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NECTION wrote:我的重點也和前面說的...(恕刪) I大分析的很好我也很好奇為何台奧不以Progressive Steering大肆宣傳不只同級車沒有這可是連我高好幾個等級的A6都沒有的配備 竟然在買菜車上出現對操控和穿梭在巷弄間 真的方便很多沒有用力宣傳到這點 可惜啊
難道扭力樑已經跟操控畫上等號了嗎?這句話的邏輯代表了,你心理認同它的操控,但訝異結講是扭力樑當然有利操控規格的懸吊有利調教與物理表現但操控呈現的功力,最終還是看工程師設定的火候講簡單點,會做菜的人爛料也能弄的好吃,不會做菜的人給你頂級食材,也只會像一桶餿水要是你盲測能測出後懸吊型式,那就算你厲害
個人是覺得,先天差距一定還在,只是可能現在的技術及經驗已經可以把扭力樑跟獨立懸吊的差距縮的很小。比如說,扭力樑就怕左右輪互相影響,那只要在拖曳臂的部份下工夫,以前可能沒辦法在考量成本下做到的組件、強度,現在已經能低廉的做出來了,這樣的話,沒理由一定不用扭力樑。這是在看了某個公司的極限越野車輪胎後的感想,以前從沒想過輪胎可以做那那樣蜂巢狀的,而且不用打氣,在受到槍擊或穿刺攻擊後還是能依然故我的跑上千公里不受影響。扭力樑也是,或許以前的扭力樑就是很直接的傳遞了兩邊輪胎傳來的力量,但未來的可能除了本身的扭距變大,能承受的力量也變大,像記憶型金屬那樣也不是不可能,這樣等於兩輪互相影響的力量被扭力樑吸收掉了大半。
猜不透台奧的行銷部門在想甚麼啊哈哈 好料永遠留給車主自行挖掘Q2這麼有特色的車 交車後弄個車主上傳自家Q2個人風格的圖片放粉絲團給人分享票選 第一名隨便送個德國參觀奧迪總部行程好了 遠比當初A4在那邊試乘抽A4好多了 我強烈懷疑行銷主管上一份工作百貨業的 在那邊抽A4是當做抽福袋膩Aluminum wrote:I大分析的很好我也...(恕刪)
inconceivability wrote:難道扭力樑已經跟操控畫上等號了嗎?這句話的邏輯代表了,你心理認同的它的操控,但訝異結講是扭力樑...(恕刪) 有人一看到扭力樑三個字就High了,其它說什麼都聽不進去Q2繞圈比鋼砲快=>假的Q2 WHATCAR? 操控五顆星=>假的乾脆來說嘴, R8只有FSI 不是TFSI, R8沒付螺仔=> COST-DOWN,R8 NA=>落伍
微微55 wrote:Q2這麼有特色的車 交車後弄個車主上傳自家Q2個人風格的圖片放粉絲團給人分享票選 第一名隨便送個德國參觀奧迪總部行程好了 真的是好建議 有創意又有參與感重點是也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因此加入行銷團隊可能僵化了太執著於奧迪光輝的賽車歷史(但講難聽點 台灣講這個有幾人能懂???)應該找微微大和I大這種行銷人才才能發揮台灣特色可惜了
小改款的7.5代 Golf 230 TSI 使用 扭力樑280 TSI 以上 已都是 獨立多連桿所以 280 的獨立多連桿懸吊比較好 還是 與 Audi A1 Q2 使用類似的扭力樑懸吊的230 比較好呢?為何一般品牌較便宜的VW golf會使用獨立多連桿懸吊 反而 豪華品牌相對較貴的Audi A1 Q2 反而只給扭力樑?若A1 Q2 的扭力樑真得如Audi迷說的那麼神 那Golf 280 是吃飽換餓 去用成本較高結構較複雜的獨立多連桿懸吊呢?其道理 還是令人不解 大概只有Audi迷 才能想到理由來解釋吧
ziemaeas wrote:小改款的7.5代 G...(恕刪) 真的有這麼難懂嗎?VW Golf對應的是Audi A3VW Polo對應的是Audi A1VW T Roc對應的是Audi Q2同平台車用的都是相同底盤配置 哪來不一樣你拿Audi A1來比對Golf 不同平台來比對底盤差異是在張飛打岳飛嗎?你乾脆拿Audi Q2比上VW Phaeton再來說Audi沒VW高級我還比較信服點最後又有人在鬼打牆不同平台不同底盤配置 成本考量 合情合理最終結果也沒比較差 甚至更好最後別再打嘴砲了請你去買台多花30萬後面多連桿但是馬力配備更差的同級車再來這裡說東說西才有說服力
夏蟲不可語冰還自行加油添醋扭曲沒人說扭力樑會比較好也沒想想這台車的定位這是台小車,比1 Series.A-Class.Golf.308.Focus還小一級的車在歐洲小車用扭力樑根本是見怪不怪的事車的操控性或舒適性怎麼樣,有試駕或擁有嗎?行路感是上車感受還是看規格就好???如果看規格就能說故事,那汽車媒體不用試車,消費者當然也不用上路感受了我想正常人都寧願多看看不同的汽車媒體,也不想會想信不知哪來的路人甲乙丙丁看規格說故事