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人工成本高的地方生產較廉價的產品是不划算啦~ 不過工廠是上面交代做什麼,
就生產什麼, 交給他們什麼材料, 就用什麼材料進行生產.
以某日系車在國產化之後被「偷掉」很多東西的例子來說, 跟國不國產無關, 而是上面
就是交代做出這樣的車來賣. 假設生產線不在台灣, 而日本的生產線也能配合的話, 我
絕對相信會有「日製台規車」這種東西出現.
為什麼很多東西的規格會被下調? 基本上跟台灣人的購車習慣有關係.... 我相信很多
進口車車主(非高級車款)都遇過親友這樣講過:哦~這車一百多萬, 怎麼「什麼都沒有」?!
百萬名車怎麼沒有keyless? 怎麼沒有頭枕電視? 怎麼沒有倒車攝影機? 怎麼沒有原廠
導航(雖然「原廠導航」也只是跟台灣廠商買現成的軟硬體把logo換了,而不是車廠開發的)?
不挖東牆補西牆的話, 哪生得出這些「什麼」東西來呢? 如果你是車商, 你有自己可以
調整規格的的空間, 公司有賺錢的壓力, 你會怎麼做?
賣不掉(不好賣)的車, 做再好也沒用....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