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台灣的修車界, 會用到扭力板手的比例,佔不到所有被鎖緊的螺帽/螺栓 5%。 這還是很客氣的比例。 為了求快,經常使用氣動工具,使得連最基本的手感都用不上(手感同樣不值得信任)。很多只能用一次的螺帽/螺栓根本是用了又用。 這是相當危險的。 因為製造時,這些螺栓已經依規定上緊了,這些螺栓已經被拉長了,有了機械上的變型,或是某種程度的疲勞。 再次使用時, 無論是再依照規定鎖緊,或是自由心證是的鎖緊,都有破壞或鬆脫的危險。以上兩種情形的任何一種都會發生版主碰到的事。 新品螺栓的瑕疵?? 也有可能,但是比例低到不值得去討論它。換正時皮帶時,有時候空間小到某幾根螺栓根本也沒有辦法使用扭力板手。 其實換正時皮帶就是風險較大的工作。 沒事的話,我都是接近期限再換。 很多人都說他們3-5萬就換了,這樣的風險比起壽命終了的斷裂,實在大的多, 又浪費錢/時間。有次幫朋友的 ODYSSEY 換正時皮帶, 各輪就定位後,就卸下皮帶。 不料其中一根凸輪軸就在彈簧作用下,迅速的由靜止轉動一個角度,直到某東西把它擋住了。 當時心下就涼了半截, 若是把汽門撞歪了該如何交代。這告訴我們,規則/工法/特工都在那邊, 不遵守/使用的話,甚麼事都可能會發生。 以修車風氣來評估,有些東西可以不動還是不要無謂的動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