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38 渦輪進氣端微量漏油,應該算是正常的:





手指輕輕搖動進氣葉片中間的軸,檢查一下是否有明顯的間隙? 如果有就是渦輪壞了,目前 5.5萬km 搖不出間隙感,基本的感覺跟 1.5萬km時一樣
PCV 出口如往常的積油:



PCV 拆下也難以檢查內部的單向閥是否已經損壞:




順便觀察了解一下 PVC 的吸氣管道,過濾的油流回油底殼的管道,引擎內部還蠻乾淨的:


早上拆時發生一些意外,高壓點火線圈的螺絲拆最上面結果是底部的鬆掉,一般開口扳手厚度 5mm無法使用,還好振宇五金有厚度 4mm 的10號開口扳手可以買,一個20元:

燃燒室使用內視鏡拍照,便宜的內視鏡,需要 5~6 cm的距離比較能拍到整個活塞頂部,多次空發動憑運氣找到下死點比較好拍,最後僅有 1,4 缸剛好停在下死點附近,所以 1,4 缸比較能拍到整個活塞頂部,這是使用紅線汽油精一瓶,添加量為 5.85cc: 1L,為瓶子上建議的濃度,約使用 62L 汽油後的照片,
與近 5~6年的觀察一致,幾本上就是汽油直噴的噴嘴能噴到的部位比較有機會把積碳清除而已,1,4 缸靠引擎周邊溫度比較低, 2,3缸溫度比較高,清潔的面積略大一點, 但如果看退點火程度,通常也是 2,3 缸比較嚴重:

如果要清除更徹底,基本上還是要泡破除碳,同時藥液能保持足夠的高溫夠長的時間,
所以去年我在淘寶買了可以加熱器缸內藥劑的加熱棒,配合 220V 的電源確定可以調整加熱的溫度,等6萬km以上有空閒再來清洗了


火星塞幾乎每次檢查都這個樣子:


基本上就是白色陶瓷末端有點紅棕色, 螺牙的頂部圓圈靠近進氣端溫度比較低積碳多一點,排氣端則為棕色分粉末的沉積物,自從 ECU 改一階程式後, 4萬km觀察下來都是這樣,很穩定,火星塞使用 4萬km也幾乎沒磨耗,應該是能用10萬km
最後就是清潔後安裝回去,火星塞的髒汙盡量慶乾淨,之後用電接點清潔劑清潔金屬部位,使電壓,電流傳導良好,尾端白色陶瓷與高壓點火線圈管內壁都塗上一層薄薄的介電膏,這樣除了防潮,避免漏電,另一個優點是下次要拆用手拔很輕鬆,
不需要用點火線圈的專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