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AlfaBrera32 wrote:
最近才看懂為什麼選這...(恕刪)


CHATGPT,還是堅持,只要是乾燥包飽和,在汽車空調的運作環境下,有可能被解吸.
不飽和則沒事.


altezzaclio wrote:
AlfaBr...(恕刪)


收到,今年雙11我還是花45元買新的乾燥劑好了,提早換掉,我本來想要冷凍油用到該換才拆冷氣的
altezzaclio wrote:
AlfaBr...(恕刪)


剛剛看到這篇: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97&t=6868311&p=1&all=0#88551865

裡面提到乾燥劑的作用是幫忙吸附抽真空未完全殘留的水份

我自己的推測是還有冷媒中少量的水份,看到現在似乎最合理的是幫忙吸附冷媒中少量的水份,我買的那款冷媒中表示著含水量低於?ppm,感覺乾燥劑主要是用來吸附這些微量水份用的
AlfaBrera32 wrote:
裡面提到乾燥劑的作用是幫忙吸附抽真空未完全殘留的水份


沒錯呀,空調系統用抽真空去除水份的效果很差,水氣還可以,水份很難用抽真空去除.



你看這影片,一開始抽到了132微米,他打入水進系統,結果抽真空後,水並沒有沸騰到完全消失,

你仔細看它的設備,雙級泵,特殊大口徑軟管,如果你是用單級泵,三色軟管,不見得長時間抽真空,

就一定能去除所有水氣,所以才要用乾燥包來做最後一道防線.


還有汽車空調軟管也會滲透水氣進來.




AlfaBrera32 wrote:
我改PCV 外排以前...(恕刪)


不,剛好相反

我其實很喜歡EA888 + DSG,比日系車稍貴一點,但駕駛感非常好

雙B要到6缸才會感覺明顯更上一層樓,EA888 + DSG這組合是真的很能打

我前一陣子回頭開了一趟送給朋友的superb,依然覺得當初會選這部車是正確的

明明才1.8CC,好開有力又順暢,一點都不輸我的S450,真要說就是S450的運轉精緻度太好

1.8的引擎能做到這地步是真的厲害

聽說第五代EA888大幅改良,不會再有嚴重吃機油問題

我會請朋友勤加汽油精,再看看後續狀況如何,朋友是希望能撐到50萬公里+

保時捷的PDK變速箱也是雙離合,就沒有死亡閃光的問題

我還是覺得DSG在設計上或是某些材質地方偷料過頭了
Ronniekuo wrote:
保時捷的PDK變速箱也是雙離合,就沒有死亡閃光的問題


PDK的妥善率沒有你想像中的好.
altezzaclio wrote:
PDK的妥善率沒有你...(恕刪)


是嗎?

我確實沒有長期擁有過保時捷PDK變速箱的車子

我是看網路上有YT說PDK變速箱可以承受50次彈射都不會過熱,DSG第三次彈射就過熱鎖擋了
Ronniekuo wrote:
是嗎?我確實沒有長期...(恕刪)


國外有 PDK 維修的案例可以看,不便宜,細節我忘了,幾年前看的, 到 Porsche 的俱樂部看應該看得到
Ronniekuo wrote:
DSG


google一下Porsc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Sensor

這感知器原廠還不單賣,要你換整個變速箱,要換只能,

1.找中古.2.國外外廠有開發新品,一千多美金.
altezzaclio wrote:
沒錯呀,空調系統用抽...(恕刪)


這實驗的結果沒有讓水全部沸騰是預期中的結果,因為局部的量過高,沸騰後最造成該區溫度過低.

以看水的三相圖 25C 沸騰需要真空壓力到 2~3 KPa, ~22.5 Torr, 他這種局部水很多,所以水氣氣化吸熱,溫度降低,就需要更低的壓力,才能繼續沸騰,但一般只使用到機械 pump 無法在更低

以我這10年的開發項目中用到 sputter 濺鍍 IGZO這種材料,一樣很怕水,我們破真空後使用 機械 pump + cryo pump ;這種 cryo pump 冷凍 pump 對於吸附腔體中的水分已經是算好的了,不過早年我們一旦開真空腔,需要維持高真空約1周才能讓水氣夠低,後來是利用加熱的方式縮短時間.


汽車的冷氣系統我原本認為不會像我們做這種鍍膜對水氣得要求這麼高,所以以查水的三相圖,一般的機械幫浦在常溫應該足夠,不過前提是有水需要被抽走的部位需要維持大約在25度. 照理維修過程中管路內的水不會像影片那樣局部水多到這麼誇張, 使得沸騰量太大而降到很低溫.


不過,大陸抖音所說的,灌冷媒前的抽真空應該至少要 35 分鐘以上,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水能吸收足夠的熱來沸騰被抽走,一般常說的 15分鐘是明顯不足,這是影片中特別強調的,太多只抽15分鐘,包含我去做管路清洗,自動設備設計的就是抽15分鐘,我記得以前他們拆管路換乾燥劑後,一樣用自動加冷媒的機器,抽15分鐘就灌冷媒了....

從這些資料來看,我以前堅持 2~3小時的抽真空更是做對了,只是如果受得了,應該故意天氣還熱的時侯來做抽真空灌冷媒,好讓內部的水分能夠吸收熱量.


管子那種橡膠無法完全隔水氣我也知道, 一般我們鍍膜要評估透水能力有一種 WVTR 的檢測方式,基本上阻隔水氣穿透,需要 Al2O3, SiNx, 金屬這類的效果很好, SiO2就差一大截, 類似塑膠 橡膠那種材料真的就差很多.


只是冷氣系統真的用久會有外部的水分侵入,需要乾燥劑來吸附,這點我沒有看到真的實測數據我還是很懷疑


如果把使用幾年的乾燥劑拿出來測試吸收多少水? 或是吸水能力是否完全尚失了? 做過測試我就可以信.


我目前是打算買個PET的密封盒把原本舊的乾燥劑取出馬上放進密封盒,看看濕度能降低嗎? 如果不行就是失效了. 而便宜的乾燥劑也能用這方法確定是否真有吸水能力?

因為新買的乾燥劑也是用塑膠膜密封而已,這感覺也存放不久, 還有用夾鏈袋包裝的更讓人懷疑會不會新品就沒吸水能力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