電子書,正確名字叫電子閱讀器。Kindlehttp://www.youtube.com/watch?v=BKUKQ7QqOHwPlastic Logic reader(用皮鞋跟打螢幕都沒關係)http://link.brightcove.com/services/player/bcpid980795693?bctid=1778578839華碩DR-900(TZ-900)有wifi跟3Ghttp://www.youtube.com/watch?v=6Nvsh2dNCyY當然,各種平板電腦也有閱讀的功能,但這種東西還是有它的區別性。一、它是向光性的,跟紙一樣,有光才能看,跟LCD螢幕不一樣的是,比較不傷眼,看久了比較不會累。二、翻頁才需會耗電,使用時間非常久。但是,它目前的市場太小,而且功能上只有閱讀的功能,彩色電子紙也還沒量產,價格上,如果又接近於平板電腦,功能上又輸平板電腦的情況下,這個市場只有小眾市場。在來,還有書本要數位化要相當大的時間精力,新的書也就算了,如果是一些古早以前的書,都要重新建檔。上一次的革命,音樂數位化跟影像數位化,都是可以在很快很簡單的方式將內容數位化,所以才能造成很大的革命,但是書,說真的除了一頁一頁翻,OCR的程式還不夠成熟,說真的要數位化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工程。在來,每個學生都要準備又是一項開銷,新的東西也沒辦法保証它的耐用年限。而且教室要人人一台,依成本效益而言,還不如準備一台大型投影機還來得方便。對廠商而言,智財權的確保也是一個很大的難度,只要東西數位化了,就會有大量COPY的可能性。所以目前來說,要達到有一定的困難度。但,廠商真的也不要認為這個趨勢不會到來,因為隨著現在科技的進步,這種事會一瞬間發生的,就像音樂跟電影,只要一瞬間,這個產業就會受大很大的衝擊的,不去實行,最終還是會有可能被淘汰掉的。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作家開始試著在亞馬遜線上書店出書了。書,以後可能會變成一種收集珍藏的東西,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大量生產的。不過,說到這個,我還記得搶救雷恩大兵有一個橋段,當連長去找一個翻譯官時,而翻譯官請求可不可以帶打字機走時,連長只拿出一枝筆來,就跟現在電子書絕對不可能取代紙本書,在某些情況下還是要用紙比較方便,但是還是可以部份取代啦。PS︰個人是自己有買國產的電子閱讀器,6吋的,但我覺得其實10吋的大小比較適合,可是10吋的其實價格也快接近平板電腦了,一直都等不到華碩的那台,有WIFI可以看書又有RSS的功能,真的就是拿來看的。我還是希望東西能數位化就多數位化,因為要去遠方,還是去那,身上行李也不用多,但是我的電子閱讀器,可以儲存上萬本書讓我看,其實也是很不錯的。有時候在7-11等人時,我就會拿出來看一、二個小時,我也不用擔心沒電,因為,我買它買了快一年了,充電次數嘛,可能不到十次吧,有夠省電的,平均充滿一次可以用一個月沒問題。在來,說句殘酷點的事,如果發生了什麼天災,被迫離開家園,我還是希望能帶一些東西走,我常問自己,如果要離開,你只能拿三個包包,那包包裡,你會裝什麼。所以,一些東西,能數位化我都數位化放著。所以,樂觀其成啦。
沒想到負面思考的人真的很多有一些還帶著刻薄的口吻也難怪台灣進步遲緩只有少數幾位有興利除弊的正面精神主要看到的是一堆冷漠唱衰的言論以上大大小小的問題許多都是搞不清楚狀況或吹毛求疵如果問題這麼多這項商品就不會暢銷歐美的知識分子跟閱讀階層有些地方也許跟實體書互有使用上便利性的差異但最少最少作為輔助的設備絕對是游刃有餘前面網友提到北歐跟韓國已經採用或規劃採用不管細節如何難怪人家是先進國我們自吹自擂再多也只是二流的跟隨國家由這種正面思考議題卻引發如此多負面思維的發言人得證
