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2017 Golf R 7萬km更換冷凝器乾燥劑

altezzaclio wrote:
AlfaBr...(恕刪)

2015後三代 Mazda 3用的,直徑35mm,長度280mm的嗎?
AlfaBrera32 wrote:
2015後三代 Mazda 3用的,直徑35mm,長度280mm的嗎



對的

altezzaclio wrote:
AlfaBr...(恕刪)


看資料沒錯,謝謝,蝦皮上有賣舊款Mazda 3 用的,但沒賣這款,或許我可以先問問以下的賣家是否有賣新款Mazda 3用的

altezzaclio wrote:
AlfaBr...(恕刪)


我問了蝦皮上桃園的冷氣材料行,回復是沒賣新款Mazda 3用的乾燥瓶,如果我要買再跟你詢問店家就好

今天好奇用AI 查了一下冷媒的含水量標準,標準要求是小於10ppm,而我在網拍上看所有賣冷媒的,包含進口的,都不到有標示含水量

而台灣製的小瓶裝,問店家直接回覆不知道,唯一有標示含水量的就這品牌


但它是20ppm, 剛好是要求的2倍,不過看他刻意標示這樣,似乎有代表這含水量很低…..
———-

也不知道是否只要乾燥劑功能OK, 基本上都能讓原本20ppm降到10pm以下

AI 查到的:

好的,這是一個關於冷凍空調系統非常關鍵的問題。




對於 R134a 冷媒,其內部的水含量(濕度)必須被嚴格控制。業界通用的標準是要求重量百萬分比濃度低於 10 ppm




也就是說:含水量 < 10 ppm (wt.)




---




詳細說明與背景知識




1. 為什麼要嚴格控制水含量?


   水分是冷凍系統中最具破壞性的污染物之一,會導致以下嚴重問題:


   · 冰塞:在系統的低溫部分(如膨脹閥或毛細管),水會結冰,堵塞流路,導致系統無法製冷、壓力異常,甚至損壞元件。


   · 腐蝕:水分會與冷媒和冷凍油反應,生成酸性物質(如鹽酸和氫氟酸),腐蝕銅管、軸承、繞線等金屬部件。


   · 銅遷移:酸性環境會導致銅部件被腐蝕,銅離子會隨著冷凍油沉積在壓縮機的鐵質部件(如閥片、軸承)上,形成一層絕緣的銅鍍層,稱為「鍍銅現象」。這會嚴重影響壓縮機的密封性和機械性能,最終導致壓縮機卡死或燒毀。


   · 冷凍油劣化:水分會使酯類油(POE油,常用於HFC類冷媒如R134a)水解,使其提前酸化、變質,失去潤滑和密封功能。


2. 為什麼標準是 10 ppm


   這個數值是經過廣泛研究和實踐驗證的。在低於 10 ppm 的條件下,上述問題發生的機率會被降至極低,能夠保證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許多壓縮機製造商和冷媒生產商都會在其技術規範中明確寫明這一要求。


3. 如何確保達到這個標準?


   · 深度抽真空:在系統安裝或維修後,必須使用高品質的真空泵和精確的真空計進行深度抽真空。目標是將系統內的絕對壓力抽至 500 microns(微米汞柱)或更低,並在關閉真空泵後能保持住(壓力不顯著回升)。這是移除系統內游離水分的關鍵步驟。


   · 使用乾燥的冷媒:確保添加的冷媒本身是純淨且乾燥的。


   · 安裝過濾乾燥器:在系統中(通常在液管上,靠近膨脹閥之前)安裝一個高效的過濾乾燥器。它內部的分子篩不僅可以吸附系統中殘餘的微量水分,還能過濾固體雜質和酸性物質。




總結




項目 標準值 備註


R134a 水含量上限 < 10 ppm (wt.) 業界通用標準


抽真空目標 < 500 microns Hg 對應於極低的含水量和蒸發溫度




因此,在處理任何使用 R134a 的系統時,務必將水分控制作為最高優先事項之一,嚴格遵守 10 ppm 的含水量上限和相應的 500 microns 抽真空標準。


500 µmHg = 66.66 Pa



這個真空計 在2-100Pa 有5%的精確度,如果抽真空能到60 Pa 以下,就能確定達到10ppm水氣的要求,但我從來沒看過有人接真空計來確認這件事
我是認為要裝才正確,這支蝦皮要賣5000,淘寶半價可以賣到算是很划算了
只是如果冷媒都不達標了,需要靠乾燥劑來達標,那乾脆全部靠乾燥劑,每次乾燥劑都換新就好,20ppm 的含水量500g冷媒的水總量是0.01g, 而乾燥劑極限能吸收20%的水,0.01/50=0.0002=0.02%

乾燥劑如果正常,要吸收0.01g的水應該是輕而易舉
Coffee1018

換冷媒抽真空時,機台上不是就有低壓含真空表?

2025-11-14 16:12
altezzaclio

Coffee1018 解析度不足,形如虛設.

