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Golf R 8過彎發出刷齒輪的噪音

altezzaclio wrote:
依我看torque vectoring...(恕刪)


Haldex 完全放鬆還是有牽引力的,因為多片離合器之間有油,而且也無法片與片之間完全不碰觸到, 8R 這特系統,我也看不出有何設計在放鬆時片與片之間能確保有空隙,而且空隙間沒有油

https://www.mobile01.com/post.php?mode=edit&f=609&t=6760532&p=3&q=87145345

Second generation[7] – 2001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Haldex coupling is 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permanent 4x4 system with a Haldex differential calculating how much drive should be directed to the rear wheels. The Haldex system automatically distributes power between the front and rear wheels depending on slippage, but normally sends 95% of the power to the front wheels.

V代的分離後最小動力傳輸一時找不到資料了,不過從機械設計來和,離合器片之間沒加壓,但空隙無法保持隔開,而且空隙之間有點油,總面積也不小的狀況下, 我認為阻尼,以及常常偶發輕微接觸而產生的牽引力,不可能為0

8代那個設計也是一樣.
altezzaclio wrote:
你不能用你的觀點來看...(恕刪)


你覺得很厲害也可以啊! 每個人本來就能有不同觀點不是嗎?
對我來說,我用不到的功能,然後為了這功能變更的設計,在平常 99%的使用情境下帶來的是缺點,對"我"來說花比較多的代價獲得此功能實在沒有意義.

不過以現在來說 8R 仍是最高CP值得選擇,現在也沒有 7R 的設計可以買,只是因為這樣, 8R 對我已經擁有 7R 的人來說,我是完全不會有想換車的慾望...
AlfaBrera32 wrote:
不過以現在來說 8R 仍是最高CP值得選擇,現在也沒有 7R 的設計可以買,只是因為這樣, 8R 對我已經擁有 7R 的人來說,我是完全不會有想換車的慾望...


你離題了.
AlfaBrera32 wrote:
V代的分離後最小動力傳輸一時找不到資料了,不過從機械設計來和,離合器片之間沒加壓,但空隙無法保持隔開,而且空隙之間有點油,總面積也不小的狀況下, 我認為阻尼,以及常常偶發輕微接觸而產生的牽引力,不可能為0

8代那個設計也是一樣.


話别說的太早了.
https://mightycarmods.com/blogs/news/why-the-mk8-golf-r-awd-is-better-than-anything-theyve-given-us-before

對於 Mk8 高爾夫,大眾汽車已經從 Haldex 式電動液壓技術發展而來。這種電動系統被稱為 Magna 扭矩矢量,可以將更大的扭矩發送到後輪,而且至關重要的是,它也可以左右分配。

Haldex 最多只能將 50% 的驅動力發送到後端,每個後輪獲得 50% 的驅動力。但是,在艱難的轉彎情況下,新一代 AWD 可以向外側後輪發送更多扭矩,從根本上提高高爾夫的轉彎能力,限制轉向不足,並允許瘋狂漂移。

Haldex 裝置位於後差速器的前方,而 Mk8 的離合器組件安裝在驅動軸前方後差速器的兩側。由電動機驅動的蝸輪嚙合和分離這些離合器,左右分開驅動,但也允許後驅動單元完全分離,使汽車完全作為 FWD 行駛。這與 Haldex 系統不同,後者總是將最少 5% 或最多 10% 的驅動器運行到後端。

儘管兩個電動機都帶有相同的零件號,但它們以從-主類型的關係運行,右側的電動機計算左右扭矩分配。傳統的扭矩矢量技術使用計算機來編譯來自輪速傳感器、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和轉向偏航傳感器的混合數據,以計算驅動輪上的負載,因為這比機械或液壓聯軸器動作更快、更準確。

有趣的是,由於電動機可以完全分離離合器組件,從而移除每個後輪的所有驅動力,因此 Mk8 Golf R 後部的差速器實際上並沒有星形齒輪。此外,左側和右側離合器組件設計為使用與中間“差速器”單元不同的流體進行維修。

它構成了一輛操控性極佳的汽車,駕駛起來非常有趣。但是這個 AWD 系統是否比豐田在GR Yaris 和 Corolla中使用的基於離合器的先進系統更好?查看這個故事,了解該設置的完整細節!
altezzaclio wrote:
話别說的太早了.ht...(恕刪)

那傳遞少量動力,而且有轉速差的逆時針力存在時,是順時針的力大,還是逆時針的力大?
AlfaBrera32 wrote:
那傳遞少量動力,而且有轉速差的逆時針力存在時,是順時針的力大,還是逆時針的力大?


請詳述問題.
altezzaclio wrote:
請詳述問題....(恕刪)
前軸的平均轉速應該高於後軸,而且後軸上的齒比可能會設計到使後軸的轉速可以高於前軸,如果是這樣,彎道中的後軸內側輪應該是轉最慢的,比較簡單的比喻是故意想成過彎時後輪內側輪完全不轉動,離合器半咬合,這力傳遞到後軸齒輪,方向就會是逆時針方向,當然實際上,後軸內側輪只是轉慢一點,並不是完全停止不轉,但用停止不轉來思考力的方向比較方便
AlfaBrera32 wrote:
前軸的平均轉速應該高...(恕刪)

我覺得您的問題點怪怪的.


就是扭力的大小而已,內側輪離合器夾鬆夾緊,一樣提供前進方向的力,只是大小不同,所以齒輪受力面不變,並不會像你舉的機車立中柱的例子,用手可以感覺齒隙,因為那是換方向出力,用在汽車上,是前進和後退連續進行,和一般山路行車不同.
嗨,我是在fb社團回覆跟您有相同問題的車友

方便請問一下原廠的解釋是什麼嗎XD?

好想聽看看他們會怎麼把這行為合理化
altezzaclio wrote:
我覺得您的問題點怪怪...(恕刪)

既然覺得怪,那是我弄錯了,當沒問過就好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