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惟car wrote:
謝謝你,請問前後擋...(恕刪)
我的訴求是透明,隔熱率高,而且希望是盡量用反射隔熱而不是用吸收來隔熱,所以,原則設盡量選金屬成分的設計:
前檔 3M M70
天窗 V kool V55
車身全部貼 V kool V70
R 後面3片玻璃,原廠就有染黑,所以本來就比較暗.
會這樣選,是因為隔熱紙老闆自己的車是全車貼 V70(那時還沒有 V55), V Kool 隔熱紙很厚,金屬成分衰退比較慢,所以他自己的車也是選 V kool V70...
V55 透光度比 V70 差一點,但換得比較好的隔熱,天窗以往的經驗都是不貼很熱,就算貼了,大部分也要把遮陽簾拉起來,所以我選隔熱更好的 V55, 它又比 V70 貴一點...
數據是這樣,除了隔熱率外,你需要注意全反射率,或陽光反射率這個數據,越高代表吸收的比率越低,隔熱紙本身也比較不會發熱,通常用金屬成分就有這種優點,但缺點就是擋電磁波(電動力學上電磁波 vs 金屬有 skin effect, 所以光(電磁波)幾乎無法穿透金屬)
而 V kool 的隔熱紙在相同透光率下,它的性能幾乎都是第一名...
3M M70是用 ITO, IZO 多層膜做出來的 Band Pass Filter(只讓可見光穿透), 所以,你可以看到它的全反射率(或陽光反射率) 8% 就比 V kool 的 2x% 輸一截...但為了不擋電磁波,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FSK SB150, SB350 數據也不錯,而且便宜,但缺點就是透光率太低...
另外,除了透光率高可以晚上看得清楚外,有的隔熱紙會有膜厚不均造成影像有點變形的現象,這點就只能實際看貼完的成果去找好的..
M70 是我看同事的車貼,白天晚上都很清晰,所以選它...
V70 目前我用在車身, 撇開透光度不說,影像變形度也很低,我幾乎是看不到...
以前我貼 Sunmark NUK300, 前檔就都會有影像變形的現象,在很注意看路邊的白線,邊緣會有點鋸齒狀...
M70, V70 我目前看都沒這問題, V55 貼在天窗, 我就沒有注意看有無影像變形了...
這組合,我目前很滿意...
事實上,我老婆的 Mazda 3,我也是這樣配的....
惟惟car wrote:
感謝再感謝o 受益...(恕刪)
再補充一點,3M的隔熱紙是用光多層膜的原理做的,所以比較容易刮傷,也比較不適合用吸盤吸,盡量適用黏的,
而我是先貼靜電保護貼,再黏,這樣以後拆不會傷害隔熱紙,也可以剝下來改變黏的位置:

電源我選跟紅火同步的點菸器保險絲, F40, 這一個可以選跟紅火同步,也可以是恆定供電



AlfaBrera32 wrote:
我問的是改裝前的數據,不是改裝後的數據,如果用文字無法講清楚,又無法有其他的溝通方法的話,我放棄了
簡單版回應:
原廠公佈值是這顆動力的“理論輸出”,所以不會下凹
實車拉動力的峰值扭力轉速延後+中轉速下凹是因應各國不同排污的產物
自然不會跟原廠全球通用的型錄值完全相同
原理說明:
借你的圖,虛線是原廠/實線是改裝後,白線是Torque/紅線是Hp

下面都講Stock原廠車,這圖應該是實際拉輪馬力,
最大扭力轉速比原廠公佈的更後退,主要原因有
1.一時找不到Golf R的,用最新的1.5增壓的BSFC圖來看,原理是一樣的
如果沿著官方扭力曲線走,會落在275g/kWh油耗線
如果扭力峰值往後走,可以沿著240g/kWh線上去,最多省13%油耗
如果R的EA888的可能省更多(因為馬力更大)

2.起步加速用Launch control可用4000rpm起步,低轉速峰值延後也不影響加速性
中轉速也是在Launch control轉速後扭力又跟官方數據一樣了(換檔後也不會再掉下4000rpm)
所以修改4000rpm以下的輸出不影響0-100km/h加速
3.中轉速下凹的扭力大多數是NOX過不了,所以壓低輸出/多噴油降溫,藉此降低NOX。
超過4000rpm部分,以Golf R的加速性來說,油耗測試不會用到這以上的轉速
所以就不需要對這以上轉速的NOX做抑制,這在各車廠都是這樣做的,各國環保單位也不是白痴
現在油耗測試都有好多段急加速想讓這招適用範圍再小點
這樣看的懂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