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搞錯一件事情 你講的事情甚麼"在彎道中為輪胎施加動力無法提升抑制車輛橫向滑動的能力"
跟後差分配到外側輪沒有關聯
今天假設一台車過一個彎 油門出力到超過50%會失控打滑或是轉向不足
你彎中踩到超過50%才會轉不過去彎不過去 你先把這句話看懂
後差分配前面LSD那篇裡面已經說了 普通後差小於LSD小於TVD
光是LSD就能用比普通後差更高的速度進彎 因為入彎分配到外側輪更大
TVD外側輪分配到較大 內側輪還稍微剎車內側輪變少會發生甚麼事情?
你會更往外拋跟阿基師一樣滑出去還是更往彎心靠?
重點是LSD跟TVD的上限因為分配扭力比普通後差更大看懂了沒?
不然沒事為什麼需要又貴又重的系統去分配?不就是為了讓進彎速度上限提高嗎?
不然不要分配慢慢過彎就好了嘛 懂了沒啊?
你就是以為過彎有TVD的跟沒有的一樣 兩邊輸出一樣然後轉向不足
前面怕你看不懂紅字都貼了 都跟你講TVD能減少轉向不足了 講真的我在01德國車系這邊
真的沒甚麼印象有需要用到紅字上色跟人討論 連幫你上紅字都看不懂...
https://www.findcar.com.tw/a/21733JM
高速過彎時引擎驅動力只會傳遞到抬腳的內側輪胎上,使其不斷空轉,而真正需要驅動力的外側輪卻沒有動力,若改裝LSD就能使左右兩輪同時有驅動力,讓車輛彎中速度變快。


TVD前面影片圖片都給了 甚至內側輪還稍微剎車減少失力分配到外側輪去
TVD對過彎的幫助比LSD更大 CD實測也是這樣 不要再跟我鬼打牆了 七月還沒到不要一直這樣
IEEE知不知道是甚麼?專科博士講解給你看


還是看不懂 這片比較簡略 講解Lexus RCF的TVD 每個人講的都一樣
不管是CD甚麼車媒Carwow到IEEE的博士講的都一樣
分配扭力能幫助你的過彎能力 讓你的側加速 就是G值那個測試更高
全世界的車有高階後差過彎就是分配較大到外側輪 所以我前面說我真的懶得聽你講廢話
不是我不尊重你 因為你這個人的講法還是理論真的不值得我聽進去認真看
看懂這些你就知道你前面問的 自以為的理論 非常可笑
hughkk wrote:
再回頭看看我一直重複的那句
在彎道中為輪胎施加動力無法提升抑制車輛橫向滑動的能力
有辦法參透嗎?
要不要試著回答「同意」或「不同意」
還是說你的答案介於同意和不同意之間?
你光是前20台這些 其中資料不詳的有2台?CD跟其他家測的也不一樣
結果你從頭到尾拿一個網站統整各家資料也不齊 某家做的也跟別家不合在比較
我前面很早就說過了 這個網站重要在哪?有意義在哪
911 GT3在CD的Roadholding, 300-ft Skidpad: 1.11 g
corvette grand sport Roadholding, 300-ft-dia skidpad: 1.11 g
911 gt2 rs Roadholding, 300-ft-dia skidpad: 1.12 g
huracan sto Roadholding, 300-ft Skidpad: 1.14 g
shelby gt500 Roadholding, 300-ft-dia skidpad: 0.99 g
Pagani Huayra Roadster BC Roadholding, 300-ft Skidpad: 1.15 g
2022 Porsche 718 Cayman GT4 RS Roadholding, 300-ft Skidpad: 1.11 g
2020 Lamborghini Huracán Evo Roadholding, 300-ft-dia skidpad: 1.10 g
Lamborghini Huracan Performante Roadholding, 300-ft-dia skidpad: 1.11 g
藍寶堅尼上面這兩台有很爛遠輸其他RWD?
所以我前面講抓地王就是個沒意義的網站 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前面說過好幾次了
每台車底盤設定都不一樣 甚麼傾角有的沒的也是不公平啊
所以做實驗要盡量去除掉其他變因
CD同底盤 CLA跟330都是AWD比2WD的G值更高
"如果,我是說如果,awd可以為彎道極限帶來提升,為什麼成績最好的sto不選擇使用awd,而是採用rwd?"
挖阿災 我又不是工程師 同樣我也問
為什麼BMW新款的M Power像M5跟M3T 只選擇單一AWD選項 而是放棄RWD?
為什麼Sto問世之前 藍寶堅尼最快賽道成績的是AWD?藍寶堅尼選擇用AWD的原因為何?
Lamborghini Aventador SVJ LP770-4 為什麼藍寶堅尼弄一台AWD跑成績還贏過這麼多RWD?
AWD不是很爛?
你問我的答案我也是:挖阿災~打電話去客服問工程師最快
hughkk wrote:
1.911 gt3 rs -- car and driver(1.24g)
2.corvette z06 -- car and driver(1.19g)
3.911 gt3 -- motortrend(1.19g)
4.Camaro ZL1 1LE Package -- car and driver(1.18g)
5.765lt -- none
6.corvette zr1 -- car and driver(1.18g)
7.corvette grand sport -- motortrend(1.18g)
8.corvette convertible -- car and driver(1.17g)
9.911 gt2 rs -- motortrend (1.17g)
10.amg gt black series -- motortrend(1.17g)
11.giulia qv -- none
12.huracan sto -- motortrend(1.16g)
13.shelby gt500 -- issimi (1.16g)
14.laferrari -- supercars.net (1.16g)
15.viper acr -- car and driver (1.15g)
16.huayra roadster bc -- topgear(1.9g)
17.718 cayman gt4 rs -- motortrend(1.15g)
18.amg gt r -- car and driver(1.21g)
19.mustang gt pp2 -- car and driver(1.13g)
20.corvette z06 z07 package -- motortrend(1.13g)
跟你說認真查一定查得到你就不信,我只花了一個小時就整理出來了
前二十名只有二台找不到資料
不查還好,一查下去發現居然還有更厲害的成績沒被登錄進去
2019年式的pagani huayra roadster bc(後驅),top gear提供的資料顯示平均橫向加速度達到1.9g,峰值高達2.2g
又把門檻拉高了
pagani、mclaren、chevrolet、amg這幾家車廠生產的頂級超跑都特別喜歡使用後驅配置
在抓地力王top20都可以看到他們的排名
lamborghini的huracan車系為了提升彎道性能,硬是生了一台sto後驅款出來
成績也確實從四驅版的1.12g提升到了1.16g(應該是目前lamborghini的最高記錄)
當然成績的提升不能100%說是換成後驅的功勞,sto的新空力套件也提高了不少的下壓力
這裡延生一個問題值得思考
如果,我是說如果,awd可以為彎道極限帶來提升,為什麼成績最好的sto不選擇使用awd,而是採用rwd?
沒有喔 還好他是跑來這吵 他要是跑去日本車L那邊吵會更好笑
那邊ariete大大比我懂多了 大概01我看過最有料的
waffer1234 wrote:
哥對奧迪瞭解程度太讚了👍,反觀另一個只能開focus的嘴砲仔?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