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斯集團旗下的ID.系列電動車陣容越來越龐大,但我可以說福斯商旅所推出的ID.Buzz是其中較為獨特的存在,正因為本車除了是福斯集團中首輛純電七座休旅車款之外,同時也具備「承先啟後」的特質,看著ID.Buzz的外型,就會直接聯想到經典的「麵包車」始祖Volkswagen T1,而純電動力更可說是福斯集團新世代車款的發展趨勢;結合以上特點,使得ID.Buzz不僅外型討喜,在台灣新車市場中更是難得可見的純電七座休旅車,趁著本回試駕的機會,跟各位網友們分享實際的體驗心得吧!

首先來聊聊外型設計,可愛又帶有經典元素相信是多數人見到ID.Buzz所留下的第一個印象,其實早在2023年的時候,我們在參加由福斯商旅舉辦的VW Bus Festival露營活動中,就已先見到ID.Buzz長軸版的本尊;講到這裡或許有些網友心想:長軸版?所以ID.Buzz還有不同的軸距設定嗎?確實如此,其實ID.Buzz在2022年剛推出的時候,僅有標準軸距單一車型設定,其車長為4712mm、軸距2988mm,相較於本回試駕的長軸版車型4962mm的車長與3239mm的軸距設定,確實車身尺碼方面短了一截,也因此ID.Buzz標準軸距車型採用的是五人座配置,而長軸版車型為七人座配置;這也說明了為何台灣福斯商旅直到去年底才正式引進ID.Buzz,正是因為產品屬性的設定,七人座廂型休旅車較能為台灣市場所接受。
另一方面,看到這張當時在VW Bus Festival拍攝的照片,一旁正好有一輛相同車身塗裝的T1,確實可以見到兩車擁有相似的經典元素;而我個人認為,ID.Buzz提供單色與雙色車身塗裝的選項,如果你正有意購買ID.Buzz,選擇雙色款絕對沒錯!

本回試駕的ID.Buzz長軸版為目前國一引進的單一等級Pro S車型,外型就如文前所講的,共有單色與雙色塗裝的選項,而試駕車搭配的月桂綠/香草白我認為是其中最亮眼的配色方式;車身尺碼為車長4962mm、車寬1985mm、車高1927mm,軸距達到3239mm,其實車體大小相較於國內許多七人座廂型休旅車來說並不算特別巨大,而在MEB底盤的彈性設定下,超過3.2米的軸距便帶來相當優異的車室空間。

圓潤的車身線條,加上車頭廠徽下方的線條設計,看起來就像是對你微笑,我是覺得如果車色採用金屬紅與金色的配置,似乎也有點像是鋼鐵人的面罩。

從車身側面看過去,大致能辨別ID.Buzz長軸版與標準軸距版的外型差異,主要在於長軸版的側滑門面積比較大,而且還有可開啟的小側窗配置,長軸距設定也使得前後輪盡量靠往車頭與車尾的位置,藉此帶來優異的車室空間表現。此外,ID.Buzz的充電孔設置在車身右後方,採用Type 2/CCS2充電規格,直流電最大充電功率為200kW,搭配91kWh電量鋰電池(可用容量為86kWh),行駛續航里程為454~487公里(WLTP測試數據)。

胎圈採用前窄後寬的配置方式,原廠規格為前235/55R19、後255/50R19,煞車系統為前碟煞後鼓煞配置。

位於車側後方的三道橫條,也是致敬Volkswagen T1的經典設計元素之一。

車頭前蓋可以開啟,但內部未規劃置物空間,也見不到動力系統組件,主要是便於添加雨刷水以及簡易維修之用。

尾燈採用貫穿車尾的長條式設計,燈組位置與高度可說是恰恰好,比起方向燈設置在後保桿上的其它車款來說辨識度相當好,超大的VW廠徽亦是致敬經典元素之一。

內裝鋪陳可說是同時結合Volkswagen T系列車款以及ID.系列電動車的設計元素,大面積前擋玻璃以及前側窗帶來良好的駕駛視野,中控台周圍的設置相當簡潔,但許多小細節的設計又能帶來足夠的實用機能,懸浮式的中控台設計又能保有出色的腳部活動空間;附帶一提,如果你選擇了雙色塗裝車型,內裝配色也會延續車色配置,像是本回試駕車的內裝就採用明亮的白色搭配淺綠色,給人一種清新有活力的感受。
ID.Buzz標配IQ. DRIVE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共整合了Front Assist 車前碰撞預警系統(含AEB自動輔助緊急煞車)、前方行人監控系統、全速域ACC主動式車距調節巡航系統、Travel Assist智慧車陣穿梭系統、Lane Assist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含修正輔助功能)、主動式車道修正輔助系統、Side Assist車側盲點警示系統、RTA後方橫向車流警示系統(含煞車輔助功能)、駕駛模式選擇功能、Dynamic Light Assist動態遠光燈輔助功能、
疲勞駕駛警示系統、駕駛注意力警示系統、Area View 360度環景顯示功能與Exit Warning 離車安全警示系統等。

