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要分享的主角是Porsche Macan 4 Electric
與其著墨在選擇Macan 4的緣由,不如談談怎麼有辦法放棄Model Y
不可逆的化學反應
這同時也是一篇勸世文,若不是非電動車、尤其特斯拉不可的朋友
千萬莫懷揣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買來開個半年一年,可以的話連試駕都要避免
因為2021的我就是如此
單純想先買台最入門的Model 3 SR+過渡一下,等到Model Y上市再換
但開沒多久就被整套的駕駛體驗同化,像3C成癮一般無法自拔
好似一台Model 3就足以滿足所有需求
這期間加入的Mini Cooper SE也因為Model 3太好用
導致交車九個月才跑1000km,忍痛割愛
最終老Y新Y都沒換成
還進一步演變成明知蛙山險、偏往蛙山行的結果,始料未及
人生進入車子=代步工具的階段

對於Model 3 SR+,真的沒什麼好說的,十分稱職的代步工具
四年四個月51,000km(還是很少我知道…),強勢踹破個人駕車生涯最高里程紀錄
不吵不鬧沒什麼大毛病,雖然無法帶來任何情懷或是人生無憾感
但很適合現階段把時間奉獻給兩隻屁孩的我
若非真的需要掀背車款、對載大型貨物開始有需求,可能還會再戰個一兩年
這樣看起來…對特斯拉看起來蠻滿意的,何以最終沒選擇電車模範生煥新版Model Y?
老實說很難提出個讓人不翻白眼的說法
這段時間也為了Y跑了內湖展間不下十次

但小刺蝟終究還是沒現身
所以,到底?
左思右想,最大的原因可能還是來自Tesla的強項:軟體支援性太強、太方便
變相導致非常能想像換Y後的所有體驗、進而稀釋了新鮮、期待感
打個比方,假如每代iPhone間的軟體都沒辦法更新,那麼換機的感受度跟慾望就會大幅提升
再來就是潛移默化中,已不自覺把Tesla當作一個基準、標準
不管看到什麼都會拿Tesla出來比較,似乎有些走火入魔了
才會想要跳脫一個世代,看看非特的世界現在被摧殘得如何

雖然可能會有一卡車的不便,但這就是我個人對Tesla最大的致敬
再特下去的話,真的會被綁得更死,真的是一種矛盾的情緒
一方面完全不後悔當初的選擇,一方面又希望不要這麼早接觸Tesla
就像以前,沒有網路、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AI,日子一樣順順過
現在一旦斷開,哪怕只要半天都會極度不適應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Macan 4 Electric,老實說這根本不在任何藍圖規劃裡
當初發表時,僅有點開網頁很克制的勾選了一下
看到價格直接放棄,心如死灰的那種
尤其現階段關稅議題動盪不安,就算不期望會降價
也完全沒理由不觀望iX3、GLC EV等新世代電車大軍發表
加上配備全面、實力在線的姊妹車Q6 Etron
更別說還有奔放熱情、蛇毒沒藥醫的Alfa Stelvio企圖使人重回燃油車懷抱
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點
只能說一切的一切都是蝴蝶效應加上緣份吧!
約莫兩個月前
看到新北保時捷的零利率和低月付、讓人做做白日夢的方案
請隊友撥電話詢問,蠻意外的是竟馬上收到Tommy洪皓哲先生的反饋
且在我們很明顯就是問問的情況下,還是不厭其煩地提供資訊與諮詢
如配備、方案…等需要花時間整理的內容
後來實在過意不去,決定不再浪費洪先生的時間
所以進一步、更清楚列出心目中的理想配置:
1. 不能有天窗(Tesla天窗搭窗外冰甲、隔熱紙、隔熱簾夏天還是很熱,怕了)
2. 必要選配: 跑車音效、跑車計時套件、電子懸吊PASM、ACC、智慧型免持鑰匙、20吋Macan S輪框
3. 其餘選配必須有實際用途且價格低於10萬
4. 車色黑或白、內裝黑 (沒能力花錢選的意思…)
個人認為完全吻合的機率可能只比被雷劈到高一點而已
所以只要有命中,就一定是老天覺得我欠電…
說到保時捷最關鍵的必修課-選配
為什麼不好好從0開始量身打造,而要碰運氣挑現車?
原因無他,如果自己選,那麼想要的項目猶如天上的繁星
最後肯定沒完沒了、越疊越高
如BOSE音響、後輪轉向、真皮內裝、通風座椅…族繁不及備載
最後又勢必再一次陷入放棄的輪迴
賠罪,以意想不到的形式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正當心裡早已忘卻這件事的時候
收到洪先生的來訊,附上一個PDF檔案,我心想不會吧…打開來端詳後
竟還真有一輛完全符合這樣錯綜複雜交集點的Macan 4

