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樣還是有明顯的里程焦慮感建議的方式是拿兩台車來對比,一台是油車,一台是電車抽完籤之後一起出發,該加油的去加油,該充電的去充電,最後才知道差別在哪裡加油的或許可以多跑一個點或是早點回到台北休息,這樣就知道無套考驗的差異性
我坦白講,看到"無套計畫"四個大字在t-shirt中間,然後只有小小的字體寫"road",當初想出這名稱的人想要引導大家往哪個方向想應該很明顯吧?我只覺得噁心...跟...莫名其妙!開個車而已,有必要強調"無套"路嗎?這個想企劃的人可以不要亂湊諧音或者可以想點比較不會引起爭議的名稱嗎?
Delavi wrote:我覺得這樣還是有明顯...(恕刪) 覺得有里程焦慮+1這跟audi的另一篇跨武嶺去花蓮一樣新鮮感會給你錯覺但如果想像自己就是開車的主角行程不是會被牽制就是非得規劃去某超充站現在電車里程與充電基建的進步有目共賭但離我可接受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
Delavi wrote:我覺得這樣還是有明顯(恕刪) 一般車六十公升汽油拿來發電都可以充飽兩台特斯拉Model 3長程版了,當然沒有人會拿汽油來發電因爲汽油發電機本身效率在發電界算低,只是你就知道汽車上的內燃機有多沒有效率,大部分汽油都化爲噪音震動空氣污染和暖化氣體,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真的。電動化真的是需要也值得大家一起努力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