方向盤造型與先前曾經試駕過的ID.4、ID.5等車相似,但搭配內裝配色而採用白色皮革包覆,實際看起來頗有質感;而在品牌的環境永續的策略下,其實這些看似皮革的材質是採用符合觸感與耐久度標準的再生材料製成,座椅使用再生聚酯紗線以及回收物製成的材料搭配而成。

儀錶板採用5.3吋液晶螢幕,畫面區分成三個區域,分別是中央的時速錶,以及兩側的駕駛輔助狀態以及行車資訊等,亦可依照駕駛人的習慣或需求切換顯示區域,雖然螢幕本身的尺寸不大,所以顯示的字體較小,但資訊完整度可說是相當豐富。

排檔桿位於方向機柱右側,向前轉為D檔(前進),向後方轉動為R檔(倒車),使用上頗為直覺,同樣的設計也可在ID.4、ID.5等車上見到。

方向盤兩側皆配置齊全的控制按鈕,像是ACC主動定速功能的控制以及音響音量調整等皆位於方向盤左側。

方向盤右側按鈕可操作儀錶板選單以及音響選曲、方向盤加熱等功能。

燈光控制面板位於駕駛左前方,預設為Auto自動模式,前後霧燈以及車窗除霧功能的按鈕也位在此處。

中控台上方搭載12.9吋觸控螢幕,大面積設計帶來相當好的辨識與操作便利性,包括多媒體播放、無線通訊功能、車輛控制選單、座椅功能與空調功能等;螢幕下方還有設置音量與空調溫度的觸控按鈕,並可在螢幕上方自訂快速功能按鍵。

中控台下方為兩側電動側滑門的控制按鈕,便於載客時快速開啟側滑門。

副駕駛座前方除了手套箱之外,上方還有一處開放式的置物空間,拿取物品更為便利。

駕駛座右前方可以看到兩組Type-C插孔的配置,下方凹槽其實是無線充電座的設計,可將行動電話插入後便可進行充電,但如果行動電話的體積較大,插入與抽出就會比較費力。

駕駛座腳底下的電門與煞車踏板設計頗有創意,分別代表「播放」與「暫停」的意思。

駕駛座旁的前車門空間規劃相當完整,除了中層可以放置手機、皮夾等小型物品的空間之外,下方還有規劃足以放入大型水壺、寶特瓶等物品的置物空間。

副駕駛座旁的車門空間規劃也相同,並可見到這裡也有一組Type-C插孔。

中控台下方設置了隱藏式置杯架,需要時即可拉出使用,固定飲料也頗為穩固。

前座的功能相當齊全,雙前座皆配置多向電動調整、記憶、迎賓功能,並具備ergoComfort 座椅附電動腰靠調整及按摩功能,加上天氣冷時相當好用的座椅電熱功能,提供相當完整的舒適度表現。

空間機能可說是ID.Buzz的主要產品訴求之一,接著來看二、三排座椅的各項功能與空間表現;首先在第二排座椅的部分。座椅採用6/4分離功能,皆具備椅背傾斜調整、椅背前折打平、座椅前後滑移等功能。

