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保時捷和奧迪買了特斯拉Model 3來拆解 發現落後太多只能延遲自己的電動車平台計畫

這一篇戰的真激烈

各家技術除了馬達、3C、設計、品質和動力衰退等以外

還有前面幾位提到的相機和雷達的自動駕駛安全問題

雖然試過幾個電車也覺得很好開很方便

就算撇去前面的差異

但有一個根本的問題是在台灣燒天然氣和煤炭來提供電車跑

然後再用我們和小孩的肺來過濾空氣

我不行

雖然RS etron GT 真是漂亮

沒有核電,增加電車 是不是好像增加一大堆四行程機車一樣,燒好燒滿
fatlee3

燒完"乾淨"煤炭產出空氣汙染後,電能要儲存在哪? 電網轉換消耗多少到車用電池上? 電池之後分解回收多少%? 搞笑的是各位吧人家歐美可是滿滿的核電廠,跟我說乾淨的電呢! [大笑]

2023-03-01 12:25
k5229410

你在油車觀念只有換機油齒輪油就說有保養,在這種車後面真的臭死了。

2023-08-03 22:56
原來,電動車強不強是要看第二排地板腳踏是不是平的!



FYI:
車「」、
」位。

waffer1234 wrote:
拿特斯拉來比奧迪?到...(恕刪)
Aluminum

EtronGT Taycan後排地板不平 不是突起而是凹下 原本是平面電池故意設計兩個洞減少電池容量換來放腳的空間 進而增加大腿支撐度舒適度的 要不然ModelS後座大腿懸空坐小板凳有比較好?

2023-02-22 3:38
Jimcoco wrote: 原來,電動車強不強是...(恕刪)

人家他只有gogoro,要可憐他的無知
超猛的耶,還能上武嶺,好棒棒

Aluminum

我也蠻佩服他沒什麼準備就上來開酸的勇氣

2023-02-22 7:27
PUPING45 wrote:
Model S Plaid紐北跑7分35秒,Taycan turbo s要上新的性能套件,改防滾籠,用半熱溶胎才重新跑贏。


查了 一下資料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auto/electric-cars/porsche-taycan-turbo-s-beats-tesla-model-s-plaid-to-become-the-fastest-ev-around-the-nurburgring/articleshow/93591597.cms

還是要平衡一下說法

Taycan Turbo S的確加了防滾籠和賽車椅 是為了安全 總重量還是跟量產車一樣重

另外以Tesla Model S Plaid這麼恐怖的馬力/重量比 1020P/2162kg

對上Porsche Taycan turbo S 625P(Boost 761P)/2295kg

Model S Plaid以高出1.4~1.7倍馬力重量比

這樣懸殊的差距Porsche只是用防滾籠 賽車椅 性能套件和半熱熔胎

就讓Taycan turbo S能逆轉勝2秒

這代表甚麼???????????????

Ex. Porsche Performace package
k5229410

可是重點s也是能裝套件性能暴增只是差在錢。

2023-08-03 22:59
Aluminum wrote: 查了 一下資料https...(恕刪)


不要戳破他們,他們聽不懂也不想懂,因為他們的世界特斯拉最讚,其他人的選擇都是盤
Aluminum wrote:
查了 一下資料htt...(恕刪)


很簡單
因為 Taycan 設計方向本來就不是以電動車為主
而是你可以努力的操它
它就是一台電動的保時捷
fatfellow wrote: 很簡單因為 Taycan...(恕刪)


Taycan是一款純電動車的設計是不用懷疑,而j1設計平台方向主要圍繞著動力系統和電池技術展開,旨在提供出色的電動性能和駕駛體驗。

當然也跟某些激進人士擁護的品牌大相逕庭,本質與客群不同,卻常被當成那些特定族群想要攀比的假想敵,不信?往上看看幾樓就一堆
waffer1234 wrote:
Taycan是一款純...(恕刪)


它還是一台 Porsche
它其實可以跑的更遠
但 Taycan 無論從變速箱跟電池 pack 
從來就不是一效能在考慮的
fatfellow wrote: 它還是一台 Porsche...(恕刪)


但J1的確是純電平台,保時捷當然是性能取向,要馬兒會跑又不要吃太多草?當然我是指台灣目前有在銷售的產品來討論,但變速箱的確是好用,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取向,我也曾經開出比原廠還好的數值,可能我的是姐妹車系,所以調教不同,但應該還是有參考價值
fatfellow wrote:
它還是一台 Pors...(恕刪)

我們當然知道這道理 但Fanboys 知道嗎?

即使換到油車也一樣 誰買保時捷是為了省油啊

每家的造車理念優勢劣勢我相信只要有理性邏輯大腦的車迷都很清楚

但是Fanboys 想法不一樣

他們只想證明他們認同的車是全方面碾壓對手

只看到有了重量輕輸出高的馬達

沒有相對應的底盤設計調教功力

發揮不出應有實力也是浪費枉然

紐柏林只看到差兩秒 就以為德國頂尖車廠不過如此

卻沒看到高達1.7倍馬力重量比換來的還是輸

(有興趣的鄉民可以查查像Model S plaid這樣馬力重量比的Porsche油車紐柏林跑多少秒???)

這麼大的馬力優勢只能用於崩直線

崩一次兩次直線還有得拼

崩到三次以上就開始衰減跟不上德國對手

這些人無視這些事實數據 淨誇自己想看到的有多厲害 並嘲笑對手有多落後

簡直自我感覺良好到了極致

對了 那個版還正在蹭外觀相似這種莫名奇妙關係呢

保時捷經典外觀在那裏擺多久了 那些人真的要說相似 誰抄誰不想想就知道

我也是醉了
Naricissistic, my god I love it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