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Shoreline wrote:
其中幾樣美其名是環保材質.實質創造出更多塑料垃圾與更新浪費.
各種不應過熱的元件擺在特別熱的位置. 各種常按的按鍵配上世界上最容易掉漆的塗料.
各種自潤元件設計在最容易揮發的區塊....
我說的是. 這不是啥環保或使用方式不同而產生的問題.
而是~~ "這本來就是一種設計" 是一項不簡單的元件使用年限控管系統.
在原廠專案企劃下. 這些擾人卻死不了人的小訊號不斷於每日提醒您該換車了....(恕刪)
哈哈!!
Shoreline 兄,一定是對歐系車有非常、非常深入的著墨! 應該也繳了不少學費,同時也是理工科的底子!
字字命中要害!
以我幾十年的工程知識,十數年換過的零件、細部分解過的故障品,幾乎可以 100% 確認,這一切都是刻意設計出來的。
所有的 weak point 都特意留在應力、溫度、操作頻繁度最高的地方。 所有的橡膠製品在設計好的年限後,一定會損壞,然後連帶引起相關機件的磨損。讓車主不得不再次汰舊。
引擎電腦、變速箱電腦、電子零件也是,拆開來看後,特定的熱點、電容洩漏點,故意的走過重要的線路。目的只有一個,在設計中的可控狀況下自然的損壞。厲害的是,還能控制在保固期限外、且不造成嚴重傷害的狀況下,慢性自殺...
這也算是在工業革命後,產能遠大於人類自然消耗量下,不得不的解法,讓製造商有新車賣,讓供應商除了第一次的料件供應,還有源源不斷的更新需求,否則整個世界經濟與失業率將完全失控...
憤恨不平的車主們,推薦花點時間看完這部紀錄片 電燈泡之預知死亡紀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evqK6Ucr5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