重點正在海上漂,熱騰騰的
確定的話到港後可以直接提關、整備交車,不用在港口做日光浴
事態一瞬間拉到紅色警戒,跟家人商討後決定到新北展間跟洪先生當面好好道歉
抱歉浪費他這麼多時間,也約了現任Macan Electric車主老友到場讓場面不要太緊繃

然後…只能說展間不能隨便去…說著說著、談著談著,信用卡不聽使喚就拿出來了
第一次刷這麼大筆的訂金,馬上接到銀行來電關切,還以為是信用卡被盜刷
計畫趕不上變化這句諺語會流傳至今不是沒道理的
那就快做心理建設吧
交車前的驗車日
全黑閃亮到可以當鏡子的Macan 4就這樣出現在眼前,完全沒有任何真實感
白花了一番力氣好好端詳裡外細節,沒發現什麼不對勁
除了標配布椅面需要時間消化適應外…







後續跟洪先生對完資料、也把所有項目(貼膜、隔熱紙…等)託付在交車前一併完成
謝謝洪先生願意把所有細項承攬起來,表明後續有問題直接對接他即可
搞定,就待良辰吉時把車提回家吧!
配件部分
前箱墊: 原廠
後箱墊、腳踏墊: 3D卡固
(因原廠全天候腳踏墊後座未包覆到中央故選外廠)
隔熱紙: FSK冰鑽
前後行車紀錄器: Mio 955WD
總之,木已成舟

很快來到交車這一天,懷著忐忑不安(明明就來驗過車了)的心情踏入新北保時捷
謝謝洪先生特別花時間佈置準備大大小小的細節

看著被布幕蓋著的小電虎,儀式感十足
- 猶抱琵琶全遮面1
- 猶抱琵琶全遮面2
- 猶抱琵琶全遮面3
掀開布幕的過程,不禁有感而發如果是GT3RS該有多好
不過...咦…怎麼變成…藍色?

是的,絕對沒有跑錯棚
由於沒把握顧好純素黑的車,因此事前選擇了龍膽藍改色犀牛皮,試試不同的感覺
一直覺得車頂連接C柱的線條不太順眼,或許是少了上方小尾翼延伸的緣故
所以決定車頂維持原車色,看看能否改善視覺上的違和感










一切在看到實車後鬆了一口氣,除了滿意、還是滿意、甚是滿意、就是滿意
在不同光源下呈現藍、青、紫交織互補的視覺感
後來才知道此色的原意是植物相關,我卻一直聯想到真三國無雙趙雲的專武龍膽
也是這一刻起才開始有臉紅心跳的感覺,太喜歡這個搭配了


十分謝謝洪先生特別準備與車色相呼應的花束,直接擄獲家人的心
現場跟老友們敘敘舊、噴噴垃圾話、下次這樣聚在一起不知何年何月
各位哥的時間很寶貴,特地撥空前來實在非常不好意思


再來快速學習Macan 4大大小小的功能與注意事項
老實說軟體不跟Tesla比的話我會給過,能看YT就萬幸了
- 介面1
- 介面2
- 介面3
好幾個moment腦中都浮現”這個Tesla就有、這個Tesla比較直覺”的念頭
但醒醒,現在已經沒有Tesla了,有捨有得,至於得到什麼,需要時間來驗證
開出展間,跟好友合照一張
心想著後續車貸的部份該先賣腎還是賣肝

