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10年10萬km 左右,就容易龜裂,然後甩出潤滑油,洗車時可以發現輪弧,鋁圈內側被噴到潤滑油,此時最好盡早換掉防塵套,就可以避免之後潤滑不足而需要換外半軸,或是整支傳動軸,進口車整支傳動軸1~2萬很正常
所以當我發現有不明油汙,或是傳動軸防塵套有龜裂,我就會盡早更換傳動軸防塵套

早年給外廠的專修廠更換防塵套,技師用榔頭敲出來的方式拆,容易敲到外殼有傷痕,因為並沒有依照原廠手冊使用鋁的榔頭來敲:



另一種方式是用銅棒來敲,類似這樣:

mk7 的原廠手冊是建議用類似拉槌的工具來拆:

歐系車傳動軸為螺絲設計,而日系車為螺母設計居多,螺絲設計的可以設法找比原廠更長一點的螺絲,在鎖入過程會頂到傳動軸的花鍵末端,迫使外半軸與傳動軸軸心分離:

最左邊為原廠螺絲的長度:

順利的話,氣動扳手打個 1~2下,很輕鬆地就可以拆下外半軸:

這個C型扣,在頂出的過程,會部分被壓回溝槽,部分被截斷,因此每次拆開需要換新,修理包都會附新的C型扣,為了頂出的過程順利,我會會從螺絲孔伸入細管噴液態黃油,確保這C型扣有足夠的潤滑,這樣我猜測會比較容易被逼入溝槽,有利於拆卸.
國外有人遇到拆不開的外半軸,拆到工具都斷了,還是拆不下來,但有的就很容易拆,最後切開來找原因,只能知道是這個 C型環無法退回溝槽造成的,可能是這個C環的張開程度太大造成的,


遇到這種狀況,有的傳動軸可以從內半軸拆開來換外半軸防塵套,但需要多換兩個管束,這管束原廠的也不便宜,這次我買了外廠不銹鋼加厚款,從品質來看,仍是原廠比較好,早年沒有先備好管束,臨時只能用塑膠束線帶撐一下,至少低速移動車子沒問題:


原廠管束的束緊程度,原廠有規範用特工,在螺牙上塗 MoS2, 鎖到 25Nm, 如果螺牙的阻力過高,即使鎖到 25Nm, 束緊的程度也會不達標準.



我當時找的外廠,沒有使用特工照標準鎖,是用一般的手動束鉗夾緊,因為夾緊力道不足,我車一開回家管束就脫落了,於是回廠再裝新的管束,一回家又脫落第二次,最後店家找 Audi A6 的軟質防塵套更換,這種就不需要這麼高的束緊力,也不會脫落,但我使用約4萬km就可以看到表面有龜裂紋,所以我認為硬質的防塵套壽命 8~10萬km比較長.

這一個店家說是 Audi A6使用的,也是 GNK 製造的
這種硬質原廠防塵套修理包 2016年底我在台灣材料行購買為700一組:

在美國查到原廠修理包,約為台幣 3500元,應該是德國製的,適用的車種很多,看起來大部分的車種扭力都算相對大的,家裡另一部車 2016 Mazda 3 詢價原廠防塵套也是一個 3000元,似乎近年漲價不少.



美國 ECS tuning 也有賣 GNK OEM 料,這大約700元,就跟我2016買的價格差不多了,適用的車種也是很多,包含 Porshe 的車種:


因為 GKN 2007 就有大陸上海公司了,所以淘寶可以找到修理包一個 382台幣:


最後基於便利性,我在雙11優惠常會在淘寶買東西,所以就買一個回來先確認是否能用?
和原車上的比對,材質上車上的感覺軟一點,但也沒像以前用 Audi A6 的那麼軟,而大陸 GKN 的硬度跟我 2016 買原廠給 Audi A3 或是 Golf GTI5 用的一樣硬.
目前車上這款的硬度是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或許壽命會是最長的

綠色鐵絲是我車外半軸的圓周,看起來是吻合 GKN 防塵套,看美國 YT影片, GTI與 R的圓周直徑可能會有點差異,如果買到 GTI用的會套不進去


原廠的管束尺寸被防銹漆遮蔽了,擦掉後可以看到直徑為 104.5, 34.5 mm



GNK 的尺寸標示與原車的一致:

副廠的管束,沒有尺寸標示,寬度看起來也小一點,厚度我沒有量,一般而言管束的厚度,寬度不同,材質不同,束緊的扭力就不同:


所以副廠的束緊力道可能要自己抓一下:
原車上標示 Germany, VWAG原廠品的商標:

成分:TPC-EE TPC, soft segments with ether- and ester bonds

大陸 GNK 標示 China, VWAG 被磨掉 3個字母,僅剩 G, 詢問賣家是說外廠銷售不能含原廠商標,所以有磨掉的痕跡:


成分:TPC-ET TPC with polyether soft segments; 這明顯與原車零件標示的 TPC-EE 不同

順便檢查一下 Golf 7R 的原廠卡鉗,本來看無漆面的金屬像是鋁合金,不過有鐵磁性,確定是鐵製的:


我想 GNK 382元 vs 原廠 ~3000元,大約 7倍的價差,如果原車的裂掉,我會換大陸 GNK的就好,我的車沒有開超過 20萬km的,有10萬km左右的壽命也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