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能讓經典設計變得更吸睛、更誘人呢?化身「敞篷」準沒錯!在千禧年過後蛻變重生的MINI Cooper,自初代問世以來演變至今,已歷經四個世代的進化。二十年來,原廠不只復刻三門掀背(Hatch)一種車型,於不同時期也衍生出Cabrio、Coupe、Roadster、五門掀背以及Clubman、Countryman、Paceman等車系。其中唯一與三門掀背一同橫跨四個世代的車型,正是經典中的經典「MINI Cooper Cabrio」,也是我個人的最愛!

敞篷MINI並不是在BMW集團收購品牌之後才突發奇想的新點子,而是老咪(Classic Mini)時代就已誕生的經典車型之一。在集團資源的挹注下,原廠於2004年帶來代號R52的現代版敞篷MINI,並在此後的每一世代都為其改朝換代,不難看出重要性。即便現今敞篷車就跟三門掀背車一樣早已式微,特別又以小車改造而來的敞篷車更是幾乎絕跡,MINI並沒有因此斷送敞篷版本的命脈,只為回應車迷們的期待,更是經典不敗的象徵。

上一回試駕MINI JCW時我們曾提過,它是當前在台灣碩果僅存的三門前驅小鋼砲(非總代理不計)。這回試駕代號F67的敞篷MINI,同樣也是此級距裡的稀有種,部分玩家可能會拿Mazda MX-5做比較,但兩者除了有敞篷這項共通點外,本質架構都相差甚遠(前驅vs.後驅、四座vs.雙座等等……),價格更是注定讓敞篷MINI成為小眾中的小眾的關鍵因素。總代理汎德汽車導入的敞篷MINI採單一S動力等級販售,售價同JCW為210萬元,不只比MX-5的最低入手門檻140萬元高出不少,也比上一代F57末期189萬元的定價相差超過20萬元,是MINI車系大改款前後價差最多者。

先不論這堪稱精品級的價格沒有讓你打退堂鼓,你都必須承認敞篷MINI是非常獨樹一格的存在。光是MINI自身復古又可愛的設計語彙就足以讓許多潮男靚女掏錢買單,如今還能變身上空、招搖過街,如此吸睛魅力絕對稱得上是MINI車系之最。試駕車標配Vibrant Silver外觀套件,於新款八角形水箱護罩的外框採淡金色處理,內部嵌有紅色的S徽飾顯現動力等級。
- 天窗-1
- 天窗-2
- 1
- 2
- 3
- 4
- 5
- 6

各位若對上一代MINI敞篷(F57)還有印象的話,會發現大改款之後的F67世代從車尾望去似曾相似。沒錯,雖然歷經大改款,新一代敞篷MINI只有車頭跟隨三門掀背(F66)的腳步換上新造型,車尾則沿用舊世代輪廓再加以修改,保留F57世代的圓角尾燈及後廂蓋,下半部分的後保桿才重新設計,並取消中置雙出排氣尾管。
原廠沒有特別說明為何F67世代會採這種「新舊交融」的做法,推測是因為F66世代的全新車尾造型與其中的類三角形尾燈,很難與敞篷版本獨有的下翻式尾門及軟篷收折結構,才會以原有造型為基礎來改造;這也讓許多看不慣新車尾的迷你粉絲能有個「懷舊」的選項。

足下標配的是與MINI Cooper S相同的18吋Night Flash Spoke雙色鋁圈,和水箱護罩外框同帶有淡金色點綴,造型相當花俏。

或許外觀還看得到上一世代的影子,內裝倒是隨其他新世代MINI都進化至新介面,移除大部分的實體按鍵及旋鈕,甚至連排檔座、數位儀錶也都一併省略,風格更趨極簡,特色依舊鮮明,讓其他車廠難以效仿。

標配的迷人套件在中控台、車門板等處以大量米色織布鋪陳,副駕駛座這一側還加入一條藍色織布作為識別特徵,為整個座艙增添年輕、活潑的氣息,與MINI的形象也不謀而合。可惜座艙的其他部分多以硬塑料材質為主,用料質感和舊世代相比略有落差,只能靠科技面來彌補。

握柄厚實的多功能方向盤在下方也融入織布為特色,功能鍵則是比照集團新世代車款的配置,唯獨缺少換檔撥片這點讓人頗有微詞。功能豐富的抬頭顯示器在敞篷MINI上是標配,試駕車因認證身分而未有搭載。

車內備受矚目的就屬中央這組直徑達24公分的9.4吋OLED薄型螢幕,圓型設計貫徹從過去到現在品牌車系的內裝特點,就連內建的MINI Operating System 9(以下簡稱OS9)系統也是專為MINI而生,兼具可愛與新潮的主題編排很難不讓人喜歡;但將恆溫空調整合其中這部分在操作上就不如以往直覺。

敞篷MINI有一項饒富趣味的功能就是「開篷計時」,系統會紀錄每次行駛的開篷次數及時間,想來就是要鼓勵車主們多多開篷啦!