最後兩站,先至ENTER保護膜士林旗艦店貼前擋防爆膜
跑高速時聽到”啪”的時候比較不會那麼緊張

最後預計到捷車把處理椅套,彌補一下頭枕沒有Logo鋼印的遺憾
加上沒有選配真皮內裝與通風加熱,包起來無懸念
Macan 4 Electric外觀















Macan 4 Electric內裝











戒斷3C成癮的陣痛期
不管換的是什麼車,內心多麼天人交戰
太陽依舊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馬照跑、舞照跳,天也沒有塌下來
只是多付出了一些代價、很多東西要重新適應
1. 沒了單踏板模式,沒有強力的回充阻力,較接近油車的加減速邏輯
2. 必須隨身攜帶實體鑰匙,且搞丟非常麻煩,還是手機鑰匙方便

3. 車載軟體、OTA、Level 2、APP就不多說了,特斯拉第二沒人敢說自己第一
4. 不知不覺會開往特斯拉超充站,要戒掉
5. 相關配件比日本製壓縮機還稀少
6. 國道撞緩衝車、Elon Musk施鹽(故意打錯要註明)的相關新聞再也沒人傳給你
7. 方向盤打死多了約半圈(Model 3左右各一圈很輕鬆)
8. 小朋友搭車快要登出時沒辦法用放屁聲喚醒他
9. 疑難雜症沒有超龐大的學長團可取經
10 .在外走跳要自求多福,沒有哨兵幫忙抓兇手
不過,Macan 4 Electric當然也有個人覺得不錯的點
1. 跑車音效讓行人或腳踏車騎士遠遠就能知道後方有來車,同時增強車室內的聽覺反饋,無疑是我最喜歡的選配,超級喜歡的那種
2. 雖是SUV,但常有跑山找樂子的意願,硬體組裝、行路質感、隔音等還是有給大家一個交代
3. 三不五時回展間充電,喝喝咖啡,看看911做做白日夢
4. 實體按鈕讓目光不用完全移開前方
5. 駕駛前方螢幕回來了,雖然又要重新適應…
6. 可調式電子懸吊,駕駛特性可隨不同路況、需求做改變,個人最喜歡Sport Plus的路感
7. 兩側都有慢充孔,充電方位的彈性增加
8. CCS1/J1772雖是夕陽規格,但目前台灣第三方快充/慢充幾乎無需使用轉接頭
9. 沒天窗涼爽些,但採光是必要的犧牲
10. 不用擔心沒認出車友是否為人氣YouTuber而失禮
11. 不用再特別解釋上下車如何開門
12. 一次解鎖Audi跟P兩個品牌,再解鎖VAG大家庭
13. 很喜歡實體環景多角度切換以及盲點偵測連動車室氛圍燈,雨天夜晚非常受用

14. 車輛有任何問題統一向洪先生反饋並得到第一時間的回應
15. 高速電耗表現很不錯,一度電可跑破7km,但市區就只有4~5km之間了

16. 回充啟用大概是特斯拉15~20%的力道,下坡好用
17. 升降尾翼,除了高速增加一些穩定性外,造型也上多了一些變化
18. 全黑頂棚完全不怕小朋友調皮的手
19. 高速非常穩且安靜,幾乎不在車上睡覺的家人也睡翻了
20. 為911的研發經費貢獻些棉薄之力,雖僅是億牛一毛、滄海一粟
以上有些項目是各自的強項外
其他多數是習慣問題,以及對於車子的期待與設定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車,只有最能滿足當下需求的車
目前感覺電蛙的規矩還不少,慢慢磨合中,感覺正在往好的方向前進
真的非常謝謝Tesla,電車領進門
讓我知道自身對於用車的規格需求,以及對於全電生活的掌握與習慣
至今我還是認為Tesla是最靈活、最有話題、最沒包袱、最讓人期待出招的電車品牌

總有一天還是得回歸Tesla的,我們後會有期
後續跟電蛙的修行就看個人了,來一場未知的旅途吧!

以上分享
感謝耐心閱讀至此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