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愛旅遊的咖啡烘豆師,三級警戒期間咖啡館完全停業,位在偏遠山區的我們,連外送外帶的機會都沒有,算是三級期間受創最重的慘業,還好經營十多年下來資金還算充足,停業期間支出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要如何利用停業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讓我們興起了改裝露營車的念頭。
2019年全聯先生的廣告開始注意到 Caddy Van,身為小資創業一員,廣告裡的每一句似乎都有戳到點,但是沒這麼多貨可以載,當時直覺是喜歡,但是又好像不需要用到貨車。

路上看到還會特別停下來欣賞,圓滾滾的呆萌造型,極簡化的設計,全車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線條。

2020年海外疫情爆發,原本計畫每年一次的海外自助旅行,也因為疫情中斷旅遊計畫,看樣子未來的5年都別想出國了,該如何在台灣玩得盡興?因此萌生改裝露營車的念頭,這才想到了 Caddy。

Caddy 有7人座,也有貨車版,貨車版的平整空間比較適合露營車改裝,貨車又有分短軸4.4米,長軸4.8米,長度差0.4米,露營車是選擇長軸空間會比較理想,不過考量都市移動機能,短軸比較不會有停車的困擾,兩者之間很難抉擇。

下定決心要買車了,但是到了福斯展售中心才知道全數完售,準備下一代大改版,Caddy 由 C4 進化到 C5,預計是2021年暑假期間才會上市。

默默等了一年後,打電話向業務詢問,C5說好的暑假期間上市,也因為疫情航運大亂,延後到年底才會有車,可是防疫期間沒有工作很無聊呀!不想浪費這段時間,很想弄台車來玩...


發現雪鐵龍還有 Berlingo 布丁狗能選擇,也有出貨車版符合我們的需求,馬上安排試駕,防疫期間真是賞車的好時機,接觸的人很少,業務也有充裕的時間詳細介紹。

車廂空間跟長軸 Caddy Van 差不多,但是價格多了四分之一,正值停業缺糧時期,花錢必須慎重考慮,當時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開工恢復穩定的收入。
有趣的是跟我們洽談的業務以前賣福斯,現在還開著福斯 POLO,對手排車很有愛,反而解決不少我們對福斯的疑惑。

不只是售價因素,外型太華麗對車泊來說也會增加不少困擾。

國產車首選是菱利,車小空間大,也列入考量之中,上網預約賞車,到了中華汽車展示中心竟然沒車可看...只好上二手車商研究。

其實菱利價格也不便宜,新車與 Caddy C4 相比差十幾萬,若以十年的油耗差異來看,Caddy 省的油錢就能把車價省回來,更別提渦輪帶來的爽感,菱利的安全性是最難跨過的坎,車頭幾乎沒有緩衝空間,只要輕輕一撞雙腳就可能夾住,而且引擎在車內,乘坐起來相當不舒適。
要說 Caddy 的安全性?那可是全世界唯一被客機撞過的車呢!

反正都看二手車了,Caddy 也往二手車的方向找,因為貨車很保值,7~8的車還有超過半價以上的價值,車況實在不太優,很難下得了手 。

也去了專門改裝露營車的車商,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現場改裝的露營車,大概都是福斯T系列、海力士、旅玩家這類車型,小一點的車型就是我們預設的 菱利、Caddy。

現場也有 Caddy 7人座待售中,但是自排變速箱災情慘重,原則上還是以手排貨車為主。

老闆自己是用 8.5噸的貨車改裝,開這樣的大車必須要有大貨車駕照。

老闆大方讓我們上車參觀,車內冰箱、廚具、衛浴一應具全,電視2台,完全能在車內走動,不輸一間小套房,只要水電補給沒問題,真的能住在車上生活,當然價格也差不多是一間不動產小套房的費用。

最後在二手車網站上找到這台,車齡、車色都符合我們的要求,而且全車都美肌處理完畢,換了前後烤漆保險桿、照後鏡,換了鋁圈,完全擺脫貨車感像一台休旅車。
雖然里程已經10萬多公里,不過3年車還算新,原則上手排車也不會有太多問題,貨車也沒有搭載過多的電子配件。

看完車後很滿意,比之前看過的中古車都好太多了,可惜是短軸車,當時我們是傾向購買長軸,而且手上一台舊車還能折5萬貨物稅。
二手車商坦言疫情期間生意差,車價折扣後,也願意讓我們比照新車折5萬,讓我們非常心動,不過目標還是鎖定購買新車,因此只付了1000元訂金,保留一絲絲的聯繫...
到底該不該等 Caddy C5 上市呢?回家做了好多功課,防疫期間真的很閒,哈!
上到歐洲官網看車,外觀改變不少,增添了不少華麗感,也增加了許多電子配件,可是我們就是喜歡樸實呆板的外型,增加的電子配件也意味著未來增加更多維修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價格也增加不少....

期間正好有一筆紓困貸款下來,資金比較充裕了,就決定下手,放生開了18年的休旅車,投入 Caddy 的懷抱,緬懷這台休旅車陪我們體驗車泊睡了17個夜晚。

貸款下來當天就帶著現金去交車,不是眼前這台霸氣的V8,是躲在後面角落害羞呆萌的 Caddy。

雖然是二手車商,展售中心氣場相當強大,裡面全是高級車。

交車第一天磅礡大雨,好久沒開手排車上路,路程中熄火好幾次,搞得心情有點緊張,還接到朋友的團購任務,載好載滿。

第一天就滿載而歸也算是個好兆頭,果然是生意上的好幫手。

在外忙碌了一天才回到家,自家的看門口狗都不認識,對著車狂吠,看到我們下車才一臉尷尬!


