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Audi 發表了便宜入門的 A1 車款之後,全球銷量在 2011 年超越了 Benz ,近幾年 Audi 還繼續量產了各式入門款的新車型,Q3、A3 Sedan、Q2,這樣的產品策略,一開始成效不錯,但到了 2016,在全球銷售量上卻輸了 Benz 21萬輛?為何同是運用車海戰術,卻有不同的結果?我用數字來加入討論!
台灣市場銷量少, A3 是一哥,全球市場也已提過,A3 也變成一哥,再舉例 Audi 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來討論。中國市場主流款一直是轎車型式的 A4、A6 車型,但自從 A3 Sedan 車型加入生產線之後,銷售狀況產生了一些變化,簡單提供以下的數字,這是 Audi 一汽大眾生產車型的銷售數字,初步抓 2013 ~ 2016 四個年度來比較分析看看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
Q3 | 3.89 萬 | 8.73 萬 | 6.86 萬 | 8.94 萬 |
A3 | 0.60 萬 | 3.2 萬 | 6.44 萬 | 8.84 萬 |
A4 | 12.18 萬 | 12.02 萬 | 11.52 萬 | 9.89 萬 |
Q5 | 10.21 萬 | 10.70 萬 | 11.40 萬 | 13.01 萬 |
A6 | 14.81 萬 | 16.65 萬 | 14.80 萬 | 13.79 萬 |
簡單來看,2013 的時候,國產車型主力就是 A4 跟 A6,佔了 65.7%;到了 2016,只剩下 43.9 %,而 A3 車系短短四年就已經達到國產全車系 16.4 % 的比例。
A3 Sedan 加入之後,明顯的搶了 A4 不少的銷量,再加上 Q5 沒有因為 2017 要大改款而成長遲緩,四年來 27.4% 跟全車系 31.1% 的成長比例差不多,等大改款之後,銷售一飛衝天值得期待!
2013 國產的總數量約是 41.1 萬輛;2016 國產的總數量約是 53.9 萬輛,這四年來國產車款的部分可是有高達 31.1% 的高成長,以上的數字參考了多篇統計,數字各位版友可以自行查證
Q3、Q5 車系跟全球的趨勢是一樣的,就是緩步成長,我在另一篇 Q 系列主題中,會等 2016 Annual Report 數字出來後再 update 全世界的銷量
A4 內有自家 A3 搶市場,( 我在另篇有說明 A3、A4 本質上同是 FF 的設計),外有 C class ( FR )跟 3 Series ( FR )要競爭,雖然 A4 是大改款上市,但產品力被批評,經銷商只好以價格優惠的方式進行促銷,而經銷商在過去三年累積虧損的金額,網路上都有數字可確認
再看看另一個影響經銷商營業收入的問題,除了要衝銷售量,產品單價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因為銷售比重一直往入門款靠攏。而投資 Terminal 旗艦店的成本很高,且展示間越開越多,但銷售數字成長率卻跟不上,造成各展示間平均賣出的數字衰退,以前每間銷售平均 1300 多台,現在只剩 1000 多台(台灣市場每個展間的平均數字約 400多台),產品賣不掉只好用價格戰,長久累積下來,產生的狀況就是現在這樣了!
這個現象在台灣市場跟中國市場,都已實際造成經銷商虧損,各位版友可以評估這年輕化產品線策略的成效如何!
ps. 統計了 2017 1月的銷售量,在中國市場,賓士已經超越 Audi、BMW,成為豪華品牌銷售冠軍了;雖然 Audi 在北美、歐洲都有高成長,但因最大的中國市場衰退了 35.3%,Audi 全球銷售 2017 1月也衰退了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