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ang wrote:技師23人、接待24人、銷售16人、行政管理18人 M01 有不少往返兩岸的台商,高階台幹了解一座新廠磨合期的罩門建立母廠的文化,一板一眼的代訓制度與及時的技術支援不可能在地找些有經驗的同行就搞定了義美要克服這段磨合期,造福(台)新北市廣大客層OS : 中壢廠已經在塞車了 ......
jerryang wrote:這12億打造的展間...(恕刪) 若是高單價車款如RS/GT3/GT2等, 恐怕賺得不只是這個數, 當然賣車獲利的來源還是要讓普羅車款熱銷, 以尚騰號稱"不二價"的銷售策略, 應該還要與在地市場磨合一陣子.....
ai_0301 wrote:M01 有不少往返...(恕刪) 的確, 要開創出自己的企業風格是需要一點時間, 但若是以42萬的馬桶與千萬音響納入成本折舊計算(雖九牛一毛), 與維修區的豪華冷氣等每個月的營運成本及開銷來轉嫁, 明眼人不會不知道毛出在羊身上的淺易道理的!當然以末端消費者的角度來看, 我們還是樂見有經銷商願意砸下重本來耕耘這塊市場, 接著就看他們怎麼扭轉乾坤, 以品質而非價格掛帥的理念改變本地消費市場的習慣!
前面一堆討論什麼交通,馬桶的冗文現在終於平息了。希望可以多看到一點實際保修經驗的討論。新廠,我想最容易出包的應該會是在軟體、維修技師身上。砸大錢,但品質是否能夠持續維持(品質當然還有價格上的平衡考量問題),客戶是否買單?還需要時間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