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shin wrote:
我前面說過,這是參...(恕刪)
這是您前面說的:
我一直在強調一個觀念,
不考慮安全配備,只考慮車身結構
大小差不多,車重差不多的車輛,安全性差不了多少!
而且您舉的例子有點瑕疵
那必須是工程完全沒有偷工減料,還有相同工法的前題才能成立
但實務上您去看看,混凝土號數應該是不會偷
但是灌漿程序與乾固前的養護程序,很少會有廠商完全依照SOP來做,太費事費時了
還有斜張橋的橋墩數遠遠少於傳統橋樑,這會使橋樑強度降低?
相信這樣的比喻,您可以了解
以重量為剛性參考因數,個人認為,是同一廠牌,同一個輔助設計模組與加工程序下,與相同號數的鋼材才能成立
否則可以影響剛性的參數實在太多了,甚至連不同地區的測試標準都可能影響測試結果
另外舉個常見的車廠說法,新底盤減重XX公斤,剛性卻增加YY%,這與您的看法是否大相逕庭?
更甚者用個常見的剛性測試法來看,讓某一輪懸空,看看車門是否還可以正常開關
根據我實際看到,Tiida這種有點莫名其妙的狀況下,車門確實會不好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