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本來對IS興致勃勃 但改款內容讓人搖頭
看車的選擇只轉移到歐洲車
原先對Arteon有好感 不過同價位也可以買到未來趨勢的電動車Model 3
自己看得眼花撩亂
奉上兩台車的試駕心得 求高手分析 謝謝
 
預算200W
平日車上2人 假日偶爾4人
喜歡開車 有時間會往東部跑
對下一部車的期待 外型好看 好開
 
心得如下
-------------------------------------------------
很多人第一輛歐洲車會選擇VW
價格不高 操控性好
對VW印象比較深的是Golf和Tiguan
試過Arteon之後蠻驚訝的
原來VW也有這麼接近豪華品牌的車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展間內的是Arteon 330 TSI R-Line版本
Arteon車頭大型進氣壩 聽介紹說是VW首次採用這麼大膽的設計
最喜歡那一道貫穿車頭的LED日行燈
晚上看燈辨車 Arteon超容易辨識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橫向線條有延伸的效果
一道清楚的車身腰線 
很直接的從車頭延續到車尾
把Arteon的車身視覺效果擴張到極致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走近看輪拱不是常見有點向外凸的設計
手摸甚至有點內凹
說是為了突顯Arteon的大尺寸鋁圈 讓跑車風格更明顯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後保險桿的雙出尾管
蹲下看原來是裝飾用 排氣管藏在下面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打開行李箱連同後檔風玻璃一起掀開
這個開口有亮點 斜背就是帥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打開車門的手感感覺比較輕
無窗框設計 網路上有人說Arteon隔音不好
的確有些聲音會穿過車窗 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
可能也要看跟什麼車比 200~300W的車隔音一定更好
Arteon噪音阻隔的效果我覺得比Model 3有過之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Arteon 330 TSI R-Line前座是跑車座椅
身體兩側感覺被包住 泡棉有支撐力但不會很硬 坐起來很舒服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Arteon內裝大量用了觸控化設計
包括螢幕 冷氣溫度調整 方向盤快捷鍵
不像傳統要用按的 用手觸摸滑一滑就能調整
還有回饋手感
螢幕可以手勢控制 雖然這功能我覺得有點雞肋…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Arteon的跑房車外型流線
不像以前Coupe線條要用壓縮後座來成就整體
車長4.8米 後座空間不用多講 就是大
有獨立空調和電熱座椅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試駕時間大約20分鐘
試駕車款Arteon 330 TSI Elegance Premium
跟R-Line版不同的是少了空力套件天窗18吋鋁圈 銀色後視鏡 
價格差10萬 還是R-Line比較好看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去程我刻意坐後座
路線從展間後面走環河道路到三重迴轉
IKEA那一段路況很差 各種坑洞 人孔蓋
讓我意外的是Arteon對於坑洞路面的處理可以做到這麼細緻
印象中歐洲車壓過坑洞 可能就是咚咚兩下 伴隨著悶悶的彈跳聲
Arteon懸吊處理只有咚一下 車身也沒有很彈
聽到的彈跳聲不是明顯 感覺聲音被隔在車外 
可能要親身體驗才知道Arteon底盤隔音水準如此之高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Arteon開起來不像一台4.8米的大車 很好上手
油門反應蠻快的
在環快一下子沒注意就開到速限70km/h
70km/h之後油門加深 加速力道源源不絕 力道飽滿
Arteon不是只有跑房車外型 190匹引擎性能也不是隨便說說
另外Arteon用跑車的動態齒比轉向機構
隨著車速改變方向盤轉的角度
在開快的方向盤轉向手感會更精準 更好開
Arteon很穩 開快會給你十足的信心感 
 
