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AUDI E-Tron 50 所造成里程焦慮的主因?

請問樓主有沒有其他電動汽車可以推薦的, 而不會造成我們里程焦慮的

如果eTron 50在台灣會造成消費者里程焦慮
該車在歐美和大陸地區銷售, 當地消費者心理可能會是焦慮 + 煩躁 + 恐慌, 畏懼到後來都不敢開車了
jasslin wrote:
以目前超充的佈點,所...(恕刪)


你說得還蠻合理的

那我就來認真答題

這個問題自始至終我都是認為這是選擇性的問題

就跟iPhone一樣 有人買64G

買256G 512G的人能說64G的人你買的不適合嗎?

我買的雖然是256G 說真的 我連一半容量都用不滿

下次換手機有128G選擇 我一定選

電池容量也一樣 廠家多一種選擇是好事

選擇的人會依據他的需求選擇

為何我們要替他們里程焦慮呢?

人家想法搞不好是 為了省50萬

一年才跑兩次到墾丁的長途

中間才多花一兩小時在台中吃飯 (本來就要吃的啊)

有什麼不好不方便的?!


除非現在連55不符合需求

那很簡單 大概也只剩特斯拉能符合需求就看你要不要(特的優缺點大家都很清楚)

不要只說50里程焦慮

同樣買到自己用不到或很少用到的東西

也會覺得浪費 何況價差達50萬以上 

花50萬買到用不到的東西 大多數人才更焦慮甚至懊悔吧

至於前面微大說的

etron性價比高會造成其他車廠壓力

我倒覺得不會 尤其是雙B油車

會受影響最大的反而是奧迪在這附近價位的油車

如Q7 Q5影響最大 A4 A6其次

我的看法是這樣 奧迪在台灣風評不好

平常人不了解奧迪的人要買它的油車都要考慮半天了

何況是奧迪第一部電動車

所以會買的人 應該大部份是對奧迪有一定程度熟悉

還有一種就是鎖定電動車卻對特斯拉有疑慮的人 而其它品牌電動車也是剛起頭

所以乾脆仔細評估所有非特陣營的電動車

而etron目前最大的口碑優勢 就是在歐洲同級車裡可以和特斯拉在銷量上可以拿來相提的對手

不可否認 銷售程度好 也是代表入手疑慮可能越少

譬如我 我之前真的很認真考慮

如果家裡充電不是問題

我寧願少花50萬和日後的油錢保養費改買55
btopia wrote:
有公共的超充啊 之後理論上停車場應該都會裝設超充設備 (可以增加停車場營收)


之前電視新聞有說,一個超充站的基本建置成本好像是新台幣 200 萬元起跳。請台電來設超充站規格的高壓電就要 150 萬了,超充硬體設備的部分差不多是一座 40 到 50 萬,加起來就是 200 萬起跳。

根據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教授洪一薰所長的研究:

「超級充電站的建置成本包含充電站硬體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等等,其中硬體成本佔總成本約 60~80%,總體而言,平均單一超級充電樁約需台幣 180~300 萬不等,而充電站內若一次裝設多個充電樁,可以降低充電樁的單價成本;亦有相關文獻採用土地取得成本及充電功率安裝費用來計算成本,建置充電站的固定成本約為台幣 80~100 萬,變動成本則根據裝配的充電樁個數累加,每加裝一個充電樁則需要約台幣 150~250 萬不等,因此若以每個超級充電站平均裝設 5 個超級充電樁來計算,單一超級充電站的建置約需花費 800~1500 萬之間。」

台灣的停車場大多是低成本經營,有的還露天沒有遮蔽物的,現階段似乎不太可能有業者這麼佛心,大手筆廣設超充設備,有很高的機率會入不敷出呀。

Audi 初期全台灣就設六座超充據點,看起來似乎不多,但應該也是好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投資了(連土地成本的話)。
jasslin wrote:
考量e-tron 5...(恕刪)