以台灣而言,可能問題如下:1.如果一台5000元,全台學齡人口從小學到大學若有400萬(內政部統計資料,99年,5-19歲計425萬餘人,100年剛好在6-20歲,七砍八扣從小一到大四算400萬人好了),5000*4000000=200,0000,0000200億的商機勢必綁標保鑣圍標官商勾結,說不定一台還賣到1萬,那就是400億的商機...,政府有錢嗎?如果要民眾負擔一半,一定被說不知民間疾苦2.出版商那邊如何交代?全面電子化對出版產業勢必是一個衝擊,政府每年都要針對教科書做議價動作,不要以為電子化後還是一樣售價,出版商一定被砍得很廉價,而且還慘遭盜版,損失慘重3.上課當機?機子故障?考前無法複習?作業如何完成?如何批改?老師作業如何出?配套一起想好了嗎?一個點子要成功後面代表的是很多層面的配合,台灣人常常一頭熱,事實上不是提出質疑就是唱衰,一個政策要成功,要經得起不斷質疑然後解決所有質疑,否則只要一個地方有疏漏,就是像今年北北基分發的慘況,孩子經得起不斷的這樣惡搞嗎?當初那些提倡教改的不都是"有識之士",教改改的亂七八糟後,那些有識之士都去哪了?要提出正確的理念很簡單,要正確落實才是困難的,很多"有識之士"都只出嘴巴讓別人做到死的,而且成功歸他一人,失敗就是落實的人執行錯誤4.補習班應該不會跟進電子化,孩子的書包還是一樣重5.要是有些小天才JB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變成遊戲天堂了...6.政府不可能壞一台送一台,要是孩子手賤弄壞了呢?家長再買一台新的?六年買12台的話,家長吃的消嗎?7.機子不可能從小一撐到研究所,中途勢必不斷更新升級,那費用呢?8.視力問題9.電子書跟IPAD我都有,IPAD不適合長時觀看,電子紙好一點,但是翻頁、查詢,反應慢又常當機重開機(可能我的那一款不好,但也花了我6000多大洋)10.400萬台電子書及後續不斷的升級更新,真的對地球會比較環保嗎?值得評估一下11.也不要說北歐或韓國或新加坡怎樣怎樣,不同國家的"學制"是否有研究過?教材是否研究過?說那些北歐國家怎樣怎樣的,知道他們沒有固定教材、教科書,完全由老師討論當學期的上課內容,甚至一學期只上一個主題的嗎?台灣要配合這樣玩也可以,問題是,"有識之士"們敢出來說這句話嗎?完全廢除一綱多本教材,全部讓教師自由設計?基測、學測要怎麼考?還是要廢?北歐國家人民稅負可以把年收入扣一半去繳稅,台灣的有錢人有幾個乖乖繳的?民族性、國情都不同,不要每次都只羨慕別人的優點,邯鄲學步,須能針對台灣的國情評估,怎樣讓台灣能跟上世界腳步,很多都可以討論,但並不是只要人家有的我們就都要有,像小孩子向大人要玩具一樣,這中間需要評估、實驗、集思廣益、調整、再實驗、調整,一個意見,後面牽扯的是很大的層面糾結,可以實施的就去做,但須謹慎再謹慎其他......所以,像這種政策在新加坡可以實施,因為他們土地小人少政府又有錢,百姓也有錢,其它大多在實驗階段,要實施政府要有很大的魄力跟錢,這個構想其實也不是不可能,像電影火星任務中方基墨拿的一片薄薄螢幕就可以跟太空梭通話,只要無線網路建全,科技再進步一點,這應該是未來趨勢,至於現在,看看就好,等先鋒變先烈,吸收足夠的經驗後,再往前衝吧PS.台灣目前我知道有幾個縣市幾個學校已經開始實驗電子書了,以實驗精神來說很值得鼓勵,但是個人評估成效會有限,主要是廠商的教材電子化的部分應該還配合不大上,真的是"實驗"性質較多,不過台灣的"教育實驗"通常都只許成功不准失敗.....
當然可以阿,為了教育資源資訊化,學校硬體設備也要升級!那.....學費加倍,你認為怎樣!以後你當爸爸媽媽你就知道!另外!如果都給電子書,萬一重要考試前!剛好電腦中毒!剛好平板電腦當機!剛好充電器壞了不能充電!導致小朋友無法複習功課!或準備高普考,公職考的人無法衝刺考古題!可能會有人申請國賠喔!!!還是紙本的書就好!!!想要電子書.....雜誌漫畫弄一弄還可以拉!別意外!目前台灣人的水準確實如此而已!
筆者服務的學校是偏鄉,有許多弱勢家庭,學費通常是靠補助,早餐、午餐費也是,有一個單親家庭,爸爸經常喝酒,沒錢就到學校要(因為有學校代管的補助費)。以上想表達的...如果電子書是必要、也必須,孩子也拿到了,那,可能隔天就不見了,因為爸爸賣了孩子的閱讀器或平板電腦...台灣需要進步,但配套..也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