試駕車Arteon 330 TSI Elegance Premium的座椅 
身體兩邊的包覆比較一般
車內皮革一律用Nappa材質包覆 有誠意
數位儀表板 中控螢幕 換檔撥片 IQ.Drive也都是標準配備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總結對Arteon的心得
Arteon外表是一台中大型跑房車 
實際也是一台能滿足你對開快 開帥的想像
整體感覺蠻類似我之前開過朋友的A4 B9
比較不滿意的地方
應該很多地方都用觸控 摸過一輪到處會看到指紋印子
處女座的我就想一直擦…
價格部分Arteon優惠沒有太大的亮點 
現在路上看到的Arteon是第一批交車 賣原價
目前折扣不大 就個位數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
預約體驗Tesla要等1~2個禮拜
中間會有服務人員打電話和簡訊提醒你預約的時間
喜歡Tesla的賣車風格
接待人員先重點式的介紹Tesla 再回答你的疑問
整個試駕流程SOP很清楚 
過程中完全沒有傳統車廠的推銷壓力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Model 3網路上有一堆車主分享
試駕短短的20分鐘
只簡單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電動車初體驗的心得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不能用質感來評斷Model 3 因為不是Tesla的強項 
雖然顧問是說跟歐系車有一樣的水準
不過我覺得質感類似國產車
有些地方不知道是公差 還是縫隙本來就設計的比較大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新科技的設計是最大亮點
沒有儀表板 前座中間一個大螢幕 
應該是除了換檔跟轉向 其它功能都從這邊控制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Model 3的方向盤握起來偏硬 不過是順手的
座椅雖然是皮椅 不過觸感像合成皮
坐起來有點軟 支撐性普通 開長途不知道會不會累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後座亮點全景天窗非常吸引人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打開車門的隱藏把手設計 不太習慣
關車門的手感跟聲音有點空 不是很扎實的那種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最期待Model 3試駕
人生首次電動車體驗
出發時先坐副駕 回程換手
少了引擎的震動跟聲音 還有變速箱的換檔
換到D檔後車子很安靜的滑出去
就像在玩大型遊戲機台 多了一個會搖晃的體感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顧問一邊開一邊展示Model 3的各項功能
包含半自動駕駛 自動變換車道 自動導航輔助駕駛
Tesla在科技面的研發真的很強大
還會不定時自動更新 
可能睡一覺起來發現車子又多了一些新功能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鬆開油門的煞車感很明顯
顧問解釋說車子透過動能回收系統在幫電池回充
可以充電 也可以大幅降低煞車系統的磨損
但過程中身體會微微的往前傾 有點不舒服
後來我發現油門不要一下全放 感覺就會改善很多
 
Model 3加速很快 踩深一點加速非常快
不像汽油車要拉高引擎轉速 要等變速箱接合
Model 3你踩多少 動力馬上就給你多少
沒有任何猶豫和遲疑
 
Model 3轉向跟底盤回饋設計的並非強項
感覺車頭沒有引擎 轉向很輕
底盤回饋很普通 壓過坑洞會跳個好幾下
這點跟歐系車差蠻多的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總結對Model 3心得
試駕後徹底顛覆我對車子的看法
果然電動車是未來趨勢 帶給你一種全新的駕駛感受
不過很多人建議買Model 3有一個前提 
你的車位盡量可以安裝充電樁
我們社區目前還沒什麼人開電動車
這個問題還要回去跟管委會討論
價格部分大家都知道Tesla沒得談 有種像被信仰綁架的感覺
油與電的十字路口
Model 3贏在它是電動車 還有未來感
Model 3的質感和乘坐感跟Arteon沒得比
要開得舒服跟賞心悅目 Arteon一定大贏
現在糾結的點是
Arteon有我喜歡的外型 和有質感的內裝
不過是傳統汽油引擎 雖然開Arteon的感覺比較習慣
但先撇開充電問題
又覺得是不是該給電動車一個機會
這矛盾想法該怎麼解呢
2021-03-17 21:49 發佈
電動車首重充電
充電不是問題就買

又不是花1千萬
不用想太多


開不習慣就換回油車
larry佬公 wrote:
對下一部車的期待 外型好看 好開


一般試駕比較沒有機會讓你嘗試激烈操駕(比如麋鹿測試開法 或 飆山路 之類的)

有機會是可以考慮換台後驅設定的車子體驗一下。
可以充電就考慮,不能的話建議再忍一下.

我是先買油車,等3-5年後更成熟一點再買電車.現在要電車的休旅幾乎沒有,不過你要轎車,還有model3可選.

VW高級轎車二手價以往普遍不好,最好先做一下功課,200萬內很多可以選了.
我投電車一票
主要考慮的點是保養問題 電車零件少很多 保養費用肯定比較低
還有可以怠速開冷氣等人 我覺得這個在夏天超棒
謎之潛水員 wrote:
我投電車一票
主要考慮的點是保養問題 電車零件少很多 保養費用肯定比較低
還有可以怠速開冷氣等人 我覺得這個在夏天超棒

哈!電動車哪來的怠速?
但我覺得電動車比較適合較短途行駛的人,開長途時那種里程的焦慮容易讓人心神不寧!
先去管委會問吧,不能充電一切免談XD
Arteon確實是接近1A2B的美感
TESLA自動駕駛科技走得很前面
端看樓主考慮外型設計還是要追求智慧駕駛多一點
ajuggrutaiwan wrote:
哈!電動車哪來的怠速...(恕刪)


我覺得短途機車比較適合w

哪來汽油車不能短途....

應該是家裡只能養一台車
又不能裝充電,建議買油車
因為只有一台電車限制多,靈活性低
續航力充電要等要排問題

但有些家庭可以養兩台以上
當然都買...就算不能裝充電也是
影響少,看情況開哪一台
Tesla的缺點,網路上討論很多,也真的是這樣。不過家中有BMW F10 & model 3, 現在出門我只想開mode 3, 我個人覺得model 3的駕馭感受不比F10差,加速的線性,少了引擎及變速箱換檔的震動。家中若可裝充電樁,就可考慮買。不過私心的話,就叫你不要買,以免在外面搶超充資源。哈~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