新世代MINI主打的「MINI Experience Modes體驗模式」在三門及五門掀背車型上都只提供Go-Kart、標準及節能三種設定,於敞篷MINI則另再附上個性化、活力、經典及愜意等四種選擇,切換的同時會改變螢幕主題、音效、氣氛燈及相關功能,也可於個性化中打造專屬的個人配置。

基於Android架構開發的OS9系統支援聯網應用,透過線上商店即可下載多項應用程式如Youtube、Spotify或一些打發時間的小遊戲。如果要增強聲光效果,選配harman/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就能享有層次更豐富的環繞音效。
- 輔助-1
- 輔助-2

標配於全車系的手機無線充電裝置設置在中央控制介面的下方,附設的彈力綁帶可牢牢固定手機,免於行駛時「離家出走」。
- 鞍座-1
- 鞍座-2
- 前座-1
- 前座-2

在多媒體選單內可找到按摩功能的細項調整,包含紓壓、放鬆、提升及舒暢四種模式,以及三段強度可選。實際效果自然不比放在你家客廳的那張按摩座椅,只能說聊勝於無。
- 後座-1
- 後座-2
- 後座-3

敞篷MINI的軸距同三門掀背為2,495mm,以身高177公分的我來說,前座調整為我的標準坐姿再進入到後座乘坐時,膝部仍不會觸碰到前方椅背,頭部也還留有距離,空間其實比預期中來得好。與三門掀背比較之下會覺得坐姿稍挺,且橫向空間因兩側留有頂篷收折機構而變小,但要滿載四名成人不是問題。眼見隔壁棚的MX-5連後座都沒有,敞篷MINI在不到3.9米的尺碼內能有這般表現,我想已經沒有什麼好挑剔的了。

行李廂自然也不會是敞篷MINI的賣點,但原廠仍在此處設計許多巧思便於車主使用。首先是容積部分,原廠指出在關篷狀態下留有215公升,意外地比三門掀背還要多出5公升。從照片中可看見廂內已盡可能向下凹陷爭取置物空間,下翻的尾廂蓋還可充當臨時桌椅之用,只是要注意限重為80公斤。

所以嚴格說來,敞篷MINI不是不能裝,而是受限於開口造型沒那麼好裝。為此原廠在廂內兩側設有兩根「頂桿」,於關篷狀態下可進一步將部分頂篷撐起,增加開口大小,順勢讓裝載大型行李更為容易。但如果是在完全開篷的情況下就沒辦法這麼做,且內部容積也會縮減至160公升。

另一項擴增容積的方法就是將後座傾倒打平,官方沒有提到此狀態下的容積,不過至少可以擺放長型物品,以敞篷車而言夠實用了吧!

MINI Cooper Cabrio S的動力單元來自集團代號B48的2.0升直列四缸渦輪引擎,最大馬力來到204hp,30.6kgm的最大扭力可於1,450rpm爆發,搭配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官方公布的百公里加速可於6.9秒內完成,極速可達237km/h。

在這先說聲抱歉,試駕當天天候不佳,大部分照片裡的敞篷MINI都處於關篷型態,還請各位見諒。儘管如此,身著Sparkling Cooper Grey專屬車漆以及英國旗頂篷的敞篷MINI,不開篷奔馳在大雨中的信義區街頭也依然搶眼。畢竟敞篷車在國內能見度本就不高,敞篷MINI的稀有程度不亞於千萬等級的超跑,很難不引人注目。趁著沒有下雨的短暫空檔,我們也嘗試體驗天窗模式及完全開篷,前者其實已有「類開篷」的感受,但同時又保有適當的隱密性;後者當然更加開放遼闊,且值得稱讚的是,即使沒有加裝迴風網,氣流也不會過度迴旋於車內,駕駛和乘客無須擔心毀了髮型或妝容。

性能方面,相較於同等動力的三門掀背,改造敞篷機構之後為此車增加95公斤的重量,進而影響百公里加速成績略增0.3秒,但實際上路後並不容易察覺兩者之間在加速表現上的差異。充沛的低轉扭力一直以來都是B48單元的招牌,結合換檔迅速的雙離合器變速箱,為敞篷MINI帶來既順暢又線性的提速過程,於市區代步好不自在。選擇Go-Kart模式後,更能激發整套動力系統熱情的一面,不僅升降檔反應激進到位,輸出也變得更加直接,成熟的調校功力讓人暫時忘掉沒能手動換檔的缺憾。

眾所皆知,邁入新世代的MINI車系在與舊款共用平台的基礎下,底盤調性比起過往修飾得更為「圓融」,更能迎合普羅大眾的喜好。這樣子的變化對於以開帥不開快為前提的敞篷MINI來說,大幅增進代步時的行路質感。阻尼放軟的懸吊系統對彈跳衝擊的處理更有一套,輔助力道增加的方向盤在低速轉打時也更為輕鬆,整體氛圍不再像過去那樣緊繃、戰鬥,更符合敞篷車追求放鬆、愜意的駕馭感。我們也注意到在關篷高速巡航時,敞篷MINI的座艙靜肅性仍有一定水準,風切聲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引擎、胎噪等雜音也抑制得宜,與三門掀背沒有太大落差。

那麼,難道開敞篷MINI就沒辦法找樂子嗎?倒也未必。額外增加的重量確實對這類掀背小車造成不小的負擔,使得敞篷MINI的荷重移轉會較三門親兄弟明顯一些,但支撐紮實的底盤及先天短軸的設定讓它的身手天生就很靈活,穿梭於大街小巷無往不利。就算心血來潮想上山撒野,敞篷MINI敏捷、受控的動態回饋仍能比現今大多數家用車、電動車帶來更多樂趣。然而,我想會選擇敞篷MINI的車主們,最大的樂子未必來自於操控,更多是喜愛開篷後的自由與暢快,以及成為目光焦點的滿足感!

儘管售價跨入2字頭,MINI Cooper Cabrio S在敞篷車界裡依舊是相對平價的選擇,論吸睛度、實用性可都不輸給價格更高的敞篷跑車,加上玩心十足的外表及內在都深深擄獲我們的心,難怪會是不少MINI粉絲的終極夢想!

▍MINI Cooper Cabrio S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 汽油渦輪排氣量:1,998c.c.
最大馬力:204hp/6,500rpm
最大扭力:30.6kgm/1,450rpm
驅動方式:前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七速自手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215/40R18
車身尺寸:3,879mm x 1,744mm x 1,431mm
軸距:2,495mm
車重:1,380kg
國內售價:2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