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車迷朋友應該都對帥氣的雙門跑車或者性能掀背沒什麼抵抗力,若是可在能力範圍所及之內,入手一部性能表現不錯、開起來又充滿樂趣的鋼砲車型是許多人的夢想,也是因為這樣,多年以來歐、日系掀背車便成為不少年輕駕駛人的玩樂首選,尤其是像Audi S3/RS3、BMW M135i、Mercedes-AMG A35/A45、Honda Civic Type R這類站在車系頂峰的車型,更是不少熱血車迷追捧的目標;不過根據外媒的消息指出,考量到之後越來越嚴苛的環保法規限制,這類以駕駛樂趣為開發目標的性能鋼砲,未來只會日漸凋零,比如說Audi引以為傲的RS3就不會再推出下一代版本,而是改為純電驅動型式,儘管仍會兼顧加速表現,但震耳欲聾的引擎聲浪或是可檔檔斷油的競技感都將會成為回憶。

Audi旗下名號響噹噹RS系列雖然在如今的電氣化趨勢下並沒有消逝,目前仍然有RS e-Tron或e-Tron S這類著重性能化的產品,不過當動力來源從傳統內燃機改為電機馬達之後,對不少本格派車迷來說多少肯定會覺得少了一味,這一代Audi RS3的直列五缸渦輪增壓引擎,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調校強化,最大馬力已堂堂突破400匹大關,植入RS3之後,能夠在短短的3.8秒內加速破百,強大的衝刺實力只要體驗過一次就會終身難忘,同事之前也曾在磅礡大雨中和RS3切磋過一回,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轉台看看當時的試駕報導:Audi RS 3 Sportback 雨中激戰!

身為歐洲豪華中型掀背的代表之一,Audi A3未來將以SSP平台為基礎進行開發,這套最新世代的電能模組結構,可向上支援更大容量的電池組,所以包含S3以及RS3都勢必會改採電能驅動,至少年輕車迷還可以享受到不亞於原本紅頭直五心臟的強大加速感,畢竟這本來就是電動馬達的強項,可靠消息另外指出,考量到模組平台的設計方式,一般版純電A3會改為後輪驅動,也就是將驅動馬達設置在後軸,當然四輪驅動的版本(前後軸馬達)並不會缺席,而下一代電動版RS3仍會維持四輪驅動的設定。

受惠於SSP模組平台的優勢,未來Audi A3/RS3會提供更大的電池容量並支援800V快充介面,目前估計10分鐘內就可補充80英里(約128公里)的行駛電力,未來幾年若是電池技術有大幅度突破,相信快充實力還能進一步提升,對日常使用而言也更有幫助。

大致瞭解完Audi對於旗下入門車系的改款計畫後,同樣關注一下另外兩家德系豪門代表,在BMW部分,現行1系列採用的UKL平台,由於是採用與I.C.E內燃機系列、輕油電複合動力兼容的擴充設計,要大幅度地改動成為純電平台的可能性不高,因此若是要繼續保留1系列這個型號(或改稱i1?),要嘛得投入資金研發適合的底盤,要嘛就是改良現有的架構(增大電池擺放空間)或尋求共用平台,不過這些都必須要考量到市場規模的問題,畢竟在休旅浪潮的侵襲下,傳統C-Segment掀背車還有多少死忠支持者實在不好說。

反觀後期的FAAR以及更新世代的Neue Klasse平台,兼容性就更高一些,以今年發表的iX1為例,搭載的FAAR前驅模組,至少可對應的車型更多、可搭載的電池容量也更大,但iX1或者說FAAR有辦法涵蓋品牌在入門用車市場的攻擊火力嗎?目前看起來的確有難度,因此BMW只能把希望都寄託在最新的Neue Klasse平台上,它的兼容性更高,不論前驅、後驅還是四驅都能支援,甚至還可搭載800伏的高密度電池、350kW的快速充電,所以BMW對純電時代的詮釋,真正的重頭戲還在後面。

豪華小型車這個概念出現在賓士家族當中也不過就是這幾年來的事情,但賓士絕對不會將這級市場拱手讓出,畢竟在擴大市場占有率和提升品牌收益上,NGCC豪華小型車成員能提供的幫助的確不少;不過隨著電氣化的發展,賓士也面臨同樣的平台兼容性問題,所幸在Mercedes-EQ子品牌的推出之初就制訂了一系列的策略,針對入門小型車市場,賓士會以全新的MMA平台為基礎來開發新一代的A-Class,不同於現行EQ品牌中的入門選擇EQA(等同於GLA電動版本),新一代A-Class確定會改採電能方式來驅動,以確保品牌在入門市場的車型佈局,但會不會跟下一代Audi RS3一樣保留高性能版本呢?這個問題我相信應該不難猜出答案吧。

再過幾年當各品牌入門電動車款陸續到位之後,或許電池成本已經能夠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但對生活在台灣的我們來說,更要關注的反而是充電便利性的問題,畢竟我們的生活環境跟歐美國家差距真的不小,光是充電問題就讓不少人煩惱不已,家家戶戶都有充電樁的情境大概是在夢裡才有,想要讓新能源車普及,我們還有不少的困難需要慢慢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