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inum wrote:把場景搬到五年之前...(恕刪) 我覺得在台灣,平常時奧迪的客源自成一格,所以Q2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家人的Q3!鋁大可要想想,要怎麼才能拉到別的品牌的客源,Q2的量才衝得起來!不能只靠台奧擅長的紅海戰術!今年的量主要還是靠高折價清庫存,扣掉這些量,能靠新A5一個月20台或Q5及Q7的小量,就能達年度目標?如果有這種工作還真不錯!
亮哥+ wrote:德國人大概想證明,扭力樑不只有法國車能調校得好.,...(恕刪) Q2有多連桿車款啊國外測試的車是哪一款啊??最高(最貴)等級台灣沒引進..可能是四驅多連桿要200萬四驅扭力樑要250萬所以台奧就沒引進了...
TYTY2014 wrote:我覺得在台灣,平常...(恕刪) T大站在我們車主想說的 前面都有表達能不能看得到 或被聽進去就不知道了畢竟我們是局外人 只能建議 沒有什麼強制性其實回歸現實 講起來簡單 做起來可能有點難降低銷售目標 自然庫存壓力少 減少亂殺價或掛牌求售 自然二手價會穩定但是降低銷售目標 我在想 德國總部會這麼爽快同意不給台奧壓力嗎?就看看新策略後進的A5 Q5 Q2 小改A3之後的狀況 有無改善 就知道台奧的策略有沒有效了 待觀察至於你說的Q2銷售 這幾週我都跑台中展覽間蠻勤的我都有特別注意 來店客人有超過一半都是來看Q2的 人氣似乎還不錯(小改A3被塞在後面某個角落 很少人注意到)我也看到一些客人有下訂至於賣的狀況 我覺得跟雙B還是沒得比 應該是比B9好很多至於Q3 我是真的覺得太老了 應該不會是威脅 小改A3應該才是
多連桿還是扭力樑真的這麼重要嗎?現實就是奧迪調教的好,Q2整體表現非常優秀,抱持著扭力樑等於low咖配置,心裡會很介意的不要買就好,講白一點奧迪多數德製我就覺得爽,同級雙逼還有多少德製?不過就算我很介意德製這件事,我平常也不會逢人就猛砲雙逼E或5以下多數非德製這種事,不喜歡不要買就好了,哪那麼多好吵呢?每個人在意的點不一樣,我在意雙逼車頂不是鐳射焊接,兩條膠條塑料醜得要死,也賭爛bmw不買到x5以上內裝質感不好,賓士入門就不用說了,內裝陽春系統難用,不過那又如何?我才不會特別開版去說雙逼多爛勒,回文更正資訊或酸一下我是會啦,喜歡的人喜歡就好,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就好,砲奧迪扭力樑提升不了多少自尊的,又不買,講這麼多的意義是?~150萬級距拿雙逼比?看看GLA180入手一百七十幾,裡面放什麼料就知道了,操控表現又如何就更明瞭;後驅是賣點的bmw出前驅是?結果x1和2at表現有很差嗎?以前說高級車做前驅很low的人們呢?要講有一堆好講,不過那又如何?買的人會覺得自己low掉了嗎?不會麻~那會覺得扭力樑很low,感覺很毛的人會買Q2嗎?不會麻~那現在除了扭力樑沒東西好砲是??????是產品做的優秀,還是另有目的呢?
hyde1004 wrote:多連桿還是扭力樑真的這麼重要嗎?...(恕刪) 若是 Audi 是一般品牌 當然Ok若Audi要被號稱 "豪華品牌" 給的東西就應該要有最基本的水準以上 既然 雙B Lexus Volvo 全車系 可以都是獨立多連桿或更好的後懸 為何唯獨Audi的 A1 Q2給不起? 若是Audi的扭力樑那麼神 那又為何除了A1 Q2以外 Audi的其他更高階的車款又要用獨立多連桿 這不是自相矛盾?? 說穿了不就是為了Cost Down 提高利潤.
ziemaeas wrote:若是 Audi 是一...(恕刪) 給你獨立懸吊又如何?重點是什麼材質 什麼調教方式一堆人無腦只會跟著表面資料喊結構不會去探討用料材質和調教你以為用了獨立懸吊就不會cost reduction車廠最愛騙這些自以為是的人囉請好好看看你口中的哪些廠商才是真正愛做cost reductio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