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它便宜,而是「終於我也能擁有一點夢想感」。
所以,一旦夢想裡那種「尊榮、高貴、香檳+黑膠手套服務」沒如期發生……怨氣自然爆表。
我懂,因為以下小劇場,我自己心裡也演過:
「Hermès 怎麼沒請我坐下來喝茶?還我 80 萬的尊嚴!」
「香奈兒怎麼掉線頭?30 萬值得這種做工?」
「才牽的 Benz 馬上跌 20 萬,我是不是被當韭菜割了?」
「911 漆面有小傷,我的中古行情怎麼辦?進口商要不要貼價?」
那種感覺就像:
「老子好不容易跨過 XXX 這道門,結果門後不是天堂,只有一堆保固書要我簽名。」😂
但你會發現,只要把「XXX」換成 Hermès、香奈兒、Ferrari,劇情也都說得通。
一旦我們剛好有本事跨過門檻,劇本就開始上演。
問題從來不是品牌崩壞,是我們幻想太滿。
奢侈品本來就不是 CP 值最高的東西,否則大家早就選 Toyota、穿 UNIQLO、戴小米手錶。
奢侈品給的是「我值得」的感覺,不是「我花錢了就該當皇帝」的劇情安排。
所以,遇到狀況可以反應,該不爽就不爽,該談補償也要勇敢談,
但別讓「個案失望」變成「全面獵巫」。
否則旁人只會想:「唉,還是買 Toyota 好了,至少不會因為沒倒香檳而傷心欲絕。」
人生很多夢想,一旦實現,才發現夢裡沒附售後條款。
買得起夢想,不代表夢想有義務保證值回票價。
嗆聲很爽,但「神壇」通常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不是品牌保證的。
有人也有過「夢想實現後,發現沒有倒香檳」的時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