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原本的舊電瓶在丟棄以前,接一個燈泡放電,就可以讓電瓶有各種電量,在各種不同的電量下,發動引擎,留下電瓶的各項參數:

以這舊電瓶的測試數據來說,內阻在 12.8~17 都還可以發動引擎,只是發動的力道有點弱,而從發動時的電壓 V,電流I, 用功率 P=IV 來計算,大約是新電瓶的 40%,3175 W 仍可發動引擎,所以,新電瓶 VARTA 更換時機我就暫定以內阻 10 u ohm, 3000W 為極限.
接著進路大約6年(差15天滿6年)的數據紀錄與收集,我把它做成圖比較好讀:



可以看到內阻是在後期很快速的上升到 11u ohm, 可惜我在最後幾天或最後一個月內沒有密集的量測,因為我沒有預期到最近會突然壞掉.
大約3個月前的量測數據為:

大約一周至今的量測數據:

從這兩張表來看,其中最明顯的差異仍是電瓶內阻,所以再回頭看整個內阻的曲線,大約在 1500~2049天時都在 6 u ohm 附近,換算成年是4.1~5.6年,以這次的經驗來說,當電瓶內阻到達6 u ohm(行車電腦內的數據)應該就要換電瓶,尤其是有要遠行,擔心顧路很不方便時. 只是一到達 6 u ohm,可能還有 1.5年左右的緩衝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電瓶完全充飽電量到內阻 6 u ohm, 與新電瓶部分放電後, 量到內阻 6 u ohm; 這兩者的意義不同,電瓶的內部裝況不同,前者是電瓶已老化到需要更換,後者僅需要充飽電就好了
而我這用車上行車電腦抓到的內阻,新品為 4.4 ,與電瓶店家測到的 2.75 也已很大的不同,所以要我的數據僅供參考
今天壞掉以後,仍是故意再充電一次看看,充電幾小時後,可以發現電瓶溫度有點高,而且停充幾小時後量測電壓只剩 10.6V:


還有一個比較不尋常的特徵是,由於我車一周用一次,每周充一次電,這1~2周會發現充電時間變長,而且充電器充完溫度比以往高,感覺是電瓶不容易充電進去.
因為車停在車庫沒電,家裡也還有其他的車,所以我打算9/9蝦皮有打折時再買一個湯淺的 EFB 70Ah 電瓶大約 3200回來換就好.
我個人暫時仍不選擇磷酸鋰鐵電池有幾個原因:
1. 車上的電子元件電壓主要是用鉛酸電瓶設計的,所以有的車款換磷酸鋰鐵電池會造成異常,我目前已知的有 Skoda 遇到音響爆音,或是指針時速表最低只能到10,就是停車下還顯示時速為10,
當然這些問題不是每部車都會有,可能也跟該車的電子元件品質與設計的電壓容許度大小有關
2. 台灣的 Green run 磷酸鋰鐵電還是需要1萬左右,而大陸製 6000左右的,有車友用短時間內就有問題,什麼問題我忘記了....大陸的內部用料與電子零件我也沒什麼信心.
所以我這次仍是打算買 EFB 電瓶就好, AGM 電瓶我個人是認為放在引擎室高溫下,也不會比較耐用,所以不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