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運業務副理來電說明,基本上是員工教育訓練的問題,這個我們有共識;但站在消費者立場教育訓練是公司內部權責不是消費者在消費行為前該擔心的事。
不過公司既然有善意處理後續,也承認內部疏忽,我們還是站在平衡的立場,各方找到支點取得平衡。後續看車、購車,各位看倌有興趣小弟再做分享~
劉老闆不像上次機油事件急於出面澄清,或許是累了,或許是分層負責;這個我們也不能強求,來電是親切、不來電是管理權責,我們謹表尊重。畢竟,經營一家車行人來人往,我們也只是交易場上的過客^^
本人陳述若有非基於客觀事實之處,歡迎各方指正!!
-----------------------------
一個事件發生的原有:
1.直接原因....違約..背信..
2.間接原因....利益或推銷....
3.基本原因....訓練..制度..程序..
教育訓練就屬於基本原因,這是內部制度跟習慣養成,也是最難改善的部分,
說白了就是車商只是做了大多數二手車商會做的事,
都認錯了也沒表示點心意~~~
花的可能是幾年的積蓄.幾個月的看車心力. 或是全家的期待. 所以車商可以隨便搞搞有賺錢領獎金最重要. 可是但凡買賣有瑕疵一般消費者的心情會可想而知.
車商昨日溝通時有提出再購車優惠,經過一晚思考,覺得不要讓人有抓到瑕疵占人便宜的觀感,加上有些誤會尚未釋懷,所以決定接受車商昨日另一個方案提議(退款),車商已把原本款項訂金$9000元退還,至於違約加倍返還的部分我從頭到尾都沒提過,我想就看車商的認知!!也不是多大金額,只是一個認知

PS>車商認為網路心得分享就是公審,我回答何不看看內容來認定,是公審或是公評?如果是理性交換意見何不平心靜氣看待。事情由點到面的發酵,是客戶太龜毛還是太認真?還是第一時間的誤會未積極化解衍生蝴蝶效應?
車商不應只享有網路傳播的甜美果實,更應負起傳播媒體的責任及嚴謹。
整體來說車商沒有真實惡意,後續副理也積極澄清是內部教育訓練問題,或許只是為了爭業績。但公司的溝通處理上面卻大大有問題,FB留言好歹也制式化回應一下:刻正釐清相關爭議,將有專人為您服務解說~沒有!今日再看已刪除我的留言(留言都有保留,可受公評),而且關閉留言,如此客服也令人克服了想像!!
最後,我要再次強調!車商最後是有釋出善意協調的(另購車再優惠三萬),但如前所述我不想給人藉由協商佔便宜的觀感,所以決定退款! 我的故事請大家善意討論,不要謾罵攻擊,也不要對車商失去信任,生意經營不易,任何人都值得第二次機會!我還是相信劉老闆誠懇處事方式,凡事看緣分我們就不強求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