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試駕兩款輕休旅 Audi Q3 35tfsi sportback & Benz GLA180
僅是個人觀點感受,單純紀錄也想了解有開過這兩台車的看法
如資訊不足再請各位多多指教
快30歲了進入而立之年,想為自己購入人生第一台豪華品牌的車,想載家中父母出去外面走馬看花,偶爾去旅遊,GLA以及Q3就成了我優先的兩個選擇。
來到了新莊奧迪的展間,接待我的是吳明威吳業代,我將我的需求跟選車的訴求跟他討論,他也很仔細的跟我說奧迪的特色在於操駕的安全科技,例如奧迪在右彎的時候車子會因為離心力的關係,向左側側傾,奧迪會透過陀螺儀判斷側傾的向量,控制內側輪(右側)的煞車,讓車子單邊煞車抵消向左的側傾,在急煞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概念,控制前後煞車的配比把急煞點頭控制住,所以奧迪煞車也是不需要點煞的。他很熱情的眼裡發光的跟我分享奧迪的獨到之處,還幫我主動聯絡賓士的黃崧瑋黃業代,才安排了今天兩台車的對比試駕。

📋賓士GLA180
到賓士內湖店一整個氣派但是裡面的展示車只有四台..
拍一下二樓休息間 空空如也
地下室刷一整排的賓士(忘了拍)⬇️⬇️⬇️
真的很喜歡他的內飾電動椅細節,有腰靠、可以調前調後調上,有大腿支撐跟大腿延伸(好喜歡)但把手我覺得握起來不符合人體工學,駕駛開比較快的時候,沒有地方好抓,靠手的部分也做得稍淺,手靠上去安全感不足。 ⬇️⬇️⬇️
方向盤握起來很順手,旁邊三顆冷氣孔360度看你愛吹哪就吹哪🤣
有注意到下面鋼琴式的透明按鍵 很新穎欸 有試駕的話也可以看看
那兩片螢幕好像沒什麼設計就直接掛上去了😅,c class至少有曲面螢幕的設計增加戰鬥氛圍跟包圍感。(威~⬇️⬇️⬇️
這個小貼心設計我喜歡~小扶手靠著就可以使用黑色觸控板(中控台)
滑起來很爽,只要學習一下真的很好用,比在行駛中直接觸控螢幕還來得容易。⬇️⬇️⬇️
手提箱真的是難開到爆炸💢💢,一定是跟我們不合,當天我們兩個人都沒有開成功過,空間是可以放兩包衛生紙⬇️⬇️⬇️
📋Audi Q3 35tfsi sportback
試駕車是去年缺電動座椅version,用環景跟B&O音響作補償方案(反而蠻划算) 現在買車有雙前電動座椅,要大腿延伸需要升級成跑車型座椅才會有這項功能,奧迪做的把手握起來比較順,符合角度⬇️⬇️⬇️
個人比較喜歡有設計感的螢幕,滑起來的手感佳,但是我更喜歡賓士的觸控板系統⬇️⬇️⬇️
我很喜歡儀表兩側的設計,更有機械感⬇️⬇️⬇️
接下來是試駕過程
從環東大道上橋繞一圈回來,下雨天有水坑路沒有這麼平整
🏁賓士GLA一開上橋遇到水坑就會晃,時速90過彎時感覺離心力比較大,到下橋要迴轉的時候好像快飛出去,賓士調教是手排結構;換檔頓挫感叫Q3強,懸吊很軟Q所以晃的幅度明顯更多,業代是有跟我說到這台有標配車風穩定輔助系統,可以在高速公路防止打滑,不過是在過程中沒有作動,所以沒有體驗到實際功能。
🏁奧迪Q3開上橋原本擔心會像GLA一樣晃到不行,遇到水坑時車身還是很穩定,同樣也是時速90過彎時體感離心力相對就小很多,因為是使用電子式控制側頃,有效提供彎道時跟緊急煞車的操駕安全,系統利用陀螺儀偵測汽車的側傾幅度,控制四個輪胎的轉速跟煞車力道分配,讓四個輪胎可以穩穩地黏在地上,急煞的時候也可以因系統受益不需要點煞,一路踩到底也都不會有車頭下沉,後輪不會翹起讓煞車更快更穩。下橋要迴轉的地方透過系統讓內側輪的減速大幅減少車身晃動,讓我家副駕坐起來相對舒適多了。
📍個人總結
有種晃叫做音浪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開GLA一圈回來很明顯有暈車,內飾設計上我還蠻喜歡氣氛燈、電動座椅的細節可以調整的內容更多,柏林音響聽業代說有短缺所以沒有機會去聽看看他的音質,這是我試駕完GLA的感想。
反倒是Q3穩紮穩打,碰到水坑不會大幅度的晃,經過水坑時仍可以穩定的繼續開下去,奧迪控制側傾的能力不在話下,在今天這種大雨下兩者在操駕安全的著墨高判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