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888鋁合金油底殼請益

如題,請問有人換過鋁合金材質的嗎?平均油溫是否真的有降低呢?
2021-02-08 13:1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EA888鋁合金
r031607248926 wrote:
如題,請問有人換過鋁(恕刪)


就以往改車經驗 , 改油底殼 ! 不如改冷排效益更大 .....
建議省下來.....
鋁合金油底殼好處 應該就比原廠塑鋼來的長壽吧
沒差別
別浪費
r031607248926 wrote:
如題,請問有人換過鋁(恕刪)


鋁合金的優點應該是比較不會撞破,但也重一點

EA888 的節温器,是電子控制閥門開度,大部分只有連續爬山時,才會開到最大的 ~90度
高速公路行駛時大約在 30度左右, 所以,即使把散熱能力弄更強,電子節温器仍會調整開度讓溫度維持在程式的設定目標

以 Golf R 改一階程式來說,大部分會降低一點水溫,所以油温可以降大約 5 度

機油,變速箱油,油溫都是太高,太低都不好, 機油溫度太低,不利於其中的水分,汽油揮發,機油使用壽命會下降
偏濃的油,對於渦輪軸心潤滑不利

DSG 油,油溫過低會造成離合器打滑,過高則是對離合器散熱不利

所以市面上大部分的提散熱的改裝, 如果是被動的加強散熱,改完低於工作溫度時而造成缺點.

我看到現在,大概就主水箱加大還不錯,爬山賽道時可以避免溫度過高,平常也能保持工作溫度不變

但,我實際爬山遇到前面龜車多時,油溫最高也就到 110度左右,差不多是 5W30 的上限了,也不是常常爬山...
所以我還是省下來,維持原廠就好.

如果不在意温度低帶來的缺點,要改的話,加裝一個油冷散熱排,會比改鋁合金外殼有效很多
AlfaBrera32 wrote:
鋁合金的優點應該是比(恕刪)

大大的分析真是專業,感謝回復喔
r031607248926 wrote:
如題,請問有人換過鋁(恕刪)


好奇+1 .....
臉書上有人分享 內寫後又改了鋁合金油底殼油溫再降5~8度 , 均溫在9x度 ,
如單改鋁合金油底殼能把順開或操駕狀態油溫穩定控制在100~105區間 , 那也是不錯的選項。
只是冬天來時沒油龜控制 油溫啟不更低

期待有沒內寫 單改油底殼能做比較 ...
貓頭應 wrote:
好奇+1 .....(恕刪)


以 1.8T, 2.0T 的電子節溫器為例:









電動馬達是由 1 Hz 頻率的引擎控制電腦 12 V 訊號所控制。採
用 PWM 數位訊號。旋轉閥模組可控制通往機油冷卻器、汽缸蓋及主水箱的冷卻水流。
基本上排除主水箱散熱來不及的情況下,水溫與機油溫度主要被電腦所控制,機油溫度太低也不好,
原廠會改裝廠考慮了多種因素來控制機油溫度,除非是引擎大改的車以外,刻意把它改低,似乎只有缺點沒有優點.

目前我比較相信內寫 ,加裝油冷氣會改變機油溫度,光是一個油底殼可以改變這麼多,很難令人相信

以下是我的 Golf R 用 VCDS 抓出來突然油門到底時,電腦控制水溫的資料所畫出來的圖:
紅色的節氣門全開後, 水藍色的水溫目標值馬上下降到~82度,深藍色的實際水溫延遲約1 min 才到最低溫 85.5度下降,之後由於節氣門縮小,3種溫度又趨於一致,實際水溫最高值 92.2度
AlfaBrera32 wrote:
以 1.8T, 2.0T...(恕刪)


專業 !
我也比較相信內寫程式 調控電子節溫器開度的實際數據。
以往為了降機油溫度 改了冷排到水箱罩撞風降溫 , 還要考慮冬天油溫太低 , 裝了油龜!
然只單改鋁合金油底殼沒有撞風降溫,就能有5~8度表現 !
期待有人未內寫、冬、夏天 , 單改油底殼 數據參考 .....

或許金屬油底殼在熄火後降溫、強度會比塑鋼來的優秀。
貓頭應 wrote:
專業 ! 我也比較...(恕刪)

改金屬油底殼即使真可以降低5-8度,也偏離了原ECU 控制油溫的最佳設定了,如果改了金屬油底殼,再把節溫器也修改成讓油溫接近原本設定,那乾脆不要改了

熄火後機油溫度金屬油底殼可能降快一點,但這一點差距的效益高嗎?應該是不高

而油溫降低5-8度獲得了什麼好處?這好處的效益,程度有多大?例如機油可以多跑5000公里?還是引擎壽命可以增加幾萬km?還是引擎因此不爆震?

鋁合金油底殼如過車底撞到,確實是比較強壯,比較不會撞破.這點是確定的,但我大概不會為了這個這麼麻煩去換油底殼....雖然 DIY 換的費用應該也不高...

5W30 最理想的工作温度是保持在 100度左右,這樣有利於其中的水氣與汽油揮發掉,對機油的壽命是好事, 超過 115~120 度油膜變薄,潤滑度變差一點,但如果原廠引擎設計時有考慮到此時的油膜厚度,潤滑度,設計到此時也不太磨耗,再去降低溫度,也沒什麼效益

原廠故意設計低負荷時,油溫比較高來省油,硬體上照理也考慮了是否造成壽命下降的問題自己弄低溫一點, 應該只是自己感覺壽命會變長,但實務上差異很可能很小...

當然,如果是下賽道惡操,連續低速爬坡,引擎大改, 這種狀況原廠的散熱系統就真的不夠用, 此時就真的需要改善

而這種狀況,用電腦 log 水箱出水口溫度,如果這温度已經跟引擎冷卻水出口溫度差不多,那就是真的應該要改了...

我的用車習慣, 只有用2檔爬阿里山路時,會看到水箱出口溫度跟引擎冷卻水出口溫度很接近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