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覺得不對。 因為引擎機油已經用了10個月,DSG油已經用了5萬多公里。 漏油的顏色頗淡。 於是乎懷疑是柴油真空複合泵。


冷車時,擦乾這個橘色平台。 試車後,這個平台濕漉漉的,拿棍子伸進去,沾出來聞。 果然是生柴油。

這時可以給人家修理,大約1萬4千元。 我選擇從EBAY買修理包,大約1500元含運(後來找到1200台幣), 一個多星期之後,就從拉脫維亞來到台灣。

又開始了辛苦的一條路。 要拆掉空濾底座。

要從柴油濾清器那頭,拆掉出油以及回流兩條管子。 並且要從回油管將柴油吸出一部分。 這個動作在完工時要再做一次,只不過出油管要先接好。 如此,才能使整理好的柴油泵,充滿液體。 否則會空轉,產生不了吸力。

接下來在真空/柴油複合泵上拆管。 很難拆。 拆下兩條油管之後, 拆真空氣管時果然出事。 竟然把圓筒拆成兩塊。 第一個念頭:2千塊的管子報銷了。 鎮定下來之後,發現還是可以救贖。 先打磨、塗快乾,先把兩塊變成一塊。

再上一層塑鋼土,把直徑從20mm變成24mm左右。

手邊剛好有24mm內徑的薄不鏽鋼管,鋸一段套上去。 塑鋼土繼續補好補滿。 放著等它乾。大約泵浦整理完成的時候,也就剛好可以使用。

固定泵浦於汽缸頭的三根6mm內六角螺栓。 最下面那隻被大水管擋了。 又不想拆大水管。

就去鋸短了一根6mm內六角板手。

順利把螺栓取下。

左下方兩個洞特別注意。 是柴油的入口跟出口。 如果進去雜物,可能造成柴油供油堵塞問題,可能造成引擎較沒力。 同理,如果柴油泵整理的不乾不淨, 那也會造成同樣效果。 這樣就可能要來維修處理,汽缸頭4根噴油泵浦這些部分。

拆下的複合泵。 使用的是軟金屬墊片,來與汽缸頭結合。

我的是BOSCH品牌。 雖是名牌,但卻是有很多漏柴油的案例,可以在中外網頁上發現。

料號。

解開8根星狀螺栓之後翻開。 顯現了柴油泵的內部。 圖左使用的也是軟金屬墊片防漏。 右圖有三根星狀螺栓。 拆開後,才有辦法換內油封。 這個內油封,是用來分離阻隔柴油與機油的。

拆下螺栓翻開。 這個泵浦,在4000 RPM會到達11大氣壓。 所以,喜歡拉轉速的人,你真的顧好了引擎積碳嗎??? 是不是有可能要先花錢處理漏柴油的問題?

上圖機件的另一面,就是下圖的真空泵。 方槽驅動板帶動了柴油泵。

下圖右的黑色機件,與上圖方槽驅動板結合。 黑色機件的背面伸出泵外殼,用來與引擎凸輪軸結合。 下圖左, 有一個內(軸)油封,用來分離阻隔柴油&機油。

拉近。 這個內油封是個大麻煩。 很難取下。 也很難裝上。 過程中,刮花了不少必要的光滑表面。 如果堅決要換的話,勝算立刻少了一半。

近拍。因為油封尺寸不大,所以,沒有甚麼空間,可以使用工具去使力。

最後,找到一把這樣的工具,並且使用較大內徑的倒角,做為支點(我墊了厚的寬的束帶保護導角)撬開。 為什麼使用導角作為支點? 是因為導角大多是,美觀以及方便的用途。 導角並沒有跟任何機件結合。

此外,裝新的油封,要注意方向。 新油封之所以難裝,是因為油封殼外,製作的比欲結合的內孔稍大。 如此才能固定在內孔,不會亂跑。 外徑比內徑大,所以,我使用虎鉗要壓進去的時候,一會兒歪這邊,一會兒又歪另一邊。 好不容易進去了! 天啊! 是歪的。 趕緊用套筒,人手榔頭打擊修正。 結果,打擊的地方,橡膠與鐵板起泡分離,有點破皮。 希望,柴油、機油、不要用這個漏洞串門子。(新油封裝好沒拍相片-當時慌亂中)
真空泵的另一側。 這條橡膠墊圈鐵定要換的啦。 溝槽要先清乾淨。

徹底清潔之後,裝上新的墊圈、墊片。 再依序組裝回去。 真空塑膠管剛好可以用了。 下圖是真空吸管的組合模樣。 左上矽膠、右下塑鋼土以及中間的本次傑作,都是管用的啦!

雖然,裝好後,又從柴油濾芯那端的回油管吸取了一些柴油, 但是,難以發動是可以預期的。 國外很多DIYER, 做完之後引擎無法發動。 上論壇求助。 偏偏又沒有幾個人可以提供正確的幫助。
其實是這樣的: 當你拆下複合泵浦時, 你的噴油嘴以及油軌已經跑進了空氣。 即使你已經做了吸油的動作,那也只能使柴油泵回復功能。 那些噴油嘴內的空氣,只能靠凸輪軸來驅動PD噴油嘴,藉此把空氣趕出去。
果然, 第一次連續不斷的運轉啟動馬達,直到儀表板顯示STOP(還是沒發動)。
但是,STOP 就是 STOP。一定要放手,停下來休息5-10分鐘。 讓你的啟動馬達冷卻。 否則,休息的不夠久,啟動馬達線圈的絕緣漆,將會過熱燒毀。 那就要買新的啟動馬達。
若是手軟,發覺不像平常一般的秒發,而在驚慌之下放手??? 以這種發動法,永遠也別想發動這顆引擎。
在我的第二次嘗試運轉啟動馬達時,覺得有點久,但是儀表還沒叫停時,引擎就啟動了。 運轉平順。
發動一陣子,大致先檢查看看有沒有立即、明顯的洩漏? 沒有的。 立刻出發試車, 去爬了一趟小山回來。
結果是滿意的。 至少車進車庫之後,沒有濃濃的生柴油味。 過了幾小時,也沒有滴油在地上。
感想:
1. 這是個極端要注意清潔的工作。 否則會有後患的隱憂。
2. 老柴狗10年沒拔的管路,極端難拔。 傷了手,真空氣管也傷了。 橡膠軟管也半殘了。
3. 內軸油封不好操作。 如果選擇不換,個人也是覺得OK。 那就不必拆柴油泵內部的三根黑色星狀螺栓了。
4. 我的真空吸管可以救的原因是: 裏面有一塊橡膠圈。 橡膠圈是用來固定以及防止漏氣的。 它需要裝在圓筒形塑膠外殼內靠圓筒頂住。 不過被我變成兩塊了。 我改造成這樣,堪稱比原來堅固。 如果斷在上面一點點的位置,這樣就沒得救了。
5. 我覺得這個DIY頗有難度。 並且地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