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T-Cross試駕體驗一日遊

FKTW worte:
文字量跟照片量太強大了
還有透過拉線解釋 原來線條學問這麼大
發現自己對T-CROSS這台車又有進一步的了解 感謝


難道只有我覺得比扯鈴還扯?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過年期間,有幸跟友人(恕刪)

大陸選擇性太多
所以真的要買三缸發動機也要買不抖的
新車就會抖~那開個5萬KM不就上車發動開始全身免費按摩
不要說人家嘴
在對岸太多車款能比較
台灣就只能吹捧車款不能說缺點
看一下對岸的三缸機不抖的
跑了24萬公里的三缸機
kobe13794823 wrote:
難道只有我覺得比扯鈴(恕刪)

純粹是我買車時只是覺得順眼跟操控
不了解原來是有這些設計來由 才會覺得有感
個人感想沒什麼好扯的
BlueSky5230 wrote:
不浪漫的相反是務實,(恕刪)

還搞不清楚重點是什麼......................
覺得樓主用心
meridian wrote:
把檔位寫在這種形狀的(恕刪)


我個人開車,是只看HMI儀表顯示檔位,確實沒在看排檔座那邊的檔位顯示。
這只是工程設計上手法。
kevin HC wrote:
感謝用工藝設計的角度(恕刪)



因為我們這些就是汽車內外觀的設計與工程開發的咖肖,非專業車媒,寫文不順、拍的影片也是很簡單自己單眼弄一弄的素人分享,傷眼勿怪。

感謝您喜愛這則設計分享。

GOLF5TDI wrote:

+1

這不就反應在銷售數字上嗎! 務實是好事.

樓主這般[專業]的介紹. 100分

 

VAG的車系在持有成本及後續養車成本上, 本來就會高出日系平價車一截.

但是[規格]也高出日系平價車一截 , 這也是不可否認的.

又在做不對等的比較嗎? 只能跟日系平價車比嗎?

 

VAG車系及其他德系車 ,設計上都要能輕鬆的以15-18格在Autobahn上奔馳.

發動機 ,變速箱 ,剎車, 底盤及車體結構鈑金等, 都要能應付這等高速奔馳下的長時間考驗.

以同樣速度來開車,日本車就不能應付嗎? 機械壽命誰比較長,還說不准呢! 至少日系車的故障率較低!  還有福斯車主發文表示,修到不想修,要放棄! 這樣有經得起考驗嗎?

 

德系車 在傳動系統的設計上更精密, 例如渦輪增壓發動機是標配, 相對的[妥善率]會較差一些, 零件價格高一截 ,車主更需[正確]用車及養車.

買車不是重點, 養車才是! [務實]的評估自己的用車需求及財力分配 ,是很重要的.

精密所以妥善率會較差? 那鴻海精密需不需要改名啊? 你這種邏輯,郭台銘怕是不能同意啊!

 

一般會買德系車, 都是希望能進一步提升[安全性]及[性能]等需求.

我也是因為長時間跑高速公路, 才會選擇[安全性]及[性能]更好的德系車.

是嗎? 性能開法,開哪裡都不安全! 別以為德系車就萬無一失了!

 

超過11年的用車經驗, 確實物有所值!

你的11年經驗,是一整個隱瞞吹噓的歷史!

 

2020-02-15 9:12 #8

 

GOLF5TDI wrote:
這不就反應在銷售數字(恕刪)


畢竟一台車幾十、上百萬,購買前,大家都會踮踮自己的荷包深度。
我是覺得台灣福斯或許能多努力跟德國爭取下,在許多民生換修件、耗材等,例如較多機率撞損的燈具、前/後保桿,能在台灣就地生產、或是從大陸製進口(福斯品牌在大陸入場早,品牌大、在地生產自製率高),或多少都會有利於福斯集團旗下車款在台灣的售後門檻降低。

VW的產品造工,以同為車業設計工程開發視角,我是很佩服的。
CDW20 wrote:
感謝樓主大大分享跟講(恕刪)


感謝喜愛這篇設計分享文。

因為福特、本田其他品牌許多車友有在跟我敲碗,說很久沒看到我在各品牌的分享文。

被派去大陸車廠支援外觀設計許久,這半年回來台灣還是忙忙忙。
忙著在搞這個 :



白色皮革+牛仔布+附帶3M反光帶

自己研發防水棉布、牛仔布,以車規的耐水解、耐衝擊條件,來嘗試開發作車身外觀件。
因為我實在受不了高速車頭常常被前面的大車或莫名車輛帶起來的砂石噴的車頭都是傷。
裝ABS材質的鬼面罩(蟲擋),又醜到不要不要的。
但我又不愛貼膜,就想搞點別人沒有的!

等空力套件也完成,再來做一篇Altis 2019分享。
如果今年Jimny排隊領到車,有空再來另外寫一篇文。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