目前奧迪公布的規劃是在全台六個展示中心設置,衷心希望應該在全省展示中心以及維修服務廠都設置快充站,這樣全省至少有個十來個點,對於電量焦慮3這件事應該有很大的幫助!
pivot24 wrote:
請問樓主有沒有其他電...(恕刪)


我想台灣目前充電環境跟歐美還有一段差距,很難類比吧!
Aluminum wrote:
我很好奇新進會員就怎...(恕刪)


50萬的價差不算少,但是對於50的續航力真的有些顧慮。有人說i3電量更小,不是更擔心。但是這是定位問題,i3 表明了是都會用車,應該也不適合開著 i3 全家大小旅行吧。但是 e-tron 基本上就是台休旅車,所有對於休旅車該有的期待也會投射在它身上!

小弟住台北,昨天臨時起意到新竹北埔以及苗栗南庄晃晃,最後晚餐在新竹市解決,結束後回台北。總里程竟然快300公里,如果是50的話,回程路上肯定是會焦慮的。因為是臨時起意,所以當然沒有什麼特別規劃,但是即便是50電動車,對於台北新竹一天來回,大部分的想法都是應該夠用,可是經過昨天的經驗,發現要在不是自己平常熟悉的用車環境下開電動車,事先規劃都是不可少的,即便一般常識認為台北新竹來回應該綽綽有餘的情況下!

所以小弟認真考慮55了,即便差價50萬就只有電池容量的差別!還是除了電量以外,還有其它差別?
Maple.ton wrote:
台灣的停車場大多是低成本經營,有的還露天沒有遮蔽物的,現階段似乎不太可能有業者這麼佛心,大手筆廣設超充設備,有很高的機率會入不敷出呀。

Audi 初期全台灣就設六座超充據點,看起來似乎不多,但應該也是好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投資了(連土地成本的話)。


露天不是問題

進入門檻的問題 自然會有充電業者,財團切入這塊

停車場業者理論上只要配合抽成就可以了
reca001 wrote:
50萬的價差不算少,...(恕刪)


這就回到每個人定義或使用習慣不同了

就像我雖然買的是A6 Avant 

但99.9%的用途都是上班用而非旅行

我出外旅行兜風90%時間 都是靠另一台敞篷車

除非今天有家人一起活動(爸媽年紀大不愛出門) 才會出動A6 Avant

所以當時業務勸我 這次買車不用買這麼大台了 叫我改買RSQ3

但是 我就是愛開大台車 而且整個車的層次比Q3好很多

考慮不到一天就拒絕了

回到正題

我前面提到如果我買電車 我會買55不是50

主因並不是旅程焦慮 而是我喜歡大腳開車

買55是滿足我能任意小飆一下的機會變多

不至於耽誤到我規劃好的短途旅程

倒不是一年兩三次的長途旅行是我主要的考量

我相信買50的客戶 一定認為這種臨時起意的旅行

我頂多就suffer一點小小的不便 多費心規劃一下充電地點時間

或者就開家裡另一台油車就好

也沒必要把辛苦賺到手的50萬砸下去

只是為了臨時起意的旅行

55比50加速快一點 電池容量大之外
(都兩個電機馬達 etron S是三個)
好像真的沒區別 

不知道我有沒有理解錯
ariete wrote:
根據Audi資料,E(恕刪)


目前 Audi e-tron on board charger 只能支援 11kw, 再多的供應也沒用
i.e. 設計規劃本來是 240Vx16Ax3==11kw

本來 歐規 CCS2 能提供 AC 三相 快充 240Vx60Ax3 =43kw
但是 1) Audi e-tron on board charger 也沒做這麼大 , 11kw
2) 台灣選 CCS1 是單相 AC,
目前現有的 AC 充電裝 有 220x32A (7kw) or 40A(8.8kw) (不確定有沒 80A?)

要快, 真的只靠 DC 快速充電了...
車子的本質是個"交通工具", 任務是將人或物由A點移動到B點, 既然這基本需求無法滿足您, 或過程太多考量,不確定因子, 這就不需考慮這種方式(車)了吧?
所以還是回到自己的需求面, 比較好....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