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淘寶需要寄回 50多kg 的千斤頂,所以就順便買了相關密封圈,其中電磁閥的 O ring我選擇氟橡膠的會比原廠貴很多,總共大約花費 100人民幣:


年假通常到處塞車,所以我就安排年假來更換,先講更換的心得,更換的歷程後續再說明.

7號這顆螺絲,真的每次拆都換新比較好,它是靠橡膠壓迫正時上蓋,使用7年的螺絲,橡膠已經壓扁了

9 號電磁閥油封已微量變形,截面積直徑有無被壓迫的長度為 3.2mm, 2.9mm,所以也是已經變形了,新品應該是 3.1mm 我買改良款氟橡膠的確實是 3.1mm, 一般油封店我只找到 3.0mm 厚的,價格 1/4 而已,但換這麻煩,還是用尺寸正確的好

電磁閥這裡不知道為何也會有點生鏽:


8號密封圈淘寶買的與原車的前3碼不同,原車 06K - 1.8T and 2.0T (MQB MK7), 淘寶的是 06G 我查不到這代碼的正確意義,似乎是舊款 2.0L 引擎的代碼,也可能是大陸製零件就是 06G 開頭,
這條明顯比較軟,原車的比較硬,但不知道是老化硬化?還是原本就硬,換完跑40km是沒看到外漏

3 號密封圈一樣比較軟,零件編碼 06G 開頭:

06K 開頭是 2.0T 引擎的零件, 06G 我查不到,或許是大陸製的是 06G 開頭的零件碼:


冷車剛發動,會有 1~2秒異音,以前 EA888 一代也這樣,也是 5~6萬km開始發生,當時店家換一顆 2500元,滿好賣零件一顆 1500元, 這次淘寶買一顆大約 120元人民幣
本來不急著換,但我拆機油尺的外管時,機油滴在皮帶與曲軸普立盤溝內,都拆掉皮帶了清潔了,一個沒多少錢(120元人民幣)就一起換掉

VW Golf 由於在大陸類似台灣 Toyota 的車,量很多,零件實在是便宜.
後面分享DIY更換的心得:
1.水箱副水壺最好整個拆掉,拆卸的空間會比較大,拆水管時有合適的鉗子會方便好拆許多:

2.電磁閥這 6顆螺絲,原廠有用螺絲膠,所以整個旋出的過程都蠻緊的,即使我用 10mm 棘輪扳手長度也不是很短了,拆卸時要小心滑牙,拆的空間不大,但需要兩手同時用力,施加反向力,有點類似使用 T型扳手那樣,只是有一個反向力是施在支點上,同時最好有幾種不同長度的 T30起子頭,會比較好拆,當然如果整個水壺都拆掉,有幾顆螺絲可以用萬向接頭接長接趕來拆會好拆很多

3.固定機油尺的這顆 T30螺絲,因為沒拆引擎腳(我不想買引擎吊架,也不想用千斤頂頂塑膠油底殼,怕增加以後漏油的風險),這裡空間很小,只能用短的 T30 起子頭+ 10mm開口扳手拆,

或是用長度合適的 T30 扳手,


這顆螺絲一樣很緊,而且有用螺絲膠,螺牙全部長度 1.4cm, 大約需要拆到最後的 1~2牙,才不會很緊,
這裡空間小,不容易施加反向力,主要用右手逆時針拆鬆,我退出 0.75~1cm 左右,如下圖的照片,即使已經退出這麼多牙出來了,仍然非常的緊,已經滑牙到完全空轉了:

於是我想到的辦法是用小型雕刻機磨出 4~6個邊,然後加熱來拆,加熱會有用主要是鋁基座膨脹大於鐵,以及螺絲膠高溫會軟化,以往的經驗是加熱到100度左右就會有效,這裡無法用火烤,用熱風槍要加熱整顆引擎也不好搞,所以我最後是開車出去跑到油溫接近 100度,之後用 T30 扳手把這顆螺絲拆下來.
螺絲螺牙上可以看到殘留的螺絲膠:


螺絲孔吹氣噴出一堆螺絲膠的粉,所以確定這裡有用螺絲膠才會這麼難拆,我不懂鎖一支很輕的油尺管,原廠搞這麼緊做什麼?
可能大部分車廠拆的時候也不會像我是完全冷的狀況下拆的,為了這顆螺絲我只好把原本拆的部分都裝回去,還有螺絲掉到引擎縫內找不到,最後拆這顆螺絲搞一天.
這顆M6螺絲,我找6角的,磨短先這樣用:


