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一下資訊:BLDC motor的耐溫如果是一些軍用規格是可以到220度C
當然DQ200的閥體內的直流馬達有沒有用到這麼高檔到是不清楚
對岸確實有一些不錯的七速乾式變速箱說明網頁:
http://auto.hexun.com.tw/2011-12-13/136268058.html
對於VW七速乾式變速箱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其中有提到閥體電腦(TCU)是Continental BT Transmission所提供的
電路板所用的是thickfilm substrate的技術而非LTCC,確實是用沒有包裝的裸晶片直接打線
就DQ200來說是可以耐溫-40~140度C,耐震50g
對於控制電腦,電磁閥體,馬達,幫浦,感知器等整合起來的模組所考量
有很多面向例如耐溫,耐震動,合適的液壓油等等
油品對於密封和蓋子材料的搭配也是一個需要嘗試的重點
對TCU來說溫度仍然是其中最大的挑戰,因為substrate上面其中是可能高達180度C的區域
Continental BU Transmission宣稱他們在於所有元件包甚至含打線等相關材料
耐高溫夠久的時間,以及耐震等相關指標的技術領先
又因為仰賴半導體技術的演進,thickfilm substrate更能實現高整合度的TCU需求
只是這一切技術也是仍在進步中
總結來說,是甚麼因素造成VW DQ200閥體不耐用
是散熱不好造成高溫?液壓油與相關材料不合?離合器抖動造成震動過大?或是其他因素
VW應該負責的找出並改善
再提一次:就目前來說VW應該就DSG提供更優的保固期限
PS.至於七速濕式DQ500的改良
大概也可以稍微提一下,油路散熱加強,機件位置優化,增加一個更細的金屬粉屑過濾器
耐用度如何?時間會證明
powershift為沒甚麼災情?
http://www.twmotor.com.tw/special_1.php?id=329
因為散熱油路做得夠多,離合器減震機構減少磨損所造成的金屬粉屑
另外,關於DQ200的閥體油G004000其實在Crafter的六速shiftmatic(OB81)
就有用在電動馬達推油幫浦來驅動電磁閥體的機構裡
但是他的TCU是獨立在外面的
我不知道是否OB81有沒有災情,也可能賣得不多所以不得而知
但如果shiftmatic沒問題的話
那麼在DQ200裡因為TCU整合進來,就有可能是G004000油與TCU的相關材料不合造成閥體故障
這點純屬個人臆測,供大家參考
Cloudy Shiau wrote:
120度?這溫度哪來...(恕刪)
philip631019 wrote:
再提供一些資訊更新一...(恕刪)
我是不知道什麼叫散熱油路「夠多」,過濾器「夠細」
這種說法是在「已經」知道DSG故障原因的前提下
然後去比較差異
且差異還不見得就一定是故障差異的原因
說白一點
我認為這還是叫做「合理」的猜測
philip631019 wrote:
對阿~當然都是自己猜...(恕刪)
感謝P大回覆
我積極性應該已經沒有了

所以言論上也比較消極
因為研究到頭來是對自己的車子多了不少瞭解
但是如果車子壞了自己能修嗎?
如果自己能修能判斷還有用
唉!最後大多還是技師說了算
我還蠻常想和技師討論問題的
但是大部份的狀況是蠻令人失望的
尤其你的意見和技師不一樣時
除非你的技師夠有雅量接受
不然你的所有推論和猜測都是無用
和車友或在網站討論會收益不少
但是最後是誰修車?
為了瞭解自己的車
我也是看了不少SSP
Elsawin, ETKA我也都有
但是車輛是很複雜的東西
加上路況、駕駛情況、環境因素
我想每個人的車都會有些小差異
這也造成故障產生後不見得一定可以馬上找出問題所在
只是常在一陣討論熱潮時
就會有一些認真的文章出現
找了許多資料推論了不少
合理性上其實都沒問題
但是現實上呢?
網友瘋狂轉貼
然後就成了DSG故障原因?
成了DSG的聖經?
接著可能就會有人說要散熱要沒有硼結晶所以要用「神油」
要散熱所以要多加裝「散熱器」
要減少抖動所以要更換「較好」的離合器片
這些東西車主願意裝覺得有效就好
但我不覺得那一定算是件正面的事
當然P大提出的東西參考性很好
讓我學習不少
Cloudy Shiau wrote:
感謝P大回覆我積極性...(恕刪)
我滿認同C大說的
網路上太多以訛傳訛的言論
就像所謂硼結晶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也不需要幫原廠debug
但是了解多一點,至少可以多掌握自己的車況
也不會人家說改甚麼有效
就跟著去改東改西
你說散熱器,液壓油,這些是有被懷疑的部分
但是你說的離合器片連原廠都在換了不是嗎?
怎知接下來不會看到原廠通報液壓油改了
或是原廠自己出散熱器套件?
中國網友也一直謠傳將有改良的七速乾式dsg,
就像C大說的以前六速濕式DSG的debug過程
前幾年問題還沒掌握
之後問題慢慢浮現
再一個一個去解決掉,就很少聽到問題
我大概也是最希望早點進到這階段
或許應該寫信給德國原廠詢問比較有建設性
但這次大家要求延長保固的例子
讓我深深感到這個年代,權益是需要團結才能有力爭取得到
將這些猜測寫出多少也是有這個用意
能集結車主一起爭取該有的福利和權益
最近到是有學到一個
以前都聽別人說半離合
看了中國那篇介紹文章後才知道
原來閥體是控制離合器壓合的力道不是手排的放離合器之後
就不會只要蠕行一下就怕傷到離合器
也比較感覺的出放煞車就像是手排在放離合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