2025-11-14 19:33
AlfaBrera32 wrote:
這個真空計 在2-100Pa 有5%的精確度,如果抽真空能到60 Pa 以下,就能確定達到10ppm水氣的要求,但我從來沒看過有人接真空計來確認這件事
我是認為要裝才正確,這支蝦皮要賣5000,淘寶半價可以賣到算是很划算了



我是有買電子真空計,去年買的,精創VGW-mini真空計,在抖音精創直播間買的,

支付寳綁信用卡就可以買.比淘寶便宜,今年我看又更便宜(雙11).

但買了以後,實測,就會發現,在汽車空調系統上,要抽到500microns下,是很難的事.

可能我的飛越單級泵太弱了.


國外專業技師的設備.
altezzaclio wrote:
VGW-mini真空計



謝謝,看來 500 micron Hg真的是業界的標準, 而這顯然要抽氣率夠大的 pump 才做得到,看起來是不需要用到中高真空的 pump 就可以做到,但抽氣率可能要大一點的才行,影片中的明顯抽氣率比較大.

只是小台的你有試過抽 2~3小時不知道做得到嗎?
AlfaBrera32 wrote:
只是小台的你有試過抽 2~3小時不知道做得到嗎?


1.我有試過,而且還是3小時後,封閉系統,再隔天再三小時抽真空,下不去就是下不去.

2.油的蒸氣壓也有差,當你抽真空時,系統的水氣會進入油中,油的性能就會變差,

這時就要換油,真空才能下去.這有了微米計才能知道.

3.要做到這種深度真空,要搭配取芯工具(取出氣門芯,直抽,提高效率),大口徑軟管,

也不能用三色軟管抽真空.

反正,真的要做到,成本很高.還是買好一點的真空油,有換有差就好.

還有一點,小真空泵,這種大陸製的,有可能是鋁線馬達(我那台是),長時間運轉有可能燒,

我都用電扇加強散熱.

深度真空教學
https://www.jbind.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Deep-Vacuum-principles-and-application.pdf
altezzaclio wrote:
搭配取芯工具(取出氣門芯,直抽,提高效率),大口徑軟管,

也不能用三色軟管抽真空.


了解....

以前我研究所負責管理的真空鍍膜設備配的是 機械 pump + Cryo pump,就是文中的Two stage pumps,我以前常常抽到 2E-6 Torr,差不多就是 2 µmHg,印象中大約都是抽幾個小時才會到這壓力,抽個幾天可以到 1.2 umHg.

目前公司面板做半導體 TFT 鍍膜或是乾蝕刻設備,全部都是 Two stage pumps 的設計,大部分也應該都是從大氣抽到高真空會自動切換合適的 pump 與合適的真空計,做了防呆的動作,像是可以量測到 1.2 umHg 的離子真空計,壓力太高開啟,燈絲會燒毀.


汽車冷氣管路內沒有很乾淨,有冷凍油,油裡面還溶解了冷媒,細管子又多, 可能特別難抽吧!

比較務實一點的作法還是乾燥劑每次換掉,反正乾燥劑不貴,尤其是大陸做的,一條10元人民幣...

用乾燥瓶就比較貴了
AlfaBrera32 wrote:
了解....以前我研...(恕刪)


國外的廠家還指出,要深度真空,一般的這種空調壓力表的接頭,無法密封深度真空,要用它們的o形環密封接頭.

反正在汽車的系統上,搞深度真空,成本很高.

現在你知道了,為什麼你那時候要買真空泵,我一直叫你買雙級泵的原因了.
altezzaclio wrote:
國外的廠家還指出,要...(恕刪)


不知道你說的雙泵 pump是什麼?
我的看法: 車用空調需要的真空度尚未到達半導體鍍膜的需求,不需要買到雙段真空設備, Cryo pump 或是 Turbo pump 用在這裡實在太貴了.

車用空調看來是密閉性太差,所以需要抽氣量大的 pump, 能抽的速度比漏進去的快,才能把壓力在抽低一點,但尚未到達需要用 冷凍或是 tuybo pump.


例如我這台是 3CFM, 找大一點的來買,那個影片中的就不知道是多大的抽氣量的機械 pump.

而這個在10多年前新竹有一下空調維修廠,當時老闆就跟我臭屁他買的 機械 pump是大台的,比一般廠用小台的好很多,他也強調要這才夠



從水的三項圖來看,水在 3kPa 沸點是 25C, 1KPa 的沸點為10C.
1 kPa 約等於 7,500,620 µH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mj3Bar_WM


從這影片來看,這個 2.5 CFM 的機械 pump, 在一般的常溫下,要讓水沸騰並不難,
所以應該盡量在室溫 25C 或以上來抽真空,寒流來就不太合適


然後停止抽真空後應該盡快填充冷媒,以免會漏的冷氣管路又吸入大氣中的水氣.

而真空度不夠低留下的少量水,與 500G 冷媒內約 20 ppm 的水(0.01g) 就交給吸水能力有 2~3g 極限到 5g 左右的乾燥劑處理了
-----------
我這台標示極限壓力 5 帕斯卡 (Pa) 等於 37.503 微米汞柱 (µmHg), 但這可能是漏率很低,然後要抽的體積很小的槍體下,免強能抽到 80 µmHg


而實際抽汽車冷氣系統,我從原理來看是 7,500,620 µHg 就足以上水沸騰,不知道這個業界 500 µHg 標準是否太過嚴苛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