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勸敗出事了他們是不會負責任的,給樓主一個慘痛的現實案例,我一位認識十幾年的老朋友前年也是有了筆20多萬的積蓄後簽了台N牌小車,總價約57萬,他當時收入在4.5~5萬間相當穩定,誰知道這麼巧牽沒半年就遇到金融風暴,一下子就工作不穩定做3休4導致後半年後續款項付的相當痛苦,最後以忍痛賣掉愛車作結(幸虧車子狀況不錯也還蠻保值的有回收個幾萬塊回來)
當你手上沒有充份的備用資金時,任何貸款都會有偏高的風險性,如果真的有用車需求我都是以先選台負擔的起的2手車作建議(即使是當初這位朋友我也對他說過,之後要跟他談風險性問題時他已經忍不住先牽車了,現在我還是有些後悔沒能幫他導向適當的抉擇...)
不過建議是存50w以上再買
車子是負資產沒錯,但有人算得出一台新車可以帶給這對情侶的歡樂值多少嗎?
信用卡廣告都看過吧,快樂是無價的阿!!
等到年老了再買台進口車又如何
人生有很多事情無法等待的
試想,因為理性而不買了,兩人看了這麼久的共同心願就這樣沒了
若因為這樣而分開,值得嗎?
不是勸敗,若今天是您自己執意要買而閃光不願意那我也會建議別買
但顯然今天是兩個人都很強烈的念頭都想要擁有
那就真的別讓青春白費了
即使未來幾年會過的很辛苦,但會是甜蜜的負荷,也是兩人繼續打拼的動力
買房或投資真的要很長時間,最後恐怕淪為數字遊戲
自己的生活自己決定,不要讓這一生只剩下數字
即使年老有上億身價,也只是等死而已
有錢,可以改善生活,也會讓人有更多無窮無盡的慾望
有錢,卻永遠也買不回青春阿~
rock3019 wrote:
人生有很多事情無法等待的
試想,因為理性而不買了,兩人看了這麼久的共同心願就這樣沒了
若因為這樣而分開,值得嗎?
如果因為不買車就會導致分手 那我認為不買才是正確的決定
但真的想要衝 也先把婚結一結吧 不然就是要有自己還清全部貸款的打算
==
小弟月薪相當於樓主跟女友的月薪總和 而且是公務員(這樣夠穩定吧?) 但到目前為止...都還不敢買車 不是說不想 而是一想到後續的保養維修停車問題 就一個頭兩個大 而且台北市的交通很便利 實在是找不到買車的理由 雖然前兩天冷的跟什麼一樣 但還是乖乖穿著雨衣頂著寒風細雨騎車上班 所以樓主不用沮喪 還是有很多人跟你們一樣淋雨受凍騎兩輪上班啊

PS:我同學在外商 年薪接近180 一樣騎125上班 而且他還是買二手的...
也很謝謝各位寶貴的意見~ 每一篇我都有看, 大致上有幾個類別:
1.關於我跟閃光一起買車-
身為男人當然想自己買車, 但我跟閃光對於將來算已有"共識", 另外她覺得她自己存很多錢....要幹嘛?@@
所以她決定一起出錢, 若我們同時需要用車當然是小弟我騎機車, 哈哈
關於很多人關心若有不測風雲的狀況發生~ 現在的法律只要能提出兩方都有出財力的証明, 還滿好處理的
2.後續的保養費用-
這的確是小弟會比較擔心的key point, 這一點就夠拉住我衝動的心了orz
3.存款不足&先做投資-
存款的部份有人說小弟太會花..........不是我們兩太會花,
而是工作前幾個月剛到新環境安頓等等, 這是近3個月的存款, 買車時應是3X, 公司應該不會倒XD
投資的部份....小弟認識存錢與理財很成功的長輩, 他們年輕時很節儉, 長時間下來理財的確成就小康家庭,
但現在他們省習慣了, 錢卻不知道往哪裡花, 理財觀念已經變成錢放著就會變多, 也就捨不得花
再說要買好車, 也已經沒有自己開車出遠門. 上山. 更別說高速公路上大腳的心情了.....@_@
小弟認同理財的重要性, 但如果生活品質不能因為買車而犧牲, 為什麼又可以為了投資而耗費青春呢..
存款的確是再多一點會比較好, 所以我想理想中應該是有足夠的存款後邊買車邊理財...挽救青春!!~感謝各位~
4.買國產車-
這一條從來就不在小弟的選單裡@@ 不是因為要炫耀或什麼, 何況VW也不是名車等級可以拿來耍屌
只是覺得國產車達不到我所想要的水準, 如果自己有能力, 想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東西, 不是買給別人看的
並不是小弟好高騖遠, 我相信我有能力, 只是今天有閃光要照顧所以思考提前買的可能性, 請不要鞭我~~

5.總結-
真的很感謝大家給我這麼多建議, 小弟存款的確是有卡少, 我會再重新好好思考時間急迫性的問題...
感謝大家~~~

jedijack wrote:
投資談"贏率"??真奇怪的形容詞...
只能說...
把投資當賭博玩...應該是投機炒短線吧...
50%不知道是怎麼算出來的...
之前看過文章...
只知道長期投資績優股..光是股息股利最少就有7%的投資報酬率..
不過至少要了解投資產業的前景
恕刪)
我來代替他回答一下好了
來看一下歷史記錄:想當初…聯電、台積電、雙a、via,再講難聽一點的------國泰人壽
這些曾經是股王的(好像有一個沒當過股王sry),哪個不是績優股??
一路買來,有哪一個讓你賺到錢??不要跟我講說你都賣在高點,我還都買在高點哩,看投報率怎樣看最準?看身邊的親朋好友賺錢和賠錢的比率就知道,時間不要拉太長,以十年為基準,目前我身邊賺錢的一個,剩下的百八十個是賠的,省吃儉用給大戶買p跟f
買台g而已,又不是買了就生不出兒子,怕什麼?賣了也不過賠個幾十萬,幾個月就回來了
我來幫樓主算一下命,剛畢業,月入約五萬,半年存20萬,應該是在台北與父母同住,目前和閃光就只差個儀式而已,無車庫,父母有非常高的機率是公務員
被雷打一下損失的通常是八、九位數起跳,被海嘯淹掉一台大7,不知是你運氣好還是你要再多努力些
持平而言,基金到這個月大多還是賠的,股票是有回來了,但也賺不多,若把美國那掛的損失算入,至少還有二成淹在水裏,房地產帳上是都賺了,但大多還沒有賣,真正有賺的是那些拿房子出來賣的老百性(大多移往市郊、提升生活品質),投資客仍在撐,在售出前以房租做為支撐,但租金收益比過低,不足以支付房貸的利息
純個人觀察,沒有文獻出處及資料來源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