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前陣子參加了今年的Audi R8 LMS
在現場感受賽車的速度感真的相當刺激也相當震撼
在台灣,汽車賽事在體育界中觀看人數真的比較小眾
小眾之中,大多數人都是比較關心F1方程式或MOTO GP賽事
或許TIS還在的年代,打開電視可以看看台灣汽車房車錦標賽
但對於世界級的汽車賽車運動,說台灣是賽車的文化沙漠真不為過!
而我個人平常會用MOD看一些國外賽車的賽事和關注賽事相關的文章
這幾天看到一篇狂人日誌寫的文章覺得很有感,想跟大家分享

也來寫DTM好了:你有所不知的Audi賽道基因


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相信大多人應該比較熟F1,對於DTM比較陌生
但狂人日誌在文章裡也有詳盡的敘述
下面的內容是截取自狂人的文章

“ DTM最早源自於DPM---即是所謂的"德國量產房車賽",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將DTM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a. 1984~1996 - DTM/ITCC(Deutsche Tourenwagen Meisterschaft / International Touring Car Champion)
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賽事規範:
- 1984~1992 – FIA Gr.A:
- 以量產車為基礎改造而來
- 須維持原有車架、引擎、懸掛形式等機械架構
- 依照排氣量分為三個等級---Division 1(1.6L以下)、Division 2(1.6L~2.5L)與Division 3(2.5L以上),
- 必須生產一定數量、接近參賽規格的道路版本(Ex:2500台Subaru Impreza WRX STI vs. 25000台任何型號的Subaru Impreza),若是以Evolution的特注型號則只需達500輛的生產規模(ex:僅限量生產500台BMW E30 M3 Sport EVO)
- 容許Gr.A範疇以外的更多改裝
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 - 1993~1996 – FIA Class 1 Touring:
- 以量產車行為基礎但允許大幅改裝
- 排氣量不得超越2.5L並不得多於六缸,需使用量產型號的引擎但允許大幅度的改造
- 允許使用四輪傳動、防鎖死剎車、循跡系統與電子差速器
- 不限空氣力學改裝並且可以使用與量產車型不同形式的懸吊系統

b. 2000~Present - DTM(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
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賽事規範:
- 以近似於當年Classs 1 Touring的規格制訂車輛條件
- 採Prototype Racing原型賽車做法,懸吊與車架可完全不同於量產型號,
- 參賽車一律採用前置後驅的雙門車體layout
- 動力一律使用4公升自然進氣V8引擎,並且將動力控制在460匹的相同水平(最高轉速不得超越9000rpm)
- 使用相同的變速箱、輪胎與剎車系統
- 統一車重1120kg(含車手總重)
- 參賽車輛的空力套件會於開賽前一起進行風洞測試已確保大家的水平相同
- 2016年修正條例:不再依據前一場賽事的成果來增減車重,改以每輛賽車首次排位時所表現的性能水平來調整(ex:15年賽季表現不佳的BMW M4 DTM在16年第一站可享有7.5kg的減重優勢)”
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儘管今年Audi"只"拿下了車廠年度總冠軍,在車手冠軍的部分則"只"拿下了二三名---其中第二名的Edoardo Mortara(同時也是去年R8 LMS Cup台灣站的冠軍)更是相當可惜的僅僅以4分之差與冠軍獎盃擦身而過,只是當你攤開無論是1984年最初也是最原始的DTM,又或者是2000年重新改制、用全新統一規格賽制直到今日的DTM,就會發現相較於雙B與其他的競爭對手們而言,Audi總是起步最晚的那一個---偏偏當你越深入地探究Audi在DTM、甚至是各大主流賽事中的所作所為與他們一直想要傳達的理念,卻越是會發現這個向來扮演的德意志理性工藝代表的品牌,在Motorsport的領域中其實一直都瘋狂的很可以…”
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當我們說道Audi的Touring Car歷史片段,頂多是1996年時Audi第一次用Super Turismo規格的B5 A4 Quattro參與全球各地房車賽就一舉橫掃了七個主要賽事年度總冠軍的往事(包括競爭最激烈的英國房車賽BTCC、德國的STW與義大利的Superturismo賽事)”
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有趣的是,這架車長接近五米的巨大賽車,靠著獨樹一格的3.6升V8動力與實在了得的Quattro四傳技術,就算平均比Division 2的競爭對手們還要多背了至少300kg的車重,不只輕鬆拿下了1990與91賽季的年度總冠軍,兩季更累積了高達36座的冠軍獎盃!儘管這仍無法突破Alfa 155 V6 TI所創下的單一車型拿下38座冠軍的紀錄,但僅僅參賽兩年(而且還是首度參賽就奪冠)便能達到如此成就、更遑論還是以理論上更不利於激烈操駕的巨型車體參賽的事實,若非92年因主辦單位認為新年度V8 Quattro上重新設計的曲軸不符合賽事規則而導致Audi再度離開 DTM的舞台,也或許這不敗神話會繼續也不一定?”
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 只是在雙B絕對強勢又掛帥的台灣,相對起步更晚的Audi總顯得弱勢而不被眾人給理解,偏偏這些不明究裡的人們恐怕終其一生都沒體會過Quattro的好、體驗過Audi老早就大量導入量產型號的鋁合金與雷射焊接的技藝,甚至是老早就開始投入渦輪動力與雙離合器變速箱的事實,只是自顧自的一昧認定這不過又是一台經過重新包裝與升級後的Volkswagen---這種刻板印象到底有多麼以管窺天又無知啊? ”
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雖然這段話帶有嘲諷意味
也點出台灣車迷對汽車文化資訊取得過度依賴網路的結果
事實總是殘酷,但他說的終究也是事實啊
而Audi每年在台灣砸錢舉辦LMS賽,算是台灣車迷的一大福利
也能看出台奧在賽車運動上強大的企圖心