6角螺絲能用的工具就很多,空間狹小也容易克服:


淘寶還可以買到各種的原廠螺絲,年後買回來更換:

4.維修的第二天,我估計會搞很久,為了避免腰太酸,把車頭頂高會方便很多,剛好來試試剛買的兩支千斤頂,一支 51.5kg 比較長,用於駕駛座,開門比較方便,比較輕的 35kg 就用來頂另一邊,整個車頭頂高,腰輕鬆很多,
我沒有要到車底下工作時,我就沒用安全頂車架,順便測試一下千斤頂是否撐久會下降?



5.淘寶買這 500多台幣的工具燈還不錯,尤其在車底工作時,戴頭燈很會掉:


6.拆管子有合適的鉗子會好拆很多:




7.有些地方太狹隘,無法用扭力扳手,所以用扭力扳手鎖到 7 Nm後,用油漆筆做記號,再放鬆,再用扳手鎖到記號對準,這樣就會有該扭力的手感,去鎖無法用扭力扳手的位置




8.正時鍊條上蓋螺絲最底下的兩顆,非常靠近引擎腳,幾乎能用梅花扳手或是開口扳手來拆,而用梅花扳手滑牙的機會比較低



9.機油尺的管,用這種膠扣起子比較好拆,比較不會拆壞:


10.電磁閥用一字起子撬開一點後,用合適的油封工具整圈都先分開一點點,然後用膠扣起子翹出來:



11.為了避免螺絲壓到密封膠,安裝前要確定螺絲正確壓入,正確壓入後,螺絲就不會掉出來,鎖緊時鎖面不會壓到密封圈:

12.安裝時空間很小,很容易螺絲又會脫離,上面的可以用膠扣起子再把螺絲壓入,底部時在空間太小,螺絲很容易脫出,我裝好久,最後是把螺絲鎖稍微緊,再拆鬆,就會發現螺絲有被正確壓入,並不會鎖緊時壓扁密封膠圈,
這步驟我裝好久




13.安裝上蓋時,把機油尺整支拆掉比較好裝,機油尺底部被O ring 卡住,要從車底用膠扣起子拆比較好拆,而安裝時 O ring 上塗合適的潤滑油會從上面一壓就進去了,另外抽出機油尺管時要小心機油滴到皮帶,不然又要拆皮帶清潔,很麻煩


以上是換機油上蓋的 DIY 施工心得,後面來講更換發電機單向軸承:



1. 這個軸承需要特工來固定軸承,內部為 T50 牙的發電機轉軸,軸承為順時針鎖緊,T50 牙的發電機轉軸為逆時針鎖緊,如果用扭力扳手對 T50 牙的發電機轉軸需要用有逆時針扭力的扭力扳手:




2.放鬆皮帶的張力調整輪需要 16mm 的套筒工具, Golf R 這邊有設計雨刷水壺,多出鎖緊的螺牙,所以空間很小,需要用超短的 16mm 套筒,才方便使用可變長度的棘輪扳手,這樣會省力與方便許多

3.轉動發電機單向軸承特工需要 17mm 梅花扳手,買加長的會好拆很多, 10多年前店家的技師扳手太短拆不下來,最後是店長來拆

4.Golf R 這部位附近有冷媒管輅固定座會干涉,所以我無法使用長扳桿以及棘輪扭力扳手,只好用一般 10mm 梅花板手來轉動中心的 T50, 剛好我早有準備尺寸合適的鐵管,所以很好拆,這延長鐵管在淘寶買品質好,一支才台幣 250元左右,對比我在台灣找鐵工廠切薄薄的鐵管增加力臂用,一根也是 100~200, 用大力一點還彎掉



-----------------
最後的心得是, 換正時上蓋密封圈,我原本以為很快就可以換好,結果 DIY搞了2天的年假,過程用到的工具不少,只是那都是我手上現成的工具,也沒有特別去買,拆掉引擎腳會好施工很多,而沒拆引擎腳,有經驗的話就快很多,第一次摸索就跌跌撞撞搞很久,材料費500左右不貴,就是工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