隔天一早才有空好好欣賞。

要看就要看清楚一點,馬上進行拆除作業,拆光光才能看清每一個角落,不是新車拆起來比較不會手軟!

短軸車空間小,每一寸都要好好利用才行,掀開車廂的保護橡膠墊,底層就跟新的一樣,拆除貨艙隔板後,椅背就能完全躺平。

開始準備驗車工作。

貨車法規要在車尾放大車牌,及兩側門貼上車輛資訊。

第一次驗車順利通過,也比較清楚改裝方向,避免增加後續驗車的困擾。

花姐有手排車駕照,但是沒開過手排車上路,想試試手排車,熄火、暴衝、前輪空轉、打滑飄移...幾次後就慢慢上手了,副駕駛嚇出一身冷汗!

網路上訂購的材料到了,準備開始改裝工作。

選擇喜歡的花布,瞬間就能改造車內風格。

計畫 4+2 輪的旅行模式,登車板也買齊了。

木板材料也陸續到貨,木工進行中。

原則上是不破壞車體板金,穩固的底板很重要,所有的部件都是固定在這塊底板上面。

想讓車內增添居家感,換掉車內樸素的配色。

本身對車不是太瞭解,第一次這樣大動作拆車,邊做邊學,上網爬了不少文章,簡單好用的內裝拆除工具很重要。

後車箱飾板全拆除。

天花板、飾板拆除後,依照原本的形狀切割就行了。

車內都是弧線,用線鋸機加工最適合。

內飾板全拆除更換。

都改用木紋夾板。

窗板就要自行畫模板,看youtube改裝都是用紙張慢慢拼,再描繪出窗框形狀。

畫完後用紙箱當樣板。

放入確定合身後,再依同形狀裁切木板。

組裝床架核心基礎,原則上希望下層保有寬廣空間,好方便平時載貨,因此用了3吋的角料橫跨。

大致完成,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但是藏了許多組裝扣件,尺寸也經過詳細的計算規劃。

當晚就在車上吃便當,多了床架當餐桌,外出用餐一整個方便。

第一代設計全車完工的模樣,因為平常有送貨、採買的需求,因此床板都是3片疊在一起。

三級期間餐廳都不能內用,都是在車內用餐,開車四處兜一圈,簡單就能在車內辦一桌好料理。

床板展開後的模樣,崎嶇的切口都是為了方便收納設計的。

鋪上床墊就是一張雙人床的尺寸,床墊長度是依我們身高裁剪,因此大小有些差異。

從車內往外看的視角,看起來空間好像很大。

實際從尾門看進去其實空間很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空間、小滿足,微型露營車大致完工。


登車板收納處,接著介紹2輪搭載模式。

第一次試載老爸的機車,似乎有點不順利,一方面是照後鏡太高。

另一方面是底盤會卡住。

試載朋友車型較小的 Many,機車底盤較高,拆除照後鏡就能輕鬆上車。

從車內看的模樣,英倫風的車型,跟車內配置還滿搭的。

三級期間不能旅行,還好有車上一方小天地,打開側門就能欣賞車邊美景,悠閒享受下午茶,不過下一秒的狀況是...

被蚊子追著跑,趕緊加工防蚊窗簾,還準備了車用電蚊拍。

為了改善隔熱工程,又將車內拆光光。

除了隔熱外,也能大幅改善下大大雨所產生的噪音。

進行電力系統配置,主要供應冰箱、車內照明、3C產品充電用,天冷的地方也會配置電熱毯。

先找了一顆 100AH 的深循環電瓶,試看看電力夠不夠用,若不夠用再升級成鋰鐵電池。

第一代的床板設計還沒外出睡過,就拆除升級成二代系統。

雖然說床板也能當餐桌吃飯,但是盤著腿吃飯不太舒服,還是一般餐桌的高度比較適合,就設計專用餐桌,加裝了一個小水槽,方便洗菜料理用。

身為咖啡師,露營車上有個小吧檯也是理所當然的,即使車再小也要想辦法擠進去,原本雙人床的模式也改成上下舖,讓組裝更簡單,睡眠空間也增加了。

想放心四處旅行,最後一項重要的裝備就是疫苗囉!

最後再分享一些改裝過程的心得,過程中爬了不少文章,也將露營車區分出「露營用」與「車中泊」,當中的設計方向會有很大的差別。

露營用:基本上是以車輛取代露營帳篷的概念,目的地是露營區,把車開至定位就不會再移動了,因此能延伸出車邊帳、車頂帳等設施,人也不一定是睡在車裡面,煮食也都在車外,因此必須找露營區活動,車輛的機動性較低,但是能發展出許多車外空間。

車中泊:目的地是旅行,在車內睡覺、用餐只是方便旅行的一個過程,隨處一個能停車的地方就能休息、用餐,也因為不是在露營區,為了不影響其他民眾停車的權益,所有活動都必須在車內完成,因此以設備不落地,隨時能移動車輛為最高原則。
「車中泊」一詞於自於日本,在車內停泊、休息的意思,能找到許多日本 You Tuber 的影片,隨便一台休旅車都能睡,也有人挑戰在小鴨鴨 Yaris 裡面睡兩人。

車中煮的困難性比較高,Caddy Van 短軸貨車空間很有限,同時要滿足雙人床、廁所、小冰箱、小吧檯、搭載機車,還要保留原貨車的機能,不只要考慮設備的裝載,人在車內的動線也要考慮,過程燒了不少腦細胞,還好三級期間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思考,最終完成了理想中的空間。

試著踏入 YouTube 的領域,用影片分享我們的旅行,如果喜歡影片的話別忘了按下紅色的「訂閱」按鈕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