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我在各大論壇打滾了一年左右,看了許多人滿意他的手機,卻也觀察到有一些人一直抱怨他的手機,所以我就稍作整理,統整出了幾個重點,希望要買智慧型手機的人可以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 第一,想要不等於需要
手拿傳統手機,對智慧型手機盼了又盼,深信著換手機人生就 smart 了起來,我好想要~我好想要~ 但 我 究 竟 需 不 需 要 呢 ? 文章沒什麼,筆者要自己營造懸疑感。
傳統型與智慧型的差別在:
APP 軟體:殺時間的小遊戲還好,但像是 Facebook、Line、WhatsApp、Google map、雲端服務等等,皆對無線網路環境有一定的要求,買了智慧型卻為了省錢沒搭配網路方案,等於你的手機功能自動殘廢了 70% 以上。
上網:同上,沒有申請 3G 服務的話也只能在家中連 Wifi ,但我相信你還是會回去用大螢幕的電腦;另有 Wifi 恐懼症(到外頭就開始尋找熱點)的人漸漸出現。
高耗電量:傳統型跟智慧型大部分就差在網路功能,諷刺的是上網也最耗電;頻繁上網的情況下智慧型手機是撐不了一天的。
由此可知,智慧型手機最重要的就是網路環境,如果你不搭配網路方案,就要有被綁手綁腳的心理準備(因為我就是這樣),一點都不 smart 反而很 sh_t;如果你對上網的需求不高,那還是請你捫心自問究竟需不需要智慧型手機吧!
○ 第二,買手機不用這麼在意 C/P 值
許多人(包括我),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挑手機時往往希望能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硬體,結果新手機蜜月期一過,就開始後悔當初應該在買更好一點的手機,越用越痛苦,就像你為了省錢買杯樂,越喝越覺得應該買星巴克,何苦呢ˊ_>ˋ
所以預算有限時,最重要的不是性能價格比(C/P 值)而是滿足價格比(滿 / 屁值),因為滿足感是最主觀、最直接的,但是讓你滿足、不滿足的因素有很多,我整理出來幾個常見的原因:
螢幕,我分尺寸、解析度、材質三個部分講解
螢幕尺寸:現在的手機螢幕越出越大是有它的道裡在的,螢幕大閱讀起來就舒服,但大尺寸就像一把雙面刃,你也必須跟攜帶度妥協,緊繃牛仔褲換取舒服大螢幕~
螢幕解析度:解析度高,螢幕就細緻漂亮,但是某些手機(網路查的到)螢幕是令人詬病的 pentile(假解析度),不要被帳面的硬體數字吸引,買了後才發現怎麼顆粒感這麼重啊;

圖片來源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軟體的相容性,如果軟體與硬體的解析度不相容會造成圖像品質差、錯位、黑邊等情況,Android 因為沒有特別規定解析度所以有百百款規格,所以建議買主流規格,最流行的解析度為 800×480,次之是 854×480、960×540、1280×720;Windows Phone、iPhone 因為硬體解析度有規定,所以不用擔心。
螢幕材質:專有名詞什麼的最討厭了,但偶還宿要講一下;目前常見的螢幕材質有 TFT-LCD、IPS、SLCD、AMOLED
IPS、SLCD、AMOLED 的可視角大
TFT-LCD、IPS、SLCD 發色自然
TFT-LCD、IPS 部分的機型有黃斑問題
IPS、SLCD 比 TFT-LCD 更鮮艷
AMOLED 的黑色是純黑
AMOLED 最艷麗(輕妝淡抹馬上濃妝豔抹)
AMOLED、TFT-LCD 有部分的機型是上面提到的 pentile(假解析度)
AMOLED 有烙印的問題
AMOLED 會色偏,相較前面的螢幕材質顏色失真明顯
相機:不要再有畫素=畫質這樣落伍的觀念了,家中的 Full HD 電腦螢幕、電視也才 207 萬畫素,你高畫素拍出來也不一定有顯示器能輸出,僅僅是檔案比較大而已(除非你看照片都勤於縮放),這麼高的畫素塞在手機小小的模組裡也很有可能會互相干擾畫質;所以照片要好看,也需要軟體的調整等等的因素,別再單單看畫素了,畫素 ≠ 畫質一定要牢牢記住。
重要的是,拍出來的成品是不是你喜歡的調調;有些人喜歡鮮豔、有些人喜歡自然,就像有些豆花妹拍照最愛朦朧美,結果高畫質就變成鬼;所以建議是上網找相關的手機照片 PK,心裡自然就有個底了。
軟體介面:作業系統是最根本的差別,再細分就是廠商客製化的內容
iOS:由圖示海集成的介面;精緻、簡單、與介面互動性高。

Windows Phone:動態磚擁有 iOS 圖示的一致、Android widget 的方便;整體流暢、簡單。
直接試玩 Windows Phone

Android:自由度最高,可依使用者的喜好調整,widget 很方便,但是整體稍微雜亂;Google play 上有其他的介面 APP 可以安裝,ex:GO 桌面;網路上的 ROM 也會有不同的介面,ex:MIUI;因為廠商可以對 Android 的介面自由調整,所以不同廠牌就會有不同介面,其中最有名的是 HTC Sense。

APP:
iOS 擁有大量、品質不錯的 APP。
Android 也有大量的 APP,但是有解析度的疑慮(上面有講解),部分遊戲也可能不支援手機的 CPU(GPU)。
Windows Phone 雖然沒有相容性的問題,但是軟體數量沒有前兩者多。
順暢度:整體來說,順暢度是 Windows Phone > iOS > Android
而 Android 的硬體影響很大,從低階 CPU 到高階雙、四核 CPU 的順暢度是截然不同的;我的建議是,如果要買 Android 的手機,那硬體至少要單核心 CPU 1 GHz、RAM 512M、ROM 1 G,否則就別考慮 Android 了。
○ 第三,講了這麼多,那到底哪一隻才是最適合我的手機啊?
上網爬文只是了解個基礎,除了讓心中有個底之外,也避免讓自己被銷售員的花言巧語耍得團團轉;
最重要最重要(你看我偷偷重複兩次)的還是要親自去門市、專櫃試玩手機,感受它的軟體、硬體、工業設計,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手機,一定要親自去把玩,這樣買來才不會後悔!
「輕鬆點,手機只是引導人們通往幸福的工具,怎麼使用是在於你自己 」
by 愛瘋時代 - 揭示中國人買Iphone 的心態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到我的網誌點個讚哦!(排版比較漂亮)
http://wei-man.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