座位旁還可見到可愛的ID.Buzz車輛輪廓圖騰,也可說是內裝設計上的小巧思。

兩張前座椅背皆設置折疊式桌板,前方還有可以放置手機等小型物品的置物袋,下方也都有地圖袋的配置。

全車配置三區恆溫空調系統,第二排座椅兩側上方皆設置控制面板,可用來調整空調溫度以及風量大小。

側滑門旁可以見到登車把手的配置,有助於增加乘客上車的便利性。

接著來看實際的乘坐表現,請身高177公分的同事先示範副駕駛座的乘坐樣貌,可以看到座椅的腿部支撐性還不錯,並可以手動方式拉出椅面前端的部位,進一步增加腿部支撐性。

接著坐入第二排座椅,可以看到膝部與腳部的空間相當寬闊,腿部支撐性一樣也有很好的表現。

第二排座椅具有前後滑移功能,將座椅移至最前方的位置,仍保有足夠的腿部活動空間。

側滑門上方配置了電動側窗,雖然面積不大,但想要開窗透氣時還是能派上用場,只是車窗按鈕的位置在比較前面的位置,通常乘客要特別起身才能按到按鈕。

拉起第二排座椅椅背上方的把手,就可將整張第二排座椅向前傾,便於第三排乘客進出車輛,但ID.Buzz的車室地板的高度較高,身高較矮的乘客上下車可能就比較費力些。

相較於有些七座車款的第三排座椅比較窄小的情況,ID.Buzz的第三排座椅設計顯得比較合理,不僅椅背與椅面的面積足夠,也不會讓人產生「坐板凳」的感覺。

第三排座椅兩旁也有不錯的空間機能,同時也有配置Type-C插孔。

ID.Buzz長軸版具有充足的三排七座空間機能,但也因放入了三排座椅,即使軸距加長,但如果在三排都坐人的情況下,行李廂空間表現仍屬有限;在七座狀態下,行李廂容積為306公升,如果七個人都帶大型行李箱可能就放不下了;但如果是五人乘坐的狀態下,就可將第三排座椅打平收折,行李廂容積也擴增至1340公升,大幅提升置物空間表現。

行李廂內配置了行李隔板,如果要載運較大物品時可以將隔板折起使用。

行李廂內也可見到12V插孔以及掛勾等實用功能,另一旁則是設置燈光照明。

如果需要載運更大型的物品,或是外出遊玩時想要變換成車床模式,將二、三排座椅打平收折後,即可形成寬廣又平整的空間,行李廂容積也擴增至驚人的2469公升。此外,若平時沒有七人乘坐的需求,第三排座椅可以獨立拆卸,也可騰出更多的行李廂空間。

行李廂尾門具有電動啟閉功能,同時也具有Easy Open/Close感應式啟閉功能;另一方面,兩側滑門一樣具有Easy Open/Close感應式啟閉功能,也就是說不用特地去拉車門把手,只要身上帶著車鑰匙,接近車門且伸出腳間感應,就可自動開啟車門。

本回試駕的ID.Buzz Pro S車型,搭載一具位於後軸的永磁同步式電動馬達,並搭配91kWh電量鋰電池(可用容量為86kWh),可輸出286ps、57kgm的最大動力;由於ID.Buzz本身的車身體積不小,加上電池容量也比其它的ID.家族電動車還要大,所以車重也達到2692公斤的噸位,但電動車的動力輸出頗為線性,即使ID.Buzz的車重會影響操控靈活性,但0~100km/h加速仍具有7.9秒的實力,極速表現為160km/h。
實際開上路就可發現ID.Buzz的加速反應相當輕快,在市區環境行駛其實感受不太到車重所帶來的影響,而且加速過程頗為線性,也不會產生過於激烈的加速反應導致乘客不適的情形,整體而言在一般行車環境下,駕駛及乘坐感受頗接近Volkswagen T6.1、T7等車給人的感受。
乘坐感受方面,由於車身較重的緣故,如果開車經過起伏較大的路面時,難免感受到底盤彈跳感受比較明顯的狀態,如果乘客坐在第三排就會更為有感,而在高速行駛狀態下,還是能感受到行路反應十分沉穩的表現,加上高速行駛時車室隔音也有很好的表現,整體乘坐舒適度仍有不錯的水準。

ID.Buzz不僅擁有經典且吸睛的外型設計,豐富的空間機能更是本車強項,大容量電池亦能帶來不俗的行駛續航表現,如果真的要放大檢視其不足之處,我認為第三排座椅的行路舒適度還有進步的空間;但整體來說,台灣汽車市場仍少見純電七座休旅車產品,ID.Buzz不僅能以突出的外型造成話題,延續福斯商旅車款豐富的實用機能,仍是本車最值得稱讚的特點。
▍Volkswagen ID.Buzz Pro S 規格諸元表
馬達型式:後軸同步式電動馬達
最大馬力:286ps
最大扭力:57kgm
電池型式:鋰離子電池
電池容量:總容量91kWh/可用86kWh
最大續航里程:454~487km(WLTP)
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煞車結構:前碟後鼓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前235/55R19、後255/50R19
車身尺寸:4,962mm x 1,985mm x 1,927mm
軸距:3,239mm
車重:2,69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