看完狂人日誌的文章後
才發現Audi對於參與賽事的程度有多麼瘋狂
到2016年為止
Audi Sport在DTM賽事中累積超過八座車手和車隊的年度總冠軍
不只在DTM賽事
Audi在2016 24小時利曼賽事LMP1組別在奪下第三、四名的佳績
能持續且願意在賽事中投入心力
大概只剩Audi有如此堅持
畢竟獲得的回饋遠不及參與賽事燒錢的速度
AUDI參與賽車運動有多狂熱?
2016-10-28 22:5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Audi 賽車運動
這文章又勾起不少回憶....當年就是無意中看到BTCC的賽事報導, 才去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台Audi B5 1.8T
賽車是非常熱血的一項運動
我有時在電視上轉到也會停下來看
其實從TT cup和Audi R8 LMS就可以看出Audi對這運動的投入!
不過看完這篇真的更了解了DTM的歷史,感謝分享!
我也有看到狂人這篇 寫得很詳細
rickyloveu wrote:
前陣子參加了今年的Audi...(恕刪)
推一下,這篇寫得真不錯!

rickyloveu wrote:
前陣子參加了今年的Audi R8 LMS
在現場感受賽車的速度感真的相當刺激也相當震撼
rickyloveu wrote:
前陣子參加了今年的A...(恕刪)





寫的太棒了!
還有號稱最強的WRC戰車-Audi Quattro
從此改變WRC賽事生態至今
奧迪四環標誌延續了汽車聯盟(Auto Union)的賽車傳統,目前奧迪也是福斯集團最主力的賽車運動參賽品牌之一;集團另一個主要的賽車運動參賽品牌則是保時捷。不過前幾年因為福斯集團柴油門事件讓 VAG 付出了鉅額的罰款,也讓 VAG 集團旗下品牌這幾年在賽車運動上投注的資源似乎減少許多,畢竟賽車是很燒錢的運動。不過就長期來說,致力於賽車運動的 Audi 品牌遲早還是會回歸正軌,回到那句 Audi Sport 的 Slogan:「Born on the track, built for the road.

台灣翻譯:「源自賽道,為速度而生。
中國翻譯:「驕傲於賽道,桀驁於街道。



話說現代奧迪的前身是汽車聯盟(Auto Union),由四家德國汽車廠牌合併而成:Audi、Horch、DKW、Wanderer。但是當年汽車聯盟的四環標誌在那個時期只用於賽車,這四家廠牌在合併後仍各自使用自家的名稱和標誌來推出車款。汽車聯盟(Auto Union)於 1930 年代憑藉著銀箭賽車(Silver Arrows)寫下叱吒賽道紀錄,所以歐洲人對四環標誌的印象,早期會認為是賽車的標誌。Audi 品牌本身具備賽道 DNA 是無庸置疑的,可惜台灣人普遍對於歐美賽事沒有太深的瞭解也是事實,所以奧迪投入於賽車運動對品牌加分的效益,是讓奧迪早年能崛起與雙 B 相提並論的重要關鍵之一,但在台灣地區對於銷售量的幫助卻不明顯。



順便一提,1964 年福斯集團從賓士手中收購了汽車聯盟(Auto Union)股權之後,賓士(Daimler-Benz)當時選擇保留了 Horch 品牌的商標權,直到 1980 年代中期。賓士才將 Horch 品牌名稱的權利還給了奧迪,代價是奧迪必須同意簽署一份合約,放棄在現代奧迪賽車中,任何使用汽車聯盟時代著名賽車銀箭(Silberpfeil 或 Silver Arrow)名稱的權利。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