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Macan時盲點·車道維持·ACC都有選,交車後到高速上使用的感受有夠差,沒有全速域就算了,加速以及減速上的細膩度真的差,一旦前面的變換車道,就像脫韁野馬一樣,立馬加速,當過六七個車身的距離後其實又有車子了,又用半急煞方式把車子的速度降下來,真的讓人覺得很不舒服,而車道維持買的時候就知道是乒乓球的方式,所以也不會太過要求。當下只有覺得保時捷還拿著五年前的ACC技術給消費者選配。
1月時得知可以開通車道維持,剛好滿一年回原廠保養就順便花錢開通,再次上高速公路使用的感受,就是細膩度有夠差,大部分我都開中線,因為開到左邊超車車道,有時候還會去壓貓眼,但可以感受的出有時候會偏一邊,不會真正的置中,高速公路小彎幅度的時候,有時候他的轉彎並非很流暢的轉彎,而是段落式的修正過彎,我在猜是鏡頭或是雷達偵測不夠遠,這方面的軟體應該也都沒有在更新,我還因為這樣跟業務確認這車道置中,到底是不是原廠技術,他跟我保證這就是原廠置中,有時候真的覺得他在這方面的技術還輸給國產車,畢竟現在有的車廠都偵測到三個車道。業務打電話過來車道致中感受如何?我也很直接的告訴業務,這無關本身車價高低,而是都2023年了,保時捷還在拿著5年前的ACC技術,給消費者花錢選配?
新改版的凱燕跟電動Macan,如果還拿這一套老舊系統在賣,雖然還是會有人會買單選配,但我想只會讓人家對著車廠越來越失望了。
車道置中這個功能對我很重要,基本上標示清楚的高速公路路線我都讓車子輔助駕駛,我努力當個滑手機一族,人基本上可以多功處理別的小事,很有效率。我有一次載我同學鑑賞這功能基本上下交流道的大彎他都能處理但我不會使用,我不可能將自己安全交給目前的輔助駕駛。 完全自駕要確保安全的感知器建置成本非常的高,適合取代駕駛的無人車大陸都已經商業運行,基本上是非常安全的。平面道路各種狀況都能處理但反應就是新手駕駛這個等級,畢竟已經全無人介入判斷了。 輔助駕駛就把它當作真正的輔助,目前無人駕駛功能還是留給能保證萬無一失專門打造的車去執行。 後續若成本降低下放到民用的自動駕駛,基本上是不會塞車的,全部都是AI介入協助排程,應該會有這一天但是駕駛的樂趣就完全失去了。
以前第一代Macan S的中文顯示也只有簡體中文,我看鄰居去年買的小改版本還是只有簡體中文,台灣/香港是小眾市場,都只能依靠大市場,Taycan雖可以顯示繁體中文了,但PCM本身的語音輸入還是不支援中文,還好Carplay, Android Auto就沒這問題,要不然開車時導航還真的很麻煩

車的本質與駕駛樂趣還是最重要,Taycan真的蠻好開,就軟體差了點,已經訂了Macan EV,但Taycan太好開了還在猶豫要不要換車

Sleepymouse wrote:
雖然買保時捷是要享受駕馭的感覺, 但不可能整個旅程都處於戰鬥狀態, 也是會想開啟ACC+車道置中功能, 偏偏保時捷為何沒有?
ACC不適合台灣高速公路,更不是在一般道路使用,塞車使用ACC只是讓整體塞車更嚴重!在路上的時間更長,會較輕鬆?
開車全神貫注不等同戰鬥狀態,當你習慣仰賴輔助系統,不會讓自己放鬆、分心?有突發情況,你是要靠自己保命還是交付給車輛?
累了找地方休息,不是依賴輔助系繼續開。車道置中功能?除非天生方向、平衡有缺失,真有必要?開車不需要全程車道置中,只要不偏到相隔車道。
現今所有輔助系統只是車廠邁向全自動駕駛的過渡實驗產物,真要讓自己花錢當白老鼠?承受工程師未